学科分类
/ 17
322 个结果
  • 简介:<正>1983年9月我馆在当阳河溶镇以东约500米处的付家窑砖瓦厂内调查了濒于灭迹的文化遗址。遗址的北、东面地势起伏,西面平展,南倚汉宜公路北侧,面积约二万平方米(图一)。除随手即拾遗物外,还可见到上自屈家岭,下至战国时期的文化遗物。在遗址中心区暴露出个残灰坑(编号为H1、H2)。下面仅对H1清理的情况和采集的部分遗物予以简述。

  • 标签: 文化遗址 文化遗物 灰坑 当阳 中心区 采集
  • 简介:<正>王育成同志《从金文探讨妇名"称国"规律》一文(《江汉考古》1982,1),在探索金文中妇名称国的规律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但是,文中把曾姬无恤壶定为夫国为妇作器,据夫国称妇人国名,"皆是其生身国名"例,证明曾姬的国姓,却值得商榷.其铭云:佳王廿又六年,圣?之夫人曾姬无恤,望安兹漾陲,蒿间之无(马匹),用作宗彝尊壶,后嗣用之,职在王室.(《三代》12·25·1)"圣?之夫人曾姬无恤",同位语作主语,显然就是作器者.圣?究为何人?论说不

  • 标签: 两周金文 商榷 名称 育成 规律 同位语
  • 简介:本文对金文各种类型的“器主日”开篇铭辞进行了全面梳理,重点探讨了跟爵位世袭有关的铭文,指出这种铭文在西周晚期曾是器主承继世袭爵位祭告宗庙时普遍采用的一种铭文写作格式,对这种格式的来源、形成、发展、消亡进行了探索和总结。同时对关于墙盘、逑盘为家谱的说法作了修正。

  • 标签: 两周金文 器主曰 开篇 铭辞
  • 简介:<正>中爯父簋:件,形制相同。南阳市北郊砖瓦场出土口径21.5、高24厘米,敛口,体宽,鼓腹。双耳作龙首形,有垂珥。圈足上有三虎头,下为短状虎爪。盖上中部有圆形握手。器、盖饰窃曲纹和瓦纹(图一)。器、盖皆有铭文。盖上铭文为:“南申白(伯)大宰中爯父厥(奚司)乍(作)其皇且(祖)考(彳屖)(夷)王监白(伯)蹲(?)用享用孝用易眉寿屯右康和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保用享。”(图二)。器内铭文为:“中爯父大宰南申厥(奚司)乍(作)其皇且(祖)考

  • 标签: 博物馆 南阳地区 铜器 西周晚期 砖瓦 长方形
  • 简介:1936年河南博物馆辉县甲乙墓的发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新中国成立之后,河南考古又有更多的新发现。大量的时期墓地,几十座通都大邑城址,以及金属铸造和盟誓遗址等的发掘,在中国考古学的发现与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辉县甲乙墓 研究 两周考古
  • 简介:一、如何用考古学方法研究玉器与玉文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考古学对含玉器的遗存的大量发现,从中获得玉器与玉文化信息的数量与质量,已远远超越了人们从传世玉器得到的玉器与文化的信息。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不仅是因为考古学发现玉器数量之多,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相当一部分学者坚持了以考古学方法考察考古学发现的玉器。

  • 标签: 玉文化 玉器 两周时期 变革时代 文化信息 考古学
  • 简介:2013年3至6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建设,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单岗遗址进行了第二次抢救发掘,发掘面积3500平方米,所见遗存主要为时期,另有少量属汉代、六朝和宋元时期。时期遗迹有房址、灰坑、灰沟、陶窑等,遗物以陶器为主,另有少量石器、铜器。依据层位关系和出土器物特征,可将其大体划分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春秋中期、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三个发展阶段,为研究丹渐流域时期中小型聚落变迁以及楚文化相关问题提供了新材料。

  • 标签: 浙川 单岗遗址 两周遗存 楚文化
  • 简介:<正>我们的目的和希望山东古国西周时以齐鲁为大。齐鲁而外,小国林立,春秋经传所记为数众多,入战国后则渐为齐、楚吞并,为数日少。《史记·田齐世家》记威王曰:“吾臣有檀号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索隐》以为“邾、莒、宋、鲁之比”,仅推测其中四国;《战国策·楚策》记张仪说楚王曰:

  • 标签: 两周金文 山东 考释 铜器 小国 战国
  • 简介:青铜器巳簋,又称邢姜太宰巳簋,铭文内容涉及到邢国与齐国的通婚,是研究邢齐关系的重要材料.李殿福先生[1]、张柏忠先生[2]、李学勤先生[3]、孙敬明先生[4]、李先登先生[5]等,均对此器作过考释或论述.本文广集诸家之说,参以笔者管见,除对巳簋的器物及其铭文进行通释外,并结合有关金文资料与文献记载,就邢齐通婚与邢齐关系、邢卫连襟与邢卫关系等历史问题,试作考述.

  • 标签: 邢国 青铜器 通婚 铭文 器物 齐国
  • 简介:西周青铜器“邢侯簋”铭文,涉及到邢国的“迁封”,老一辈金文学家郭沫若《金文辞大系考释》、刘节《古邢国考》、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以及近人李学勤、唐云明先生《元氏铜器与西周的邢国》、王冠英先生《关于西周青铜邢器的铸造工艺》、李先登先生《邢国青铜器的初步分析》等,均对此器作过考释或论述。本文着重对此器有关邢国“迁封”的铭文进行集释,并结合有关铭文资料和文献记载,就邢国“迁封”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试作探讨。……

  • 标签: 邢国 青铜器 铭文 西周 断代 文学家
  • 简介:三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根本不算什么,但人的一生又有几个三十年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三十多年里,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是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整个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受到世界刮目相看。就是在这样一个时期,中国的流通纪念币也发行三十年了。从198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年”普通纪念币开始(也就是流通纪念币),到目前为止,已经发行了75套流通纪念币(纪念钞),我有幸经历了这样一个三十年的过程。

  • 标签: 流通纪念币 发行 中国人民银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 感悟
  • 简介:中国熊猫金币自1982年诞生以来己近三十年了。三十年来中国熊猫金币从蹒跚学步进入国际贵金属纪念币的领域,经过岁月的磨砺、风雨的洗礼而健康成长,步伐坚定地不断走向成熟、辉煌。

  • 标签: 熊猫金币 中国 三十周年 上海 贵金属纪念币 “国宝”
  • 简介:辛壬鼎革之际,赵秉钧作为北洋集团的一位重要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而言:第一,武昌起义后,奉袁世凯之命秘密潜赴北京,联手亲北洋的王公贵族,积极筹划维护京师治安,破除京师谣言,避免了京城满汉尖锐对立局面,保证了京师安全。第二,在袁世凯开始转变政治态度,对革命党由剿转抚之时,赵秉钧又立即支持南北议和,并赞画袁世凯左右,有效地避免了皇族年轻贵胄们制造的多起反袁举动,解决了袁世凯诸多后顾之忧;外交上,亦能随势而动,虚与委蛇,策应袁世凯的外交方略。第三,赵秉钧在清帝退位一事上出力颇多,当清廷御前会议犹豫不决、踯躅不前时,为袁世凯独当一面,充当马前卒,适时游说隆裕、诸亲贵,接受全国共和之大势,最终促成了辛亥和局的实现。

  • 标签: 辛亥革命赵秉钧 京师治安
  • 简介:近年来,宝鸡石鼓山墓葬连续发现大规模西周早期青铜器1,这些青铜器多有浮雕很强的平面装饰以及外突程度很大的立体造型,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类似突出装饰的青铜器,在邻近石鼓山的宝鸡茹家庄和竹园沟墓葬也较为多见。同样是在这一地区,1929年在戴家湾因为盗掘出土的青铜器,也具有类似特征2。在上述地点那些外突造型青铜器中,腹壁侧伸出长梁者,是装饰浮雕化的极致之作。

  • 标签: 石鼓山 外突 方彝 西周早期 扉棱 商周
  • 简介:汉唐之际的粟特地区,曾经建立过康居、粟特、悉万斤、康国、安国等一系列的国家,在隋唐时期它们以昭武九姓国频繁出现。这些国家之间关系复杂,中文史籍中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记载也多含混不清。本文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排列,描述了汉唐之际这些粟特地区国家的承接关系以及它们同中原王朝之间的密切联系,这是隋唐时期中西交流盛世的前奏

  • 标签: 汉唐 粟特 中原王朝 关系
  • 简介:明清鼎革之际,在清军进驻太仓的过程中,清初主流画坛领袖之一王鉴的故乡太仓发生了什么?家国横遭劫难之际,在明清之际的太仓文化圈中,王鉴正处于这个士大夫文人集团的中心而未曾置身事外。作为明朝大臣之后,既为人臣,又是家族与乡里推重的"郡伯""王廉州",在生死攸关的板荡之际,王鉴等太仓文人交游圈士子如何应对这一历史困境?本文试图回到清初的历史语境中作一探索。

  • 标签: 明清鼎革 王鉴 太仓文化圈
  • 简介:钱的版别常以“”字的变化情况来划分.传统的分法有“大人”、“小人”、“连山”、“十字”,但其中的竖划多只顶框架的上栏而不出头。有种半中竖却是穿过框栏,与上横相接。比起常见的“”字犹如多出个颈脖,人称“有颈半”。而正是多了这么一点,就成了一种珍稀的版别。我们注意到.在丁福保的《历代古钱图说》里没有这种版式。后来此书出了个马定祥的“批注本”,评介了不少新的版式.也没有提到“有颈半”。

  • 标签: 变化情况 “两” 半两钱 丁福保 马定祥 版别
  • 简介:以现代眼光来看,古中国的货币是没有制度可言。譬如金银虽自古即有价值,却没有制造金银币,即便铸过货币形状也不是用来作流通工具;真正作流通用的,基本上都是铜钱。到清朝时,大体上仍然是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银,小数用钱,铜钱与银间基本上维持一千文兑一的比价,以增减铜钱的重量来配合市场的变化。

  • 标签: 金银币 香港造币厂 上海 铜钱 货币 银两
  • 简介:1977年7月,一份旨在宣传国家文物政策、反映全省文物工作动态、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普及文物知识的内部刊物--《河南文博通讯》,像一株幼苗,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上破土而出.1981年,为了能够及时地发表考古发掘成果和学术论著,扩展学术研究的领域和地域范围,以大中原的概念,涵盖河南及其邻近地区的历史文化,经过充分的酝酿,《河南文博通讯》更名为《中原文物》,开始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 标签: 中原 文物工作 考古发掘 历史文化 文明 传承
  • 简介:《钱币博览》2004年第2期中,笔者对“上海壹”的来龙去脉做出了说明。现因蒐集到更多英文资料.于此再做一次梳理,同时将随其后出现的“关平壹”纳入.祈使中国泉界对此有更完整的了解.能与国际认知接轨。

  • 标签: “上海壹两” “关平壹两” 古钱币 图案设计 制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