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北京市集中了很多优秀的古建筑木结构,但由于年代久远,结构经受了各种自然灾害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有些甚至面临倒塌破坏的危险。为了准确了解结构的现状,发现结构潜在的安全隐患,有必要对现有的古建筑木结构进行系统的检测鉴定。本研究以雍和门为例,介绍了此类建筑的检测鉴定方法。首先完成了结构的图纸测绘工作,并对结构承重构件及主要节点的受力和变形状态进行了详细的勘察测量,同时在检测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无(微)损检测技术,如采用探地雷达对地基基础情况进行了探查,采用微钻阻力仪、应力波扫描仪等无(微)损检测设备对木构件材质情况进行了检测,采用脉动测试法对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对部分木构件进行了树种鉴定。最后,基于以上检测结果对雍和门结构的安全性进行了鉴定和评级。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建筑的检测鉴定提供参考。
简介:铁质文物脱盐过程要产生大量废水废水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本研究依据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对腐蚀模拟Z30试片和室外大型铁炮脱盐废水中的污染物含量进行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是化学耗氧量(COD)、可溶性正磷酸盐、悬浮物等项目超标;分析表明某些过量添加的脱盐试剂和助剂是造成污染物超标的主要原因。一般对馆藏铁器,因脱盐废水量小,可通过清水稀释处理(有时需预处理)后达标排放;对个别室外大型铁器而言,因废水量大,污染物超标严重时,建议将废水经过物理、化学方法等工艺处理达标后排放。总之,铁器脱盐时,环境友好型脱盐试剂和助剂的选择和适量使用是关键;铁质文物脱盐废水排放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应引起重视。
简介:烧结粘土砖作为中国古建筑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现有的机械物理性能检测方法多为破坏性的,采用超声波无损检测法则可以最大程度保证砖的完整性。因此,本工作对比了试验台、砖表面平整度以及砖湿度等客观条件对超声波无损检测方法的影响,确定了超声波法检测古代粘土砖性能的操作流程。在初步测定采自山西南部及香港某古建筑的砖性能后发现,超声波无损技术可以标定砖的机械物理性能,并能判断同类型砖的不同劣化程度。超声波无损检测过程可以很好地保证古代砖的完整性,不会对古建筑造成破坏,而且具有便携性。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无损检测是可以推广应用的古建筑勘察及质量监测技术。
简介:因为无动力扩散采样技术适合于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的多种污染气体进行检测,为此,优化设计研制了一种无动力扩散采样器。通过分析采样器的工作原理,根据菲克第一扩散定律推导了污染物浓度换算公式。在比较了现有徽章式和扩散管式两种典型采样器的基础上,以扩散管式采样器为原型,增加了接头部件,以二氧化氮为污染气体代表,试验比较了采样器的不同组合对采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采样器能够根据采样环境的实际情况灵活组合,提高了采样器的适用性;二氧化氮采样分析计算结果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增加扩散腔厚度能降低采样的分散性;采用双面采样可以成倍增加污染物吸附量,提高检测灵敏度。
简介: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博物馆从重视“物”的“收藏”、“研究”,逐步转向重视“与观众沟通”,纷纷采用新概念、新方法,投入资源吸引不同受众,以改变观众行为、促成其学习并感到满意。在此背景下,1916年吉尔曼提出的用以描述观众对博物馆倦怠状态的小短语“博物馆疲劳”,在百年间引起一批重要学者的广泛兴趣。对“博物馆疲劳”的研究揭示了参观博物馆的影响因素包括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经历了从浅层次的现象归因到深层次的心理探究的历程。“博物馆疲劳”的检测方法与解释机制极其多样,从实证主义范式逐步转到自然主义范式。通过适时休息、节省耗费、放松身心和忘却疲劳等方法,有助于缓解观众“博物馆疲劳”以防止其过早离开,指导展览从而从本质上促成交换,进而改变观众学习行为及其效果。
简介:在可以导致文物、艺术品及历史档案资料品质退化的儿种环境因素中,浓度较低的气态悬浮分了污染物甲醛对文物是最具潜在破坏性影响。在光、热等物理因素的联合作用下,其形成的复合污染对文物的破坏作用更强,而就其对不同种类文物的影响的规律性研究目前尚缺少基础数据。因此,本研究采用聚苯胺膜修饰的石英晶振片电极(简称复合电极),结合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方法,对微环境中不同浓度的甲醛进行了检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电极对甲醛有较好的响应信号,复合电极频率变化值与时间基本呈线性关系,并且随甲醛浓度的升高,复合电极频率下降速度增加,频率变化值增大。研究还发现,甲醛的浓度值与频率变化值也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可以推算文物保存环境中挥发性气态分子污染物甲醛的含量。本方法可以对文物保存环境中甲醛浓度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为文物保存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