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通过对吴氏《庚寅除夕祭画记》及嗣孙吴湖帆《书画记》中有关吴大澂绘画作品的分类梳理,结合其专门使用嵌入恽南田、王石谷、戴鹿床名号之印章,勾勒他本人在绘画上取法清初四王、恽、吴,并上溯元四家以至唐宋间的董、巨诸大家,而尤对道咸间前辈戴熙作品喜爱有加的轨迹;进一步讨论他对黄易绘画的偏好,是否源于他对黄氏金石学成就的崇拜而暗含爱屋及乌之意,并就白谦慎先生《吴大澂和他的拓工》所提出相关的观点,重新加以探讨。同时,在逐一考察吴大澂所经眼的各种黄易《访碑图》及其数种临摹本的基础上,从文献资料出发,挖掘同治末年吴氏已为沈树镛独自创作《嵩山访碑图》,补充前人所论不足之处;揭示在他寓目黄易原作之前,早有自作访碑图的实际情况,进而讨论黄氏《访碑图》对吴氏的绘画临摹与创作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简介:岩体开裂是危害花山岩画最严重的病害,会对岩画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为制定有效的灌浆加固措施,在对岩体开裂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岩画区共有418处开裂病害,开裂岩体以风化开裂体为主,占69%,且构造开裂体的厚度大于风化开裂体;2)构造开裂体的钙质、钙质与泥质共同充填比例为78%,高于风化开裂体的52%;3)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的张开度均以小于6mm为主,可知当张开度大于6mm时,开裂体将发生剥离掉块;4)风化开裂体的危险性I级、Ⅱ级所占的比例为57%和22%,小于构造开裂体的64%和27%,但风化开裂体多发育于岩画存在部位,易出现开裂和掉块,破坏更大;5)构造开裂体的厚度较大、裂隙连通性好、危险等级高,而风化开裂体厚度较薄、裂隙贯通性差、危险等级较高。本研究结果可为开裂岩画岩体灌浆加固及后期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本研究旨在研究秦始皇帝陵园出土彩绘青铜水禽锈体的结构形貌及其形成原因。采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x射线荧光光谱(XRF)、金相显微分析和离子色谱分析(IC)等多种分析手段,对青铜水禽锈体的组织结构及其埋藏土壤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高湿、火烧、人为破坏的特殊埋藏环境是该批青铜水禽严重矿化的主要原因,而有些矿化严重的部分为稳定的粉状锈蚀物,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有害锈”;从组织的微观腐蚀特征来看,铸态枝晶结构的样品α相优先腐蚀;而铸后受热组织则呈晶间腐蚀的特点,腐蚀由晶粒间界向晶粒发展;锈体层状结构的产生与Cu20溶解产生空隙,并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生成了孔雀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