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的一件五叶纹刻画陶片,颇为有趣.这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不但以流畅的曲线美表现河姆渡原始艺术的风格,而且也以特殊的构图证明,六七千年前已经出现盆景艺术,并且可能已形成一种社会风尚.笔者在《论河姆渡原始艺术的美学特征,兼论中国绘画南北差异之起源》(《东南文化》1991年5期)一文中,对此已作过论述.这里仅就“五叶纹”本身的内涵作补充研究.一、“五叶纹”的形态特征研究首先需要说明,、河姆渡原始刻画是对自然物的感性认识的模仿与抽象,不是对自然物的摹写和照相.因此,对“五叶纹”形态特征研究,不可能用生物科学的方法,进行准确的定名.而只能采用近似的模糊的方法,并借助一点概率统计方法,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叶,我国思想界陆续冲破一些禁区和摆脱"左"的樊篱,各地开始大量发掘和公布了许多过去不敢问津的民间文化遗存,包括常被误解为封建迷信的民间宗教和巫术巫蛊等文化现象.1983年,周扬先生生前曾把这次思想解放,称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加以论述.正是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开始不久,贵州的文化界人士就把安顺地区的军傩--地戏介绍到了全国,从而使我们知道,在那里的乡野民间,至今还保存着五六百年前明代初年朱家王朝以"调北征南"和戍边名义由原居地安徽等地派去的皇家军队的后裔,他们的文化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被保存下来.80年代末,台湾清华大学教授、人类学和民俗学家王秋桂先生主持启动一个庞大的"中国地方戏与仪式研究"计划,安顺地区的军傩--地戏也被列入其中,因而在当地对傩文化进行了相当广泛的调查.课题完成后,秋桂向我们赠送了他本人与当地文化研究者沈福馨两人合作编著的(民俗曲艺丛书,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1994年出版)一书,从而使我们有了更多的材料,对军傩--地戏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简介:<正>1、韩国民俗学史略(1)解放前:形成期在韩国,民俗学的研究是从1894—1919年新文化运动的初期开始的.这时期的代表学者是崔南善和李能和.但是,作为历史学家,他们只不过是关心这方面而已.所以,严格意义上的民俗学这时候也没成立.崔南善主要利用文化人类学方法来研究古代史.他把包括东北亚的广大地区的文化看成是共同文化,认为朝鲜民族对这些文化起了主要作用.这就是民族主义研究方法.李能和以文献学为中心,作了关于宗教史方面的研究.崔南善的代表作有《朝鲜常识问答》、《萨满教记》、李能和的代表作有《朝鲜巫俗考》、《佛教通史》、《朝鲜道教史》、《朝鲜女俗考》(1927)、《朝鲜解语花史》(1927).其中,李能和的《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