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核动力工程和大型水电等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为样本,统计分析了我国不同超越概率水平的基岩水平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PGA随超越概率水平增大,其降低幅度存在稳定的比例关系;②上述关系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基本烈度地区没有显著差异。

  • 标签: 地震危险性 超越概率 PGA 核电厂
  • 简介:卫星红外遥感亮温数据值除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存在密切关系外,还与大气环境和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应用青海省黄河门堂观测点的降水量和水位,以及对应点地表亮温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为:降水量与亮温存在可比性,在峰值时间区段内,亮温与降水量呈现明显的反向变化关系;降水量的波动变化导致地表温度的波动变化;水位、降水量和亮温属于温度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物理量。

  • 标签: 地表亮温 降水量 气候 卫星红外遥感
  • 简介:地热前兆观测的目的是要解决短临地震预报问题,1990年4月我们在张掖地震危险区选井架设了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石英钻孔测温仪,开始了地震前兆观测研究。从现已取得的资料分析,在1990年10月20日景泰—天祝—古浪6.2级地震发生前(8月16日——8月17日),地温值在长趋势连续缓慢下降背景值基础上显示了最大变幅为

  • 标签: 地温场 前兆观测 河西地区 变化形态 浅层地温 测温仪
  • 简介:本文收集了台湾地区(1900-2000)Ms70级地震资料,分析了海洋潮汐触发大地震的原因,揭示了台湾大地震与潮汐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利用这种关系为地震预报服务的设想。最后提议在地震危险区建立中子射线测量站跟踪活断层活动

  • 标签: 海洋潮汐 大地震 因果关系 地震预报
  • 简介:本文初步分析了近断层速度脉冲的成因和特点,主要包括方向性效应与滑冲效应,并通过中国台湾集集地震的脉冲记录,分析了断层破裂方向和位移大小等震源参数对脉冲强度的影响。此外,基于有限移动源理论,说明了断层辐射与速度脉冲分布的关系,并探讨了利用运动学震源模型研究近断层地震动对速度脉冲影响的技术路线;评述了7种典型的等效速度脉冲模型,建议进一步研究等效速度脉冲函数与震源机制之间的关系。最后,简述了不同类型的断层引起速度脉冲的差异,并推测了产生脉冲型地震动的下限条件,同时展望该研究在地震预警方面的可能性。

  • 标签: 震源机制 近断层速度脉冲 等效脉冲模型 运动学震源模型 地震动模拟
  • 简介:选取龙岩台的地磁资料,总结漳华龙地区震例,用压磁效应、感应磁效应等理论解释、分析地震与地磁异常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地震,在孕育地震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地质构造运动,产生的地磁异常也是不尽相同的。地磁异常的显著程度不仅与地震的应力降、震级、以及岩石的磁性有关,还和震源机制关系很大。

  • 标签: 地磁 幅度比 压磁效应 感应磁效应 震源机制
  • 简介:建立适合本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是研究地震背景的重要一环。随着资料积累的增加和人们认识的提高,我们在分析历史资料完整性、可靠性基础上,筛选21次有详细宏观调查报告、有仪器测定震级,震级、烈度分布均衡的54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变换常数R,反复统计、搜索方差小,结果符合客观规律的统计结果,并与原东部和华南地区的衰减关系进行全面的比较。建立更符合客观规律,适合本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 标签: 衰减 长轴 短轴
  • 简介:运用行政法学基本原理,结合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工作实际,分析探讨了防震减灾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客体等问题。

  • 标签: 防震减灾 行政法律关系 法律法规
  • 简介:通过对陕西韩城台倾斜资料的整理、分析与研究,指出了存在的干扰源;并在排除干扰的基础上采用21点斯宾塞平滑滤波方法探讨该台资料变化与周边地震活动的关系

  • 标签: 倾斜 干扰 韩城地震台
  • 简介:本文收集了1991年之后我国西部地区71个地震的烈度等震线资料,并以此对1918—1989年间176次地震的烈度资料进行了补充,采用长、短轴椭圆模型重新拟合了西部地区的分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区和川藏区2个统计单元内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有显著不同,应作为不同的分区对待。同时与其他研究者给出的该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对比结果显示,本文结果合理可靠,体现了近、远场地震烈度分布的特点,适合于该地区工程地震研究和应用。

  • 标签: 西部地区 地震烈度 衰减关系
  • 简介:利用晋祠泉域岩溶水动态模型,对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时段的水位动态进行预测,再由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的绝对误差来反演含水层的应力值。结果表明,太原井水位快速上升时段含水层应力值也持续增高,且与太原体应变压性应变加速、交城断裂南端地裂缝扩展加速以及由太原盆地小震综合机制解反演的区域应力场逆转等现象具有准同步性,它们都是在太原盆地区域应力场发生改变、盆地西部边界交城断裂活动加剧的背景下出现的。太原井水位的快速上升与构造活动增强有关。

  • 标签: 井水位 交城断裂 构造活动 区域应力场
  • 简介:在对福建地区前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收集上世纪九十年代闽台地区若干次中强地震的前兆异常资料,并对异常的形态、时间及空间分布与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后认为这些异常反映了地震前局部应力场的变化和台湾强震前大范围内的地壳活动增强。

  • 标签: 地下流体 前兆异常 地震
  • 简介:在地震预报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地震前兆场源关系的深入了解是十分必要的。虽然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的难题,但是,只要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能从理论上对这一演化物理问题有逐渐深入的认识,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某些地震做出中期和短临预报是很有可能的。本文以共和地震为例,对地震前兆场源关系的复杂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其结果认为,正确的认识场源关系,以场求源,以源推场,场源结合,跟踪短临异常是实现短临地震预报的前提和基础。

  • 标签: 地震 场源关系 短临预报
  • 简介:从井水位固体潮汐响应及同震响应等方面系统研究了不同观测含水层中观测井的深度对地震监测效能的影响问题,并讨论了影响监测能力的其他因素,提出了理想的观测井深度。

  • 标签: 井水位 地震监测能力 潮汐响应 同震响应 前兆异常
  • 简介:利用转换函数的方法对乾陵、泾阳、周至台1991—2002年地磁资料进行了计算处理,对关中各台地磁转换函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结果表明:不同周期的转换函数A、B以及总方差σz和△αρ在震前有明显变化;转换函数异常幅度不仅与周期有关,也和地震的震中距和震级有关。

  • 标签: 关中地区 地磁 转换函数 地震
  • 简介:分析认为玉树地震台井水温2015年3月出现的异常很可能与尼泊尔8.1级地震有关。进一步分析玉树井水温自2007年以来的观测数据,发现这口井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级地震、2009年11月12日德令哈Ms5.0级地震和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前均出现较明显的前兆异常,分析这口井对应不同地震的异常曲线形态,得出这口井在尼泊尔地震前的异常形态与汶川、德令哈和玉树地震前的异常形态不同的结论。

  • 标签: 玉树水温 尼泊尔8.1级地震 前兆异常
  • 简介:对鲁32井水温变化、井孔条件及影响因素做了简要介绍,分析了2014年以来该井周围300km范围ML4.0级以上地震、2008年以来500km范围M4.8级以上地震及日本本州M7级以上大震及特大地震与该井水温异常的关系,给出了有震异常占总异常的概率水平及有异常响应的地震占总地震的概率水平,显示鲁32井水温异常对300km范围ML≥4.0级小震、500km范围M≥4.8级地震的前兆意义不明显,映震能力较弱;对东部远场区M≥7级地震,尤其是日本本州及近海的“大震”及“特大地震”前兆意义明显,映震能力较强。

  • 标签: 荣成鲁32井 水温异常 异常指标 映震 统计
  • 简介:0前言金昌市是我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贵金属提炼中心,被誉为“祖国的镍都”。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河西走廊南缘断裂带、龙首山南缘断裂带、龙首山北缘断裂带等深大断裂从境内穿过,具有强震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下辖金川区和永昌县,行政区域内大部分地区抗震设防要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当于地震烈度“Ⅶ度半”),

  • 标签: 抗震设防 北缘断裂带 管理 巴丹吉林沙漠 地质构造背景 河西走廊
  • 简介:本文收集了1990-2006年间,我国华中、华南中强地震地区25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图,再配合1918-1989年间,9次地震的地震烈度分布图,重新拟合了该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震级下限从5级扩展到3.5级,地震烈度主要增加了Ⅳ度-Ⅵ度之间的样本量。与以往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相比,在小地震时计算烈度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充分反映出我国华中、华南地区地震震级小,而烈度相对高的特点。

  • 标签: 华南 烈度 衰减关系
  • 简介:根据格尔木台观测井的水文地质条件、水氡观测存在的主要干扰因素和年动态变化特征等方面因素,对格尔木地震台水井的水氡观测出现的趋势、突变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格尔木水氡趋势变化与气温有关、水氡突降与流量变化有关,更重要的是存在与格尔木水文地质条件有关的信息,反映了岩石应力—应变、区域构造和地震活动的相关信息。

  • 标签: 水氡 影响因素 滑动变化率 地震活动性 格尔木地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