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三峡库区农村的蚊媒数量变化规律及种群构成情况,为做好蚊媒传染病防治和蚊类危害的预测预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诱蚊灯诱捕成蚊并进行分类鉴定统计。结果全年3类环境共计诱捕成蚊30160只。经鉴定分类,捕获成蚊隶属1目1科2亚科4属5种。其中库蚊亚科库蚊属有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伊蚊属有白纹伊蚊,阿蚊属有骚扰阿蚊;按蚊亚科按蚊属有中华按蚊。年均成蚊总密度为134.2只/灯晚。致倦库蚊种群数量最多占46.94%,中华按蚊占26.23%,三带喙库蚊占12.94%。结论诱蚊灯法调查获得的蚊群种群密度消长及其种群构成,对三峡库区蚊媒传染病的防治和蚊虫危害治理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状况,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纵向流行病学监测方法,对人群、动物宿主、传播媒介进行监测。结果乙脑平均发病率为2.50/10万,病死率为27.92%,其中70年代病死率最高为41.67%,2005年后无病例报告;监测人群抗体阳性率为48.79%,其中15岁以下抗体阳性率为61.14%;宿主动物阳性率为11.94%;主要蚊种为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人房和畜房年平均密度分别为10.92只/人工小时、为97.62只/人工小时,叮人率为0.96只/人.天。结论兴山县为乙脑散发流行区,通过采取人群疫苗免疫、媒介蚊虫控制及动物宿主管理,已不再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
简介:摘要目的继续监测三峡库区丰都段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构成、数量及宿主动物感染鼠疫菌情况,判断是否存在鼠疫疫源地。方法采用笼捕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捕获鼠形动物165只,密度为3.22%;共梳检鼠蚤215匹,染蚤率38.18%,蚤指数1.3,主要为缓慢细蚤(97.67%);黄胸鼠为优势鼠(57.58%),其居住区鼠密度3.29%,总染蚤率为53.68%,蚤指数1.82;布放粘蚤纸3000张,捕获地面蚤278匹,蚤指数0.09;对捕获的活体鼠形动物全部进行血清F1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三峡库区丰都县尚未发生动物间鼠疫疫情,但存在鼠疫疫源地的部分条件,有发生动物间鼠疫疫情的可能性。
简介:目的预测三峡库区湖北宜昌段肺结核发病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三峡库区湖北宜昌段1997-2008年肺结核发病率,建立GM(1,1)模型,进行中长期预测研究。结果预测模型精度检验C=0.1773,P=1.0000,外推预测理想。预测结果显示,2009-2012年三峡库区湖北宜昌段肺结核年发病率分别为260.55/10万,317.41/10万,385.31/10万,466.18/10万。结论预测表明2009-2012年三峡库区宜昌段肺结核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提示应大力加强三峡库区范围重点传染病监测,强化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以控制、降低肺结核的发病风险。
简介:目的研究三峡库区中青年男性的生活行为与精液质量的关系。方法2007年对居住在重庆的1346名健康男性进行现况调查,并检测其精液质量,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生活行为因素与精液参数的相关性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喝茶是精子总数的危险因素,经常喝茶者精子总数呈下降趋势;睡眠时间与精液量相关,6~8h睡眠时间者精液量最多。体育锻炼强度与精子前向运动和精子活动率有相关性,体育锻炼强度过大对精液质量可能有负面影响;电脑使用时间过长者的精子活动率减低。结论一些生活方式可能影响精液质量,生活行为因素对男性精液质量的影响和影响程度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简介:目的通过对三峡移民库区重庆市万州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状况、双向转诊情况及人员的学历结构、工资收入等情况进行调查,探讨三峡移民库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方法采用立意抽样方法调查重庆市万州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据采用Epidata3.02录入,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万州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仅占11.13%,大专学历者占40.26%,中专及以下学历者占48.61%。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编仅为40人,机构中80%以上人员为非在编人员。2013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上转诊患者8811人次,向下转诊患者25人次。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编制少、人员学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且由于资金缺乏,常导致社区卫生服务不到位。政府部门应在保证社区工作人员基本待遇的同时,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专项资金投入,以保障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简介:目的通过对公司职工超质量、肥胖以及"三高"(高血压、高血糖以及高血脂)的流行病学情况进行调查,为开展职工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芜湖某公司1946例职工作为研究对象,并于2014年对其进行身高、体质量、血压、血糖及血脂等的测量,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对象超质量、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的检出率分别为40.80%,9.20%,30.83%,20.45%及35.46%。其中男性超质量、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0岁、30-39岁、40-49岁、50-59岁以及年龄≥60岁的研究对象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增加,研究对象高血压及高血糖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体质指数(BMI)为消瘦、正常、超质量及肥胖的研究对象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BMI的改变(消瘦到肥胖),研究对象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的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研究对象超质量、肥胖及"三高"现象突出,迫切需要对其开展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等内容的健康教育。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腰椎峡部内、外部分骨质的抗疲劳特性。方法12例成人新鲜腰L5椎标本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例,分别用咬骨钳咬除腰椎峡部外1/2或内1/2骨质,制作腰椎峡部外1/2缺损和内1/2缺损病理模型。采用游标卡尺对剩余腰椎峡部的宽度进行测量。对腰椎峡部外1/2缺损模型与腰椎峡部内1/2缺损模型的峡部缺损后宽度进行统计对比。将标本固定于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依次将腰椎峡部外1/2缺损和内1/2缺损病理模型标本置于生物材料力学试验机上,分别给予压缩负荷。记录断裂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L5左侧腰椎峡部宽度为15.06±0.83,正常右侧腰椎峡部宽度为14.85±0.72,左右侧对比P=0.52。腰椎峡部外1/2缺损模型峡部宽度为5.24±0.41,腰椎峡部内1/2缺损模型峡部宽度为5.15±0.34,对比P=0.57。腰椎峡部外1/2缺损模型峡部断裂次数为25160±1019,腰椎峡部内1/2缺损模型峡部断裂次数为18782±3126,对比P=0.006。结论腰椎峡部外1/2缺损模型抗疲劳性优于腰椎峡部内1/2缺损模型,腰椎峡部内1/2承担了更多的腰椎负荷应力。同一应力下,腰椎峡部外1/2更容易疲劳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