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梗死(AMI)早期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急性心梗死(AMI)早期患者,并将其纳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急性心梗死(AMI)早期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2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30度半卧位护理,实验组逐级接受30度、45度、60度半卧位护理,观察并对比分析平卧位休息10分钟(t0)、抬高床头到半卧位预定角度时(t1)、半卧位持续1分钟时(t2)、半卧位持续2分钟时(t3)、半卧位持续5分钟时(t4)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相比较于对照组,在t2、t3、t4三个时间点上,实验组患者的心肌耗氧量明显降低;相比较于对照组,在t2~t3、t3~t4两个时间段内,实验组患者的RMSSD、SDNN均明显降低,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于单一的30度半卧位护理,30度、45度、60度逐级半卧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梗死(AMI)早期患者心脏功能造成的影响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肛肠手术护理中应用不同体位摆放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我院行肛肠手术治疗的44例患者予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即参照组与观察组,各22例。参照组患者给予截石位配合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侧卧位配合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体位摆放完成时间及舒适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体位摆放完成时间为(2.5±0.5)min,舒适度为95.5%,与参照组患者的(4.0±0.7)min、72.7%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肛肠手术中应用侧卧位配合优质护理,可明显缩短体位摆放完成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患者术后回病房最佳体位,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舒适度。方法将6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全麻术后予去枕平卧6个小时、心电监护、吸氧等处理;实验组30例患者术后予抬高10~15°的低枕卧位、心电监护、吸氧等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头晕、呕吐的发生及患者舒适度、伤口疼痛(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比较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异常和头晕、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的体位不适、伤口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术后取低枕卧位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让患者更好地度过全麻复苏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功超声在患者不同体位时对血管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血管造影诊断为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的锁骨下动脉均行仰卧解剖位、Adson位和Wright位超声检查,对各种和联合应用后的超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双功超声在仰卧解剖位、Adson位和Wright位时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仰卧解剖位10.3%(3/29),Adson位89.65%(26/29),Wright93.1%(27/29),Adson位与Wright位联合运用后阳性率为93.1%(27/29)。联合位的运用可提高阳性率的检出,避免漏诊。结论不同诱发位联合运用可提高双功超声对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用于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价值。方法:2019年9月-2021年8月本院接诊胸部肿瘤病患60例,都予以放射治疗。研究组采取翼型板与真空垫体位技术联合固定法,对照组采取真空垫体位技术固定法。对比摆位误差等指标。结果:针对摆位误差,研究组左右方向(1.81±0.54)、上下方向(2.34±0.91),和对照组(1.73±0.62)、(2.36±0.8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头脚方向(2.34±0.57)、三维方向(2.38±0.17),比对照组(3.04±0.43)、(2.64±0.28)小,P<0.05。针对总有效率,研究组93.33%,比对照组70.0%高,P<0.05。结论:于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用翼型板与真空垫体位技术联合固定法,摆位误差小,且利于疗效的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在高龄病人下肢手术硬膜外麻醉时,体位变化对循环的影响;方法人工关节置换术病人84例,女51例;男33例;年龄75~95岁;ASA分级为Ⅱ—Ⅲ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2例,A组行硬膜外麻醉置管成功后平卧,分次给药待平面完善后,侧卧固定体位;B组根据手术部位,先行侧卧固定体位后再行硬膜外穿刺置管,不变体位分次给药,至平面完善。观察两组病人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麻醉前(T0)、给试验剂量后(T1)、麻醉平面完善时(T2)(A组侧卧固定体位时、B组消毒时)、切皮(T3)、手术开始15分(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外周阻力(SVR)、每搏输出量(SV),并比较数值变化。结果两组病人麻醉用药量、麻醉范围、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A组病人在T2时段的SBP、DBP、HR、CO、CI、SV、SV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明显大于B组,在组内比较,T2时段A组血流动力学改变也明显大于T0时段,A组升压药应用多于B组;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在高龄病人下肢手术硬膜外麻醉时,麻醉后体位改变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早产儿呼吸功能、生长发育及黄疸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产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之间收治200例早产儿的体位护理资料,将其分为右侧卧位、左侧卧位、仰卧位和俯卧位护理,比较分析不同体位对于新生儿呼吸功能、生长发育和黄疸的影响。结果仰卧位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和光疗时间最长,而俯卧位黄疸持续时间和光疗时间则相对较短(P<0.05)。俯卧位早产儿呼吸减慢次数最低(P<0.05)。俯卧位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头围、上臂围等生长发育指标值相对较高(P<0.05)。结论俯卧位护理有助于早产儿呼吸功能、生长发育及黄疸等指标结果的改善,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