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索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评价学校对肥胖儿童进行群体性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条件基本相同的两所小学,1所为干预学校,1所为对照学校。干预学校开展"中国/WHO以肥胖控制为切入点发展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对照学校不开展相关活动。2004年4月完成基线调查,然后对两所学校各820名学生进行持续4年的跟踪监测,并于每年的4月分别对两所学校全体学生、学生家长和全体教职工进行知信行问卷调查、身高测量和体重测量。结果厦门市学龄期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营养过度和饮食行为偏差,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后,干预校学生的肥胖率和超重率显著下降,分别从原来的28.3%和17.4%下降到9.9%和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0.322,P〈0.01);知识、态度、行为的正确率显著提高,分别从原来的51.5%、82.7%和59.4%提高到95.3%、99.1%和9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结论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对肥胖儿童进行群体性干预的效果显著,为儿童肥胖干预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简介:目的了解厦门市开展“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后,农村居民健康知识水平与健康行为持有率的改变情况。方法以厦门市海沧区、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的20多万户常住人口家庭作为调查对象,使用统一问卷,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于2003年10月和2005年10月分别进行两次调查。结果通过资料入户、发放宣传教育礼品、布置健康教育宣传栏、播放专题节目、发送手机短信以及“小手拉大手”等健康促进活动,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显著提高,健康知识完全知晓率从2003年的46.1%上升到2005年的59.2%,不良行为平均持有率下降,健康行为形成率提高。结论开展“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对促进农民健康知识的提高和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效的。
简介:目的分析福建省厦门市1950—2015年疟疾防治历程,为消除疟疾后巩固成果和疟疾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50—2015年厦门市疟疾防治资料,对发病情况和传疟媒介进行描述性分析,并探讨厦门市疟疾的防治历程。结果厦门市1950—2015年共发生疟疾病例22870例,上世纪50年代疫情最为严重,年发病率从1999年起连续17年控制在1/万以下,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2001年发生最后1例本地感染病例。2002—2015年报告37例输入性病例,2010年启动消除疟疾行动,2015年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成为消除疟疾达标市。结论根据1950—2015年间不同时期疟疾发病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取得明显防治成效。厦门市2015年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由于外来疟疾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存在,应加强流动人群疟疾防控工作,并持续开展本地蚊媒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