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0例足月产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照组65例,采用盆底肌训练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价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盆底肌张力评分及尿失禁程度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盆底肌张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尿失禁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子宫缩复不良、子宫脱垂、痔疮及腰骶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子宫后倾后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少于对照组;膀胱膨出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有利于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恢复,能有效降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盆底康复技术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而试验组给予盆底康复技术干预。统计两组女性的盆底综合肌力及其肌电位等指标。结果数据指出,试验组经过盆底康复技术治疗后的盆底肌电位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P<0.05。两组女性盆底综合肌力评定可知,试验组在盆底康复技术治疗后的效果更佳。差别显著存在,P<0.05。结论临床采用盆底康复技术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有着较好的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盆底综合肌力,保证了患者的盆底肌电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将盆底康复治疗应用于产后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产后妇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阴道哑铃加上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阴道哑铃。结果观察组在治疗之前0级5例、Ⅰ级20例、Ⅱ级10例、Ⅲ级10例、Ⅳ级5例,治疗之后0级0例、Ⅰ级0例、Ⅱ级0例、Ⅲ级23例、Ⅳ级7例、Ⅴ级20例。对照组治疗之前0级6例、Ⅰ级10例、Ⅱ级18例、Ⅲ级8例、Ⅳ级8例,在完成治疗之后Ⅱ级32例、Ⅲ级8例、Ⅳ级10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产后妇女采用盆底康复治疗能够起到恢复和改善盆底组织结构与功能的作用,有效预防产后妇女出现盆腔脏器脱垂以及尿失禁的症状,大大提高了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针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2014年6月~2016年9月在我院所接受治疗的106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盆底康复治疗仪;观察组53例,盆底康复治疗仪+针灸,记录和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治疗的总有效率、症状状况等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106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针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症状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针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能够使治疗的有效率显著提高,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尿急、夜尿等症状,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得到改善,临床价值大。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采用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80例本院收治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分析依据,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为研讨期限,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分为单纯尿失禁(UI)组与轻度盆腔脱垂(POP)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盆底肌康复仪进行康复治疗。结果:相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尿失禁与盆底肌脱垂状况均得以明显改善,呈现P值不足0.05标准。结论:对于存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而言,采用盆腔康复仪进行治疗,不仅有效改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且有效增加患者盆底肌力,其应用、推广价值均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阴道分娩产妇产后不同盆底康复治疗时机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在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本院阴道分娩产妇中选择58例为对象,随机排序划分对照组(29例,产后3月开始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和观察组(29例,产后6周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对比两组盆底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盆底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过程中,尽早开展康复治疗,有助于提升患者盆底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86例患者分娩方式均采用:阴道分娩,且临床资料完整。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实验组,每组43人。A组采用传统护理,实验组采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比A组和实验组的护理结果。结果: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采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方式3个月后满意度高于A组(P<0.05)。实验组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松弛的概率为:2.33%、0、2.33%;A组概率为:16.28%、20.93%、23.26%。实验组的发病概率低于A组(P<0.05)。结论:对采用阴道分娩方式的患者采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松弛的发病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盆底康复治疗仪对女性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护理措施效果。方法:通过选取在本院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64例,其就诊时间在2022.1-2023.12近1年,对患者进行资料调查。常规组在产后3个月开展。试验组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在产后1-2个月开展。结果: 试验组盆底肌力IV级、V级多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组间0级、I级、II级、III级例数未见明显差异,P>0.05。 两组阴道紧缩度I级、II级例数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试验组III级例数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盆地康复治疗仪联合护理措施可有效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进行恢复,利于并发症的减少。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经康复治疗取得的临床价值。方法:由专人选取(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2月)我院接收的 110例产妇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分为对照组( n=55,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 n=55,以常规护理基础实施产后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治疗前后Ⅰ、Ⅱ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改善情况和治疗后盆底功能情况。结果:治疗措施实施前两组Ⅰ、Ⅱ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措施额实施后两组Ⅰ、Ⅱ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较治疗前均升高,组间比较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措施实施后尿失禁发生率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经康复治疗可显著治疗效果,有效降低了尿失禁发生率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并改善了Ⅰ、Ⅱ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水平,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