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凝血检验过程中真空采血管、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产生的影响。方法是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0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PT、APTT、TT、FIB凝血四项检验,对患者检验结果及相关指标进行记录,将标本分别放置在冰箱及室温环境下一段时间,并记录结果。结果显示,国产A管的相关水平与BD管比较差异不明显,而国产B管的TT水平相较BD管有明显差异,且随着标放置时间逐渐延长,其检测水平也会发生一定的偏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得到的结论是,凝血检验结果与真空采血管的质量和标本的存放时间均有一定的联系,检验人员应当尽可能合理的选取凝血真空采血管,尽量采用冷藏方式并且在采血完毕后两个小时内及早完成检验过程,从而能够更好的保证标本检验的准确性。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同一标本在不同时间段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时间(TT)检测结果的影响,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采用STAGO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分别对在室温(20~28℃)放置时间不同的标本以2500g速度离心时间5min进行检测。结果标本以2500g速度离心时间5min,PT在8h内,APIT在4h内测定的结果与即刻测得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FIB、TT在24h内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凝血检测中,标本必须在4h内完成测定,才能确保凝血检测质量,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提供较高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的检验价值。方法:对我院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 100例设作观察组,再将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 80例设作对照组,均接受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检验。结果:比较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凝血酶原时间,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容积比( PC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肝硬化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与健康人群有明显差异,可以准确确诊疾病,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检验价值,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 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的检验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50例,将其作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对检测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凝血酶原时间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大血小板压积、血小板计数方面,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检验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能为肝硬化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检验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接诊肝硬化患者(53例)及同期入院健康检查者(50例)行对比性临床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8月~2021年11月,两组人员均接受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检验。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检验数值组间差异;分析不同肝功能分级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检验数值差异性。结果:(1)肝硬化患者PT、MVP、PDW高于健康者,PLT、PCT低于健康者,差异显著,P<0.05。(2)肝功能C级患者PT、MVP、PDW高于肝功能A级、B级患者,且PLT、PCT低于肝功能A级、B级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较健康者延长明显,血小板计数较健康者减少,且随患者肝功能减退进展,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减少均呈进展趋势发展。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准确诊断和评估其严重程度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检验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疾病患者49例以及49例健康体检人员分别以观察组、对照组命名,在诊断中分别检测 PT、血小板检验,观察两组人员的检测结果,并分析其差异。结果:观察组 PT、MPV、PDW 所获数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LT、PCT 则处于较低水平;出血人员的 PT、MPV、PDW 均高于未出血人员;PLT、PCT则低于未出血人员(P<0.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PT)的延长提示肝脏功能损害,可以辅助诊断肝硬化并评估疾病的进展。血小板数量的减少与脾脏充血以及肝脏功能下降有关,对判断出血风险和肝脏功能状态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在进行准确的肝硬化诊断时,应结合多种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综合考虑,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检验 肝硬化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抽取2019年7月到2020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研究组,并以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分别对其凝血酶原时间以及血小板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同时,按照肝硬化患者是否出血将其分为出血组(40例)和未出血组(43例),同样对上述指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肝硬化患者的PT、PDW、MPV检测值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而PLT、PCT检测值则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同时有肝硬化出血组患者的PT、PDW、MPV检测值均显著高于未出血组患者,而PLT、PCT检测值则显著低于未出血组患者的情况,比较存在显著差异,上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相关指标的测定,可以对肝硬化患者的肝损伤程度进行有效评估。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 肝硬化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止凝血检查是医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带教学习内容,在夯实医学生的理论知识,强化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针对检查专业的实习生来讲,止凝血检查在整个实习带教过程中尤为重要,既能够帮助实习生巩固理论知识,还有利于强化实习生的实践技能,在强化实习生实践能力与独立工作能力方面起到显著作用。

  • 标签: 止凝血检查 带教实习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凝血功能指标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一共有50例(观察组),产后都出现阴道出血,被诊断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另外,选取同一时期健康产妇一共有84例(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给予检查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在发病的时候甚至在发病之前就已经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同时与对照组相对比,各项凝血功能指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产妇的凝血功能指标,对疾病的预测、诊断及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产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功能 指标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总结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凝血检测的76例受检者检验结果,根据是否健康分组,健康组40例,DIC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APTT、FIB、PT、TT凝血指标。结果DIC组的PT、TT、APTT、INR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组FIB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择期手术患者,需要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是否存在缺陷,防止术中出现大出血意外,导致患者死亡。结论通过检测患者凝血治疗,可进一步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减少术中大出血意外,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3月——2023年3月,将在我院进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比组。两组人员均进行凝血指标检验,比较两组人员的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APTT、PT、TT均高于对比组,FIB低于对比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作用显著,能够诊断出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凝血检验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健康人员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4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以及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均行凝血检验指标检测,比较两组受检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项凝血指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凝期、低凝器和纤溶期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各项凝血检验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检验指标能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 标签: 凝血检验指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