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行肠外营养的恶性肿瘤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210例行行肠外营养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肠外营养相关指标进行调查,相关数据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肠外营养相关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为285%(6/21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肠外营养前白蛋白水平和患者体温超过38℃天数两个指标,是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结论根据危险因素和回归预测结果规范防护制度和操作程序,可最大限度地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艾滋病合并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此次实验对象为行PICC置管的艾滋病合并肿瘤患者,在2018.04月至2022.04月住院期间,入选患者共92例,利用红绿双色球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6)与研究组(针对性护理,n=46)。对比分析两组的心理状态、并发症、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在HAMA评分与HAMD评分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依从率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生理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交功能评分上,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艾滋病合并肿瘤PICC置管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良好,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动静脉内瘘维护的疗效,评价其维护动静脉内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使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1年以上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透及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次/天,连续用1周为1个疗程,每3个月治疗1个疗程。两组均不采用其他任何抗凝剂(除透析时常规使用肝素外),共同观察5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性指标(内瘘的血流量、彩超检测血管内径、血栓形成率等)和安全性指标(出血、过敏反应、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结果]1第1~5年,治疗组血栓形成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第3~5年,治疗组瘘口内径、动脉端穿刺处血管内径及静脉端穿刺处血管内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安全性指标(ALT、AST、出血、过敏反应、凝血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预防和减少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同时防止内瘘血管纤维化和穿刺处的瘢痕形成,使内瘘血管保持弹性,降低狭窄的发生率,有效维持动静脉内瘘的正常功能;长期间歇性使用疏血通注射液维护动静脉内瘘是安全的。
简介:通讯作者詹敏(1980-),护理本科,主管护师,普外科护士长。摘要目的探讨牛黄解毒丸湿敷预防胺碘酮所致外周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50例通过外周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胺碘酮输注完毕立即在穿刺部位以上的血管给予牛黄解毒丸湿敷。比较两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情况。结果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牛黄解毒丸湿敷可明显降低胺碘酮所致外周静脉炎的发生,且无毒副作用,在心律失常患者注射胺碘酮后引起的外周静脉炎的预防中具有可操作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90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治疗,连续给药5d,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5.58%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再出血发生率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中的应用效果理想,止血时间短,临床止血效果较为理想,并且再出血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