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均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本次研究实施时间自2022年1月开始,截至2023年1月,对本医院8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液样本纳入本次研究,将样本按照盲分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作不容血处理,观察组作溶血处理,对所有的样本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生化检验。对两组生化检验指标进行观察评价。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TG、ALB、HDL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ALT、AST、TP、NA+、K+、CK水平高,NA+水平低(P<0.05)。结论:溶血会严重地降低生化检验指标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从而给检验结果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在保证检验结果不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时,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方法来保证血液样本不会出现溶血的情况。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基础护理实训教学中边学边做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 2017级的 60名大专学生作为实验样本,按照摸球法来分组,其中对照组的学生为 30名,研究组的学生同样为 30名。教学方法分别用的是传统示教法、边学边做法,进行比较的是两组学生穿脱隔离衣、无菌技术、注射法操作考核成绩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学生无菌操作考核成绩、穿脱隔离衣的操作考核成绩、注射法操作考核成绩比对照组学生高,三项数据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边学边做法有利于提升基础护理实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并可对学生护理操作进行有效规范,是值得作为在临床教学中积极推广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中溶血现象的影响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接收的临床生化检验患者96例,随机把其血液标本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不进行溶血处理,研究组则实施溶血处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肌酸激酶、甘油三酯、肌酐、血尿酸、尿素氮检验指标差异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白蛋白、总胆固醇、总蛋白指标水平都比对照组高,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指标水平则比对照组组低,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溶血现象会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所以应注意在临床生化检验中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可避免该现象发生。
简介:摘要:分析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将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 月我院健康体检人员 5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 1:1 比例分为对照组(n=25)和实验组(n=25),对照组血样未予以溶血处理,实验组血样予以溶血处理,比较两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差异。结果:两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草转氨酶、清蛋白、总蛋白、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相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葡萄糖、钾、乳酸脱氢酶相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溶血现象会直接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需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提高检验标本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探讨针对性预防措施。 方法:将 2017 年 3 月 -2018 年 6 月期间我院的 120 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实验样本,每名体检者抽取血液样本 4mL ,每 2mL 装入 1 个试管,其中经过振荡发生溶血的为溶血组,未经振荡溶血的为未溶血组,两组均进行临床生化检验,对比两组各项生化检验指标的不同。 结果:试验组 TP 、 CK 、 ALT 、 AST 、 TC 较对照组高,其 TBIL 、 DBIL 较对照组低,两组间差异明显,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溶血现象会直接影响临床 生化检验项目,导致误诊或漏诊,且会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选择,临床进行生化检验时需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发生溶血现象,以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方法:以2017年6月-2019年6月到我院行健康体检的60例人员的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血液标本置入肝素抗凝管,而实验组则震荡使其溶血。对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后比较分析检验其中生化指标中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葡萄糖、乳酸脱氢酶、血钾、尿素氮、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结果:两组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葡萄糖、乳酸脱氢酶、血钾指标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t=5.86,4.94,15.86,12.42,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尿素氮、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t=0.24,0.37,0.44,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溶血会影响到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和精度,对检验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为了避免检测指标失真,临床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保障血液标本不会溶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药物配伍不合理问题,探讨有效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7月静脉药物配伍配方20000例,根据用药管理模式分为,A组(常规用药管理)10000例,B组(合理用药干预)10000例,比较配伍不合理问题、配伍质量监控效果。结果:配伍不合理发生率比较,B组[0.08%(8/10000)]低于A组[0.49%(49/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伍质控效果比较,B组[(97.87±2.27)分]高于A组[(83.24±2.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药物配伍工作中存在不合理配伍风险,加强用药干预可促进合理用药,减少不合理配伍事件,促进用药和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