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肺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第7肋间腋中线作1.5cm切口,插入胸腔镜.在第5肋间腋前线和腋中线间作约6cm小切口,行肺切除17例,其中肺楔形切除3例、肺叶切除14例.结果术后17例中肺癌14例(腺癌12例、鳞癌2例),肺炎性假瘤1例,肺结核球2例,PTNM分期包括Ⅰa9例、Ⅰb1例、Ⅱa2例、Ⅱb2例.随访5~37月,除1例死于肝转移外,其余均健在.结论胸腔镜手术在肺切除中的应用,有利于肺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治,可作为早期肺癌外科治疗的一种手段.

  • 标签: 电视胸腔镜手术 肺切除术 肺肿瘤 肺疾病
  • 简介:目的评价经皮侧人路腰椎间盘切除(PLLD)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4月-2010年5月对163例腰椎间盘突出(L3-5)患者行PLLD。其中,男性92例,女性71例;年龄22-65岁,中位年龄46岁;病程6个月至2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腰椎功能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16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LLD,手术成功率100%,无血管、肠管、神经损伤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VAS评分由术前(6.75±2.32)降到术后(3.10±1.34)(P〈0.05).JOA评分由术前(11.84±2.42)提高到术后(25.36±3.24)(P〈0.05)。术后随访1-5年,优良率达94.5%。结论PLLD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好,适用于纤维环受损的L3-5腰椎间盘突出。

  • 标签: 腰椎 经皮椎间盘切除术 侧入路 介入性放射学 摄影学
  • 简介:总结类风湿性关节炎直视下膝关节滑膜切除长期效果的益处和不足。对88例患者106例膝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滑膜切除15年的随访资料进行总结和统计分析。对于HSS总分的数据经过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采取单因素的方差分析+SNK-q检验,在手术后10年,膝关节会发生显著的功能减退,膝关节功能减退的严重程度与时间有比较明显的联系,而到了15年几乎所有的病例都会发生严重程度不一的膝关节功能减退的症状。直视下膝关节滑膜切除对于早中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滑膜炎的患者,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并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膝关节的良好功能,而且复发率相当低。但膝关节退变是膝关节切开滑膜切除长期治疗后的最终结局。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膝关节 消膜炎 滑膜切除术 骨破坏
  • 简介: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复杂,创伤严重,康复时间长,髋关节损伤的患者多为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加之医疗费用高、功能恢复不良等,使患者处于渐进加重的慢性抑郁和焦虑状态,几乎100%的存在较重的便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创伤的愈合。解除患者便秘,缓解焦虑抑郁症状是骨科护士、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便秘患者 术后排便 心理护理 焦虑抑郁症状 创伤严重
  • 简介: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切植骨融合手术(Anteriorcervicalcorpectomyandfusion,ACCF)术后钛笼塌陷的发生率以及钛笼塌陷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收治的42例脊髓型颈椎病及后纵韧带骨化患者ACCF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节段Cobb角、椎间前缘高度、椎间后缘高度等指标以评价术后手术节段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6月41例患者(97.6%)手术节段达到骨性融合,1例患者术后12月骨性融合。42例患者中11例发生钛笼重度塌陷(26.2%)。其中2例出现颈部疼痛、神经症状复发等情况。末次随访时时,重度钛笼塌陷组在椎间前缘高度及椎间后缘高度低于未塌陷组,节段Cobb角大于未塌陷组。结论ACCF术后钛笼塌陷率高,且重度钛笼塌陷可引起颈部疼痛、神经症状复发等并发症。术中应注意终板的保护、钛笼的裁减,以一定程度地防止钛笼塌陷的发生。

  • 标签: 颈椎次全切 钛笼 塌陷 终板
  • 简介:目的研究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周围注射罗哌卡因结合PCA泵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n=30),第一组(A组)术后包括膝关节后关节囊和前侧切口周围组织浸润注射罗哌卡因,结合静脉PCA泵镇痛;第二组(B组)术后仅在前侧切口周围组织浸润注射罗哌卡因,而不注射后关节囊,结合静脉PCA泵镇痛。第三组(C组)术后仅采用静脉PCA泵镇痛。分别在术后2、12、24、48、72小时,以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患者术后的疼痛水平。结果术后2、12、24、48、72小时A、B、C组评分分别为2.0,2.1,4.9;2.7,2.6,5.5;3.5,3.4,4.6;2.4,2.5,3.8;1.4,1.4,2.8。A组和B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评分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罗哌卡因和静脉PCA泵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后关节囊可不注射,镇痛效果优于单用PCA泵。

  • 标签: 局部注射 PCA泵 膝关节置换 镇痛
  • 简介:患者,男,22岁,因“右髋疼痛2年,关节活动受限半年”入院。2006年2月因翻墙时着地,右臀部碰到硬物后,致皮肤裂伤约3CM,当时予以清创缝合,半月后出现右髋部疼痛,站立及行走时为重,当时行局部理疗,但症状不见好转,拍骨盆平片发现患有石骨症,但未见股骨头异常病变,后在多家医院间断就诊,症状稍有缓解,近半年来感觉明显加重,出现活动明显受限,

  • 标签: 石骨症 全髋置换 关节活动受限 皮肤裂伤 清创缝合 髋部疼痛
  • 简介:尿毒症病人常合并多种心电图异常。此种现象的出现,与尿毒症的心血管并发症有关,与透析前后的电解质紊乱亦有直接关系。为了加深认识,本文分析104例次尿毒症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及相关因素。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2年以来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病人104例次,男24例,女20例,年龄28~74岁,平均51岁。透析时间每周4~12小时,平均10小时。其中醋酸盐透析者29例次,碳酸氢盐透析者75例次。压力超滤58例次,容量超滤46例次。1.2 临床表现  症状:有症状者83例次(79%),表现为心悸52例次(50%),胸闷62例次(60%),以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28例次(27%)。  体征:血压增高46例次(44%),血压降低6例次(8%),心界扩大52例次(50%),听诊心率快36例次(35%),心率慢4例次(3.9%),心律不齐60例次(58%),心音消失1例次(0.9%);肺部可闻及湿口罗音8例次(7.6%),可闻及干口罗音10例次(9.6%)。

  • 标签: 心电图 尿毒症 病人 相关因素分析 心血管并发症 透析前
  • 简介:目的采用STAR踝关节假体进行大骨节病的终末治疗方法,探讨其疗效.方法2年间对3例5踝大骨节病进行踝置换术,按McGure踝关节评分系统分别对术前、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踝关节功能、踝关节活动度进行综合评分.结果随访最长1.5年,最短6个月,该3例患者术后按McGuire评分,3踝优,2踝良,1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随访1.5年,未发现假体松动或下沉.结论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是治疗大骨节病的终末有效手段.

  • 标签: 踝关节 大骨节病 假体 置换
  • 简介:目的通过对近期156份数字化射线摄影(DR)所做脊柱照片质量分析,讨论影响照片质量的因素。方法随机选取开展DR脊柱摄影以来的156例患者照片,其中男性45例,女性111例;年龄9~75岁,平均年龄42岁。按照包括的部位、图像清晰度、全片密度有无差异、拼接线是否明显、全片各部位是否失真来评价照片质量。结果全部照片中,有1例头颈部与其他部位比例失调,3例全片密度差别太大,2例因拼接点上下影像变形失真而使拼接线明显,不影响诊断,4例拼接点选择错误影像失真,4例因呼吸运动导致拼接错位。结论影响DR脊柱拼接成像片的原因很多,但合格的照片质量要优于计算机X射线摄影片,完全能满足诊断要求。

  • 标签: 数字化X射线摄影 全脊柱摄影照片 质量分析
  • 简介:目的作者自2000年初至2004年7月进行手部肌腱吻合120例,随访120例,手部肌腱吻合术后进行程序化的康复训练,方法肌腱吻合法均采用3-0或4-0聚丙烯单针缝线、改良的Bunnell、Kessler和肌腱编制缝合法,患者肌腱均为I期手术吻合,术后伤口I/乙愈合105例、II/乙15例,手部肌腱吻合术后均采用程序化的康复训练,结果对手部肌腱吻合术后的患者进行程序化的康复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本康复训练程序目前已逐渐形成我院的治疗常规,并逐步推广和普及.

  • 标签: 手部肌腱吻合术 被动活动 主动活动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均衡双下肢长度的临床意义和手术设计.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4年获得随访的单侧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例48例,采用骨水泥型假体12髋,混合型假体36髋,术前双下肢等长30例(含股骨颈骨折患者),10例患肢长度短缩10~2.0cm,6例短缩2.0~4.0cm,2例短缩4.0~6.0cm.通过术前肢体长度测量及X片测量制定手术方案,选择假体、预估颈长和截骨平面;术中正确磨削髋臼,寻找最佳旋转中心,结合透视及特殊试验修正截骨平面,调节假体颈长,达到均衡双下肢长度的目的.结果全部病例采用Harris评分,优30例,良12例,中4例,差2例.术前等长30例中术后出现5例手术侧延长1.0~2.0cm,1例延长2.5cm.术前不等长的18例中,术后恢复等长10例,6例手术侧延长1.0~2.0cm,2例术前重度短缩的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术后仍然短缩2.0~3.0cm.术后肢体等长35例Harris评分平均92.3分,术后肢体不等长13例Harris评分平均88.6分.结论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设计.手术技巧以及假体设计等诸多因素影响下肢长度,术后肢体不等长降低了患者的满意度.应重视术前测量及术中综合评价方法的运用,重视软组织平衡技术和肢长调节,掌握髋置换术中均衡下肢长度的手术技术,进一步改善手术效果.

  • 标签: 髋关节 置换 下肢长度
  • 简介: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动静脉插管的选择方法及对体外循环灌注过程的影响。方法205例心脏病手术患者,其中男性87例,女性118例;年龄3~46岁,平均年龄16.2岁;体质量13~84kg,平均体质量38.2kg。对其采用胸腔镜建立体外循环,分析股动脉、股静脉及上腔静脉插管型号与患者体质量关系及插管型号对体外循环灌注过程中灌注流量及动脉灌注管阻力的影响。结果114患者例采用股动脉、股静脉插管,91例采用股动脉、股静脉/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205例患者中有15例在高于2.2L/min流量灌注过程中动脉灌注管阻力高于40kPa(300mmHg),其他患者灌注流量与动脉灌注管阻力均能达到临床要求。结论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实施心脏手术选择合适的股动静脉插管可以保证体外循环灌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 标签: 胸腔镜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动静脉插管
  • 简介:自从1981年美国报道了首例艾滋病人后,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被认识并蔓延开来。近年来又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增多,几乎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尤其是对于属职业暴露者的医务人员,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大。特别是对于手术医生中的骨科医生,因手术操作动作大,技术要求高,力量也相对大,骨折端锋利易刺破皮肤等因素,被感染的机会也相应比普通医生增高了许多。虽然意外损伤的感染率有报道为0.33%,但是目前艾滋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案,一旦感染,将给自己、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所以治疗中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较为关键。

  • 标签: HIV感染者 手术医生 骨折病人 防护 艾滋病人 骨科医生
  • 简介:比较正常颈椎标本和切除颈椎C5-6小关节标本的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扭转等生物力学指标。确定小关节切除是否对颈椎稳定性造成影响。在日本岛津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对正常和切除小关节的标本进行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实验,在扭转试验机上进行扭转实验。以2mm/min的实验速度分别对标本施加载荷,测量位移数据。以50mm/min的实验速度对标本施加扭矩,测得标本的扭转角。得出正常对照组和小关C5-6节切除标本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小关节切除25%对各项运动范围无显著变化,小关节切除50%、75%、100%对各项运动范围显著增大。双侧小关节切除后运动范围显著增大,较其它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小关节切除50%以上,尤其双侧小关节切除,打乱了颈椎的平衡关系,对颈椎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 标签: 正常 小关节切除 颈椎 稳定性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成人患者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方法和疗效.方法根据半脱位或脱位程度,分为半脱位型(15例)、半脱位容积宽大型(39例)和完全脱位型(3例),采用加深髋臼,或自体植骨于髋臼缘10~3点钟位,以加深髋臼重建臼顶部和后柱后壁的5项要点,正确安置骨水泥型假体与生物型假体,是使57例71髋接受人工髋假体置换成功的基础.结果对57例71髋的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术后经平均5年4个月随访,植入骨愈合,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优(>90)44例54髋,良(80~89)10例13髋,可(70~79)3例4髋,无差(<70)者,优良率为94.7%.术后有9例并发症,且均已治愈或改善.结论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须进一步认识解剖和临床特点,按分型,加深髋臼或/和自体植骨重建髋臼的顶部和后柱,是使人工髋关节成功置换和提高疗效的关键.

  • 标签: 髋关节发育不良 骨关节炎 髋臼成形 全髋置换 自体骨移植 髋臼成形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炎的疗效与治疗体会。方法我院关节科2007年3月~2013年3月共运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发的强直性髋关节炎56例(96髋),男55例,女1例,年龄(18~42)岁,平均25.6岁,其中髋关节骨性融合34髋,纤维融合62髋。病程(5.8~27.6)年,56例患者中贫血21例,其中轻度贫血14例。伴随骨质疏松34例。除去3例失败患者,纳入53例(92髋)进行术前及术后1年的评估,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的变化,并观察强直性髋关节炎进行置换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均运用我院关节科电子随访病例系统进行跟踪随访并进行功能评定。随访时间(1.4~7.2)年,平均3.7年。随访的53例(92髋)患者术前髋关节总活动度平均(36.2±12.1)°,Harris评分平均(23.2±10.2)分;术后1年髋关节总活动度平均(183.4±17.6)°,Harris评分平均(78.6±6.9)分;髋关节总活动度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P〈0.01),Harris评分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例失败病例中1例松动,1例脱位,1例感染,松动和感染病例进行了翻修术,脱位病例进行了复位,目前随访均良好。结论强直性髋关节炎行髋关节置换时全面的评估和精湛的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强直性髋关节炎 骨盆后倾 髋臼成形 强直性脊柱炎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髓腔内使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止血,对于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失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初次单侧人工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患者90侧。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术中股骨髓腔内止血),对照组(不予股骨髓腔内止血)两组。两组均常规使用氨甲环酸(术前30min,1g/100mL静脉滴注,术毕术区灌注0.5g/50mL,术后6h,1g/100mL,静脉滴注)止血基础上,股骨髓腔内选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止血。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改良Gibson入路),由同一术者完成。结果术中股骨髓腔内止血组的总出血量、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输血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均有一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均无假体松动,术后半年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试验表明股骨髓腔使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止血,能有效、安全地减少初次单侧人工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的出血。

  • 标签: 微孔多聚糖止血球 全髋关节置换术 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