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眩晕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在双侧椎动脉血流速不同程度减慢的患者中有88.4%患者有颈椎病的X线表现。结论:椎动脉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与颈椎病有一定的联系。
简介:对高等医学院校本科学生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出合格的实用型人才,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药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如何以这一目标为中心进行必要的改革,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年来,药理学实验课程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模式,通常选择一些所谓“经典”的验证性实验让学生刻板地在动物身上反复“验证”,以期促进学生对药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其结果常常是适得其反,学生们的反馈信息是:这种“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形式呆板、枯燥乏味、收效甚微、与临床脱节。而另一方面,实验材料耗费的巨额开支也使不少教学单位感到负担沉重,难以为继。面对如此局面,对医科学生实验课程教学进行合理的改革以适应目标教学的需要势在必行。近几年以来,我们立足于实验课程教学必须进行改革的基本观点、对药理学实验课程教学作
简介:1852年,Stannius在脊椎动物胚胎管状心不同区域作结扎实验中证实(在静脉窦与心房之间作第一结扎,在心房与心室之间作第二结扎),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且各部分自律性高低不同,以静脉窦的自律性最高。正常心脏每次搏动都是从静脉窦发出,依次传到心房和心室,引起整个心脏的兴奋和收缩。静脉窦是心脏起搏点。当静脉窦的兴奋传导阻断时,静脉窦以外的其它自律细胞的自律性就会显现出来。这一经典实验阐明了心脏不同部位的自律性和心脏内兴奋传导顺序。目前,医学院校生理学实验中的蟾蜍心脏起搏点分析实验便是模仿以上斯化结扎法在蟾蜍心脏的相应部位进行结扎后,用以阻断心脏内兴奋的传导,来分析蟾蜍心脏起搏点的部位和心脏
简介:目的:应用多种抗菌药物对创伤弧菌感染小鼠进行治疗观察.方法:创伤弧菌(3.0×108cfu/ml)经ip感染小鼠后0.5h,分别应用ip氨基糖甙类(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头孢菌素类(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钠)、青霉素类(特美汀、氨苄西林钠、哌拉西林钠)和喹诺酮类(培福新、乳酸左旋氧氟沙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结果:这些抗菌药物对创伤弧菌感染的小鼠均有治疗作用(p<0.05~0.001),乳酸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钠、头孢哌酮钠、奈替米星疗效最好;其次为阿米卡星、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钠、氨苄西林钠、培福新;再次特美汀;乳酸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钠、头孢哌酮钠、奈替米星的疗效明显比培福新、特美汀为好(p<0.05).治疗组小鼠的死亡时间较对照2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及早足量应用这些抗菌药物对创伤弧菌感染小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依据.
简介:目的:观察麻醉和手术对家兔血浆水杨酸钠半衰期的影响。方法:将动物分为:非手术组(时照组)和手术组(全身麻醉组与局部麻醉组)。经耳缘静脉注射10%的水杨酸钠溶液(1.5ml·kg^-1)10min和40min后,分别采取各组的动脉血液和静脉血液,用721-1分光光度仪测量血浆水杨酸光密度值,计算其半衰期。结果:手术组的半衰期比对照组的明显延长(P〈0.05,t=3.56);全身麻醉组的半衰期比局部麻醉组的明显延长(P〈0.05,t=2.3);全身麻醉组或局部麻醉组动、静脉血液的半衰期相比无差异。结论:麻醉和手术能延长家免血浆水杨酸钠的半衰期,而动、静脉血液间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