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透明质酸钠在治疗持续性前房不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青光眼手术94例(104眼)发生浅前房40例(41眼,占39.42%)的发生时间、类型及处理方法,分析各类型青光眼和手术方式对术后浅前房的影响。结果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41眼,发生率为39.42%。其中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率较高,达55.56%。按浅前房的原因分析,房水滤过过强者24眼(58.54%);结膜瓣渗漏4眼(9.76%);脉络膜脱离者4眼(9.76%)。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发生率高,其最常见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大多数浅前房可行非手术治疗,透明质酸钠在前房重建中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眼前段检查仪Pentacam和OrbscanII测量前房深度(ACD)、角膜缘白到白距离(WTW)的差异,分析二者的一致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近视患者72例(144眼),分别使用Pentacam和OrbscanII测量。两种仪器检测数据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数据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72例等效球镜为-2.0~-14.0D,平均-6.40±2.38D,Pentacam和OrbscanII测量ACD的平均值分别为3.22±0.255mm和3.13±0.25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172,p=0.000);测量WTW的平均值分别为11.66±0.340mm和11.46±0.30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70,p=0.000)。两种仪器测量的前房深度和角膜缘白到白距离均具有相关性(r=0.975,p=0.000;r=0.941,p=0.000)结论Pentacam和OrbscanII测量眼部无器质性疾病人群的前房深度和角膜缘白到白距离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entacam的测量结果略大于OrbscanII。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钝挫伤引起的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1/2012-1收治的105例眼钝挫伤所致前房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94例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前房积血3~12天吸收,11例行前房穿刺冲洗术后积血吸收。严重的并发症为外伤性瞳孔散大18例,继发性青光眼5例,外伤性白内障4例,晶状体脱位2例,玻璃体积血3例,视网膜脱离1例,角膜血染2例。预后视力0.1以下者6例,0.1~0.2者3例,0.2~0.3者3例,0.4~0.6者5例,0.6~0.8者16例,1.0以上者72例。结论外伤性前房积血的视力恢复程度与损伤程度、出血量的多少、并发症的多少及治疗依从性有关;早期合理治疗可以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积血吸收后应针对并发症进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前房反应的发病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院13例13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出现前房反应的临床资料、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288眼纳入观察,其中发生前房反应13例13眼,发生率为4.5%。其中,2例患者在术后第1d出现,11例发生在术后7d-14d。皆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房水闪辉、色素播散,严重者出现人工晶状体前膜及虹膜后粘连。经散瞳、皮质类固醇以及全身应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后,前房反应缓解,视力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除1例因继发性青光眼施行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外,其余未发现明显严重并发症。随访发现术后1a视力稳定在0.4以上者11眼(84.6%)。结论糖尿病病人白内障术后前房炎症反应以迟发性为主,与特质性有关,应注重术后随访。充分术前准备;稳定血糖水平;选用生物相容性强的人工晶体;术后强化抗炎治疗等措施可降低前房反应的发生率并使其得到有效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急性发作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5例35眼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急性发作青光眼患者在术前或术中实施前房穿刺减压术以降低眼压。35眼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高眼压经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的患者59.9mmHg(41.3~77.0mmHg)行前房穿刺放出房水降低眼压。前房穿刺术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或常规裂隙灯检查体位,1%的卡因表面麻醉,开睑器开睑,嘱患者注视前方,用1ml注射针头在颞膜缘处角膜刺入前房,将针芯先行抽取,房水缓慢进入针头,放出0.1ml左右的房水至眼球变软后退针。结果急性高眼压患者经前房穿刺放液后症状迅速缓解,眼压下降,视力提高;青光眼做小梁切除术后除1例1眼发生Ⅰ度浅前房外,未见其它并发症。结论前房穿刺减压术应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治疗中是降低眼压、预防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