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护士对高危妊娠识别能力的方法。方法根据高危妊娠的分类,设计标准问题表并对护士进行培训,要求护士在接诊产科患者时按照标准问题表收集患者产科资料,识别出高危妊娠并协同医生及时进行处理。比较本法实施前后护士对高危妊娠的识别率、高危妊娠患者从入院到接受医疗护理处置的平均等待时间。结果实施标准问题法后护士对高危妊娠的识别率增高,患者从入院到接受医疗护理处置的平均等待时间缩短,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问题法可提高护士对高危妊娠的识别能力,有利于及时对住院高危妊娠患者进行处置,降低医护团队风险。通过标准问题法的实施还可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促进护理队伍的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Zuekerkandl结节(ZT)与喉返神经(RLN)和上甲状旁腺(sP)的解剖关系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进行的130例甲状腺侧叶切除或全切除病例,在术中解剖和识别ZT,并观察其与喉返神经(RLN)及上甲状旁腺(SP)的关系。结果zT出现在多数病例在右侧为88.2%(115/130),左侧为82.4%(107/130),两侧同时出现的为76.5%(100/130)。RLN主要位于zT与甲状腺腺体之间,其右侧为91.7%(99/108),左侧94.7%(90/95)。SP右侧94.4%(102/108)在zT的头侧10点和11点钟方向,其左侧92.6%(88/95)在ZT的头侧1点和2点钟方向。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和识别zT,有助于识别和保护RLN及sP,从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总结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及保护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42例单侧及102双侧甲状腺切除术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及术后血钙测定及临床症状观察结果。结果142例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无1例出现术后低钙血症,102例双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术后并发暂时性低血钙3例(2.9%),出现暂时性低血钙症状(四肢及口唇麻木)1例(0,9%),永久性低血钙为0。结论通过甲状腺手术精细化操作及细心识别并保护,可避免手术后甲状腺功能暂时及永久性的减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重症的早期临床特征及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手足口病重症早期临床特征。重点加强对神经、呼吸、循环等系统观察,早期识别重症征象。提高对疾病进展预见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及早干预。结果35例中,33例治愈出院,2例死于神经源性肺水肿。结论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征象,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护理模式对骨折术后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和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骨外科骨折患者11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骨折专科系统护理。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FuglMeye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与入院时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定显示,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专业系统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适宜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管理工具对于降低门诊注射、输液患者身份识别缺失率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组织讨论,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活动计划、实施。结果通过7个月的品管圈活动,门诊注射、输液患者身份识别缺失率由原来的57%降低到11、67%,此外,圈员的工作热情、个人的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品管圈手法应用能力及团队精神均有明显提高。结论有效地降低了门诊注射、输液患者身份识别的缺失率,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手术病人的风险是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患者和家属无法回避的问题。正确识别风险的存在,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从而降低手术病人的风险,应该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要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加强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并将此理念贯穿于围手术期的各个阶段。通过评估围手术期病人的风险因素,总结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加强术前访视,适度告知;“二对十查”、“三方核对制度”,防接错病人、开错手术部位;“先清后点”,防异物遗留;“体位体验”,防压伤;设专科小组,加强器械管理,防意外等。认为正视风险的存在,严格执行手术室安全管理的控制措施,才能使手术成功,确保病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