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溶栓(发病≤3h)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发病≤12h)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生存率影响的对比研究。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6分钟步行法分别对上述两种冠脉再灌注疗法各33例AMI患者进行6-36个月的随访对比。结果1.早期静脉溶栓成功+择期PCI与急诊PCI(发病≤3h)患者比较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心功能变化比较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早期静脉溶栓成功(发病≤3h)未行择期PCI的患者与急诊PCI(发病6-12h)患者比较,远期心功能的各项指标优于PCI组,而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PCI组(P<0.05)。结论1.早期静脉溶栓(发病≤3h)成功+择期PCI对改善AMI患者远期生存率疗效显著,与急诊PCI(发病≤3h)疗效相当。2.单纯静脉溶栓(发病≤3h)成功与急诊PCI(发病6-12h)患者对改善AMI患者远期生存率方面对比则各有利弊,需综合评价。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影响因素,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COPD患者(2014年5月~2015年6月)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其发放生存质量调查表,探究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结果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观察组50例老年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为(2.91±0.51)分,对照组50例健康体检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为(1.11±0.32)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因素与社会因素、自身疾病因素有关,对其实施针对性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生存因素,为开展疾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月,医院收治肝切除患者142例,调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随访,以5年后是否生存作为自变量,进行因素分析。结果中位生存期28个月,第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94%、32.39%、19.72%,复发率分别为31.69%、61.97%、69.01%;是否接受术后化疗栓塞、出血量、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UICC分期、Child肝功能、肿瘤大小、结节个数、病理分型成为影响因素(P<0.05),是否接受术后化疗栓塞、门静脉癌栓、UICC分期成为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采用生存期较短,预后影响因素较多,既与肿瘤病理特征有关,又与肝功能有关,术后辅助化疗有助于延长生存期。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地的HIV/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本辖区内2168例治疗和随访的HIV/AIDS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2168例HIV/AIDS患者50%生存率为3.40年,在9年处死亡风险最高,达90%;未治疗病人的生存期平均估计值为2.61年,治疗病人的生存年限平均估计值为4.01年,两组间的生存时间存在着显著差异(X2=186.01,P<0.05);男性病人的生存期平均估计值为3.68年,女性病人的生存年限平均估计值为3.62年,两组间的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X2=0.961,P>0.05);HIV感染者的生存期平均估计值为3.47年,艾滋病病人的生存年限平均估计值为3.92年,两组间的生存时间存在显著差异(X2=8.282,P<0.05);Cox多因素分析,抗病毒治疗是延长生存期的重要因素(X2=19.386,P<0.05)。结论全面免费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高效逆转录抗病毒治疗(HAVART)是延长艾滋病病人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脑卒中患者运用综合康复治疗对其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近三年时间诊疗的74例脑卒中病例分组,对照组37例按常规标准治疗,观察组37例选择综合康复方案治疗,针对两组的总体治疗情况作比较和评估。结果方案实施前,两组的Fugl-Meyer评分、Berg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基本相当,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观察组三项评分相比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上,观察组为(12.82±2.56)d,与对照组的(17.31±3.80)d相比明显更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综合康复方案治疗脑卒中,总体治疗效果更理想,更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适合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社区110例老年患者平均分成干预组和常规组,给予常规组患者社区常规护理,给予干预组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结果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施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和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分别为(89.3±5.4)分和(90.6±5.7)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71.9±5.1)分和(72.6±4.9)分(P<0.05)。结论对社区内老年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DS)因素,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分析。方法选择78例脑卒中患者,依据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将78例患者分为单纯脑卒中患者组和PDS组,再进一步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斯堪的耶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评定。对各种因素和患者生存质量进行分析。结果≥55岁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高于<55岁患者,经济负担由轻到重评分依次增加;对患者抑郁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与年龄、经济负担、合并症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相关影响因素有关。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因素与年龄、经济负担、合并症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有关,抑郁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非抑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