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用阶段目标教学法对ICU新上岗护士进行培训探讨有效的临床培训方法。方法通过制定教学目标,进行阶段教学法,包括专人岗前培训、临床实践一对一带教、专科理论知识培训贯穿全过程。结果进行阶段目标教学法培训的ICU新护士能够迅速适应环境,顺利完成岗前培训计划目标,岗前培训前理论考核成绩平均62.55分,岗前培训后理论考核成绩平均81分,操作考核成绩平均88分,经过6个月阶段目标教学后测试,理论考核成绩平均86.4分,操作考核成绩平均94.57分。结论采用阶段目标教学法,使新护士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专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有效地提高临床培训效果,提高护士业务素质。

  • 标签: 新护士 培训 阶段性目标教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阶段目标教学法在妇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4月的妇科护生50例为传统组,同时再选取在我院2015年7月—2016年4月的妇科护生50例为实验组,传统组采用常规带教方式,实验组则应用阶段目标教学法,观察各小组学生的临床学习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生的操作、理论成绩、护理文书书写及护理教学查房等各项成绩与传统组相比均较高,且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评价也远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在妇科的临床教学中,给予阶段目标教学法的临床效果相对较显著,提高其各项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 标签: 阶段性目标教学法 妇科 临床带教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高热惊厥时阶段使用镇静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到2012年2月32例小儿高热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阶段镇静用药的镇静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常规治疗组镇静效果与阶段镇静用药组有显著差异,阶段镇静用药疗效较好,复发较少。结论阶段使用镇静药可以有效得控制小儿高热惊厥,减少复发。

  • 标签: 小儿 阶段性镇静用药 高热惊厥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屈光不正儿童弱视采取阶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屈光不正弱视患儿80例(80眼),都采取阶段弱视治疗方案,治疗3个月为1个阶段,经治疗4阶段(12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对4阶段疗效分别进行比较。结果采取阶段治疗后,80例患儿任一次复诊最佳矫正视力均与前次存有显著差异(P<0.01),经4个阶段的治疗后,患儿T1~T4各阶段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屈光不正儿童弱视分阶段治疗存在一定的疗效差异性,矫正视力的提高与治疗阶段的增加不一定完全一致,但其总体有效率随分阶段治疗的延长而增加。

  • 标签: 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 矫正视力 阶段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阶段护理干预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产妇阶段护理干预。比较产妇产后出血的时间和出血量,并比较产妇满意度。结果产妇出血时间比较试验组更,数据对比P<0.05。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更高,数据对比P<0.05。结论阶段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产妇产后出血的情况,并提升产妇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阶段性护理干预 产后出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护理中阶段持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综合平衡,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24例剖宫产患者分为研究组(阶段持续健康教育)与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母乳喂养时间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剖宫产护理中,实施阶段持续健康教育,能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合理调整其心理状态,且能促使术后尽快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护理干预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阶段镇静用药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8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助阶段镇静用药,两组均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止惊时间、复发次数、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阶段镇静用药疗效显著,配合综合优质护理,控制惊厥效果更好,能有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减少复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阶段性镇静用药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阶段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80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阶段持续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状态、舒适度以及安全感。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状态为(35.33±4.34)分、舒适度为(90.17±10.62)分、安全感为(75.68±10.23)分,对照组焦虑抑郁状态为(64.98±5.27)分、舒适度为(64.35±7.74)分、安全感为(63.38±8.60)分。两组患者在焦虑抑郁状态、舒适度以及安全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阶段持续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孕产妇手术的安全,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临床的治疗效果,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 剖宫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剖宫产护理中阶段持续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生产的产妇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在手术围期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产妇除阶段持续性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安全感、焦虑、术后恢复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都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安全感有显著的差异,且观察组的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质量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剖宫产护理中,对产妇实施阶段的持续性健康教育,可以将患者手术围期的焦虑不安等状况改善,促进产妇术后的恢复,为此可以将阶段持续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剖宫产 护理 阶段性持续性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患肢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机能障碍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1年1月期间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人。康复组实行阶段患肢功能锻炼,主要包括术前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告知患者所要注意的信息,坚持早期适度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原则,分阶段、系统化、个体化的对患者进行规范的指导;对照组实行常规康复训练,只告知患者锻炼的重要后,由患者自行锻炼,出院时对患者上肢机能进行评价,所得资料进行X2检验。结果康复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肩关节运动幅度受限、肌力低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早期阶段个体化患肢功能锻炼可明显降低上肢机能障碍的发生率,有利于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 标签: 乳腺癌根治术 上肢机能障碍 功能锻炼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呼吸机阶段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患者130例,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为研究时段,遵循随机数字表的分组原则,分试验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65例。对照组采纳传统呼吸支持治疗,试验组采纳急诊呼吸机阶段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呼吸机阶段治疗可有效改善急危重症患者呼吸障碍情况,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急诊呼吸机 阶段性治疗 急危重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产后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80例产妇产后实施健康教育。结果产妇掌握了相关的自我护理知识及母乳喂养要点,恢复情况及焦虑改善情况均较理想。结论为产妇讲解产后有关的问题和内容,对于产后康复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增加了护士与产妇及家属的交流机会,密切了护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产妇及家属满意度。

  • 标签: 健康教育 产后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产妇分娩后阶段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正常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科护理常规,观察组采用从入院宣教到出院指导等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阶段健康宣教达到了产科健康宣教的目的,提高了产科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阶段性 健康教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注射胰岛素阶段教育指导,提高患者注射技术及知识教育效果,改善患者自我注射管理的遵医行为。方法将114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注射教育指导,观察组分阶段按标准教育计划,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在出院前对患者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及注射技能考核评价。结果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注射技能及相关知识教育,有助提高患者注射技能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改善患者自我注射的依从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注射教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达标的影响。方法将14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运用阶段教育模式进行糖尿病教育,对照组根据患者需求进行糖尿病教育,对比两组教育前后各指标控制达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教育后FBG、2hPG、HbA1C达标率显著高于教育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教育后,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教育后糖尿病认知评分显著高于教育前,并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教育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阶段教育模式能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及糖尿病认知水平。

  • 标签: 阶段性教育模式 糖尿病 血糖控制
  • 简介:摘要急诊护理学是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年轻护理学科,伴随着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而日益壮大,20余年过去了,急诊护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但随着急诊诊疗技术的发展,国内急诊护理存在着护患比例达不到临床实际要求,工作在急诊第一线的护理人员结构年轻、护理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急诊带教和管理者观念的转变未能跟上新形势和要求1,从而导致急诊专科护理培训工作没有跟上急诊医学的发展,故而急诊专科护理的培训工作越来越得到专业人士的重视,虽然有些地区开设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班,但是有机会参加培训的护理人员少之又少。我院为了培养精业务、强技能的急诊护理人员,为更多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自2012年起,对急诊科护士应用布鲁姆目标分类结合临床路径进行专科化培训。方法是将急诊科三年内的30名年轻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名。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法,而观察组采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结合临床路径带教。结果观察组在医院内三基理论和操作考试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是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结合临床路径带教急诊科三年内年轻护士,有助于其在短时间内获得急诊专科知识,更快的适应急诊工作。

  • 标签: 急诊护理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 临床路径 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目标监测,了解ICU发生医院感染及侵入导管相关感染的情况。方法对2014年1月~12月入住ICU>48h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监测。结果共监测住院患者440例,发生医院感染34例、38例次,感染率7.73%、例次感染率8.64%,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12.44‰,导尿相关泌尿道感染率1.52‰,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0。感染患者中,标本送检46份,检出病原菌41株,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31株),居前4位的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6株)、鲍氏不动杆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大肠埃希菌(3株)。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侵入导管相关感染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主,应重点进行分析评价,并进一步有针对的采取措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目标性监测 分析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阶段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在临床康复以及回归社会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7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阶段健康教育干预。结果经过1年随访观察,在PANSS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实施阶段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的强化病情康复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精神疾病 康复期 阶段性健康教育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ICU医院感染目标监测,了解医院发生感染事件的现状,并为临床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在ICU接受治疗的240例患者,对这些患者均采用目标监测,对这些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4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0.0%,24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切口感染,10例出现下呼吸道感染,5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还有5例患者出现了血行感染。结论通过对ICU医院进行感染目标监测,可及时的了解常见的感染类型以及感染因素,从而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 标签: ICU医院 感染目标性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综合ICU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2010年5月—2011年10月所有收住综合ICU的患者进行监测,重点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和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进行目标监测及分析。结果1085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72例,调整日感染例次率为6.56‰。医院感染中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共104例,构成比60.47%,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6例,占呼吸道感染的53.85%。其次为尿路感染,共28例,其中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24例,占尿路感染的85.71%。病原菌中鲍曼氏不动杆菌占首位,其中89%为泛耐药的鲍曼氏不动杆菌。结论呼吸机、泌尿道和中心静脉等导管的使用是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需重点监控,及时发现医院感染动态,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