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BNP是一种在心室当中合成的神经激素,它的分泌是在心室压力增高的情况下BNP基因转译后产生的初始基因产物,前BNP前体,该肽的一个26氨基酸信号肽被立刻去除,形成proBNP,接着proBNP被蛋白水解酶分解为BNP和NT-proBNP,后者在心衰的诊断,及治疗效果、预后评价方面存在重要价值,此文着重论述治疗前后NT-proBNP变化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预后的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NT-ProBNP的浓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NT-ProBNP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发生急性心梗后患者入院48h内的血NT-ProBNP浓度平均(8174.71±10894.39)pg/ml,对照组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48h内血NT-ProBNP浓度平均(125.09±62.56)pg/m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NT-ProBNP浓度越高,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就越大。结论血NT-ProBNP浓度直接关系着AMI患者的预后情况,是早期预测心血管事件的主要指标,在诊断急性心梗上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T-proBNP在心力衰竭(HF)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NYHAI、Ⅱ、Ⅲ、Ⅳ)患者、25例健康对照者及32例HF患者经常规抗心衰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力衰竭组NT-proBN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I~Ⅱ级、Ⅲ级、Ⅳ级比较,随分级越高,NT-proBNP结果越高;治疗后NT-proBNP显著降低。三组数据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是心力衰竭有效的生物标记物,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等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变化,评价NT-proBNP在心功能分级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2017年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诊断为心功能不全的92例患者(其中,心功能I级9例,II级34例,III级26例,IV级23例)和30例对照患者进行血浆NT-proBNP浓度检测,分析不同程度心功能受损患者中血浆NT-proBNP浓度的差异,探索血浆BNP及NT-proBNP浓度在心功能受损进程中的作用。结果不同心功等级的患者血浆中NT-proBNP浓度不同,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血浆中NT-proBNP的浓度也随着增加(F=11.80,P<0.001)。结论血浆NT-proBNP的浓度与心功能受损程度相关,可作为疾病进展的监控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查和测量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氨基末端脑钠太前体(NT-proBNP)浓度等水平变化,探究NT-proBNP浓度变化情况与和患者病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提供医学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神经内科治疗的患者80例(实验组),与另外选取的8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对比,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并分析两组的血清NT-proBNP浓度1。结果实验组中的脑梗死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其血浆NT-proBNP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NT-proBNP浓度的检测以及其水平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观察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一大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检测对冠心病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分别选择90例冠心病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选择双抗体夹心法对研究对象的血清NT-proBN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0天不同病情冠心病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通过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不但能为早期诊断冠心病提供科学依据,而且还能准确评估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NT-proBNP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方法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观察组80例患者,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对所有血NT-proBN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的NT-proBNP水平为749.8±388.9,对照组的NT-proBNP水平为91.7±25.9,观察组比对照组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NT-proBNP可作为心力衰竭疾病的鉴别诊断标准;心力衰竭患者按照NYHA标准进行分级,对不同分级的NT-proBNP水平进行测定。研究表明,心力衰患者的NT-proBNP水平随着NYHA的分级的增高而升高,I期、II期患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T-proBNP水平的测定对于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有很大的作用。结论血清NT-proBNP的浓度往往是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态的敏感指标,通过检测患者血的清NT-proBNP水平,可以对于心力衰竭早期、无症状的诊断以及临床疗效评价具有很大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A组)及高血压LVH患者(B组)各54例均为邯郸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T-proBNP、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与55名健康对照者(C组)进行比较。结果血清NT-proBNP和hs-CRP水平B组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明显高于C组(P<0.05)。高血压LVH患者NT-proBNP和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51,P<0.05)。结论血清NT-proBNP和hs-CRP水平可作为高血压合并LVH患者评价病情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NT-proBNP在心力衰竭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将80例明确诊断为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接待的50名健康者作为对比组,测定入院时NT-proBNP水平,研究组与对比组对比,测定研究组经治疗症状明显好转后的血浆NT-proBNP水平,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同时随访8个月,统计研究组心脏事件再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心功能越差,数值越高(P<0.05),经治疗症状改善后复测结果与入院时对比明显下降(P<0.05)。随访发现再发生心脏事件者21例,未再发生心脏事件者59例,前者在住院期间治疗后复测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NT-proBNP检测为心力衰竭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并可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老年心衰患者NT-ProBNP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氟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浆NT-ProBNP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T-ProBNP、TNF-α、IL-6及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伐他汀应用于老年心衰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力衰竭(HF)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NT-proBNP)与心功能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评价其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心力衰竭患者140例,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其中NYHAⅡ级52例、Ⅲ级56例、Ⅳ级32例,同时选取68例心功能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NT-proBNP值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力衰竭组NT-proBNP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数值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增高,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NT-proBNP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可客观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NT—proBNP对ICU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的预后作用。方法将ICU收住的102例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按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分为心功能障碍组(NT—proBNP>900pg/ml),心功能正常组(NT—proBNP<900pg/ml),观察两组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心功能障碍组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高于心功能组正常组(P<0.05)。结论NT—proBNP可以作为ICU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心功能障碍的重要检测指标,对患者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nI、HbA1c,NT-proBNP对急性心梗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梗患者86名,根据HbA1c水平分为HbA1c正常组(<6.5%)与HbA1c增高组(≥6.5%),比较两组患者cTnI和NT-proBNP的差异。结果HbA1c增高组患者与HbA1c正常组患者cTnI、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增高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Genisi评分明显高于HbA1c正常组(P<0.05)。结论cTnI、HbA1c及NT-proBNP对急性心梗患者危险度分层有指导意义,HbA1c增高组急性心梗患者冠脉病变重,预后不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及其在心功能不全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连续性收录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相关心功能不全患者96例,观察入院时和出院时的NT-proBNP数值和LVEF的变化。结果入院时各组患者LVEF和血清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功能不全程度的恶化而增加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时经治疗心功能得到纠正后,LVEF均有升高,而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LVEF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88(P<0.05)。结论血清NT-pro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LVEF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更好地早期诊断心功能不全,并准确的反映心功能的纠正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端片段(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不同转归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于我科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共75例,均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测定NT-proBNP、MMP-2和hsCRP。再将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是否复发分为两个组,探讨上述3种指标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不同转归中的变化。结果维持窦律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MMP-2、hsCRP、NT-proBNP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复发组患者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MMP-2、hsCRP、NT-proBNP均有所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之间相比,MMP-2、hsCRP、NT-proBNP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安全有效,维持窦律患者在心功能、炎症反应及胶原代谢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浆BNP/NT-proBNP在冠心病、肺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哦浓度水平的变化,对其相关性和其机理进行探讨。方法采用ELISA法对在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在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内一科就诊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NT-proBNP浓度水平进行监测,分为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组和肺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组的BNP/NT-proBNP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浆BNP/NT-proBNP浓度水平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组高于肺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组血浆BNP/NT-proBNP水平高于肺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组,且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呈良好的正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NT-ProBNP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的7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临床资料主要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患者心功能分为四级,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及Ⅳ级,各级NT-proBNP水平分别为(141.2±28.4)pg/ml,(501.2±134.5)pg/ml,(1358.4±321.8)pg/ml,(1621.6±386.9)pg/ml;LVEF水平分别为(69.0±12.6)%,(59.8±11.2)%,(53.9±12.4)%,(47.1±9.2)%;其中,血浆NT-proBNP水平<100pg/ml者占总人数的11.6%,而LVEF水平>50%的占总人数的67.8%。结论NT-proBNP评估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急性加重诊断有利于显著的降低临床漏诊率;其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存在正相关,与LVEF水平存在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