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实现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的繁殖并采用多对引物同时进行的多重PCR对子代小鼠进行基因型鉴定。方法将阳性转基因雄鼠与野生型雌鼠一对一进行交配,利用多引物多重PCR鉴定子代小鼠的基因型。结果在合适的PCR条件下三引物体系可以准确有效鉴定出子代小鼠的基因型。结论正确饲养繁殖及利用多引物同时进行的多重PCR对子代小鼠进行基因鉴定可以快速有效获得APP/PSl双转基因小鼠,为后续研究提供有效的AD动物模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XNIP基因与Kiss-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相关性以及TXNIP基因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TXNIP基因与Kiss-1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RT-PCR方法分析5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TXNIP与Kiss-1基因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免疫组化和RT-PCR结果均表明在结直肠癌组织中TXNIP基因与Kiss-1基因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伴淋巴结转移组、远处转移组和DukesC、D组TXNIP基因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无远处转移组和DukesA、B期组(P<0.05)。结论TXNIP基因与Kiss-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存在正相关,TXNIP基因可能与结直肠癌转移抑制基因Kiss-1具有相近的生物学功能,对结直肠癌的转移存在抑制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1β-羟化酶缺乏症(11β-OHD)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11β-OH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9岁男性患儿,男性性早熟、高血压、低血钾,伴有双侧肾上腺增生。基因检测发现CYP11B1基因移码突变,确诊为11β-羟化酶缺乏症。结论11β-羟化酶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病,诊断主要是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及CYP11B1基因检测。
简介:摘要铂化疗是目前对非小细胞肺癌行之有效的化疗方案。但是有多种因素会对铂化疗效果产生影响,其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的作用不可忽视。ERCC1是核苷酸切除修复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在核苷酸的切除修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其表达水平又对化疗效果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本文分组讨论了不同表达水平的ERCC1对单纯化疗患者、单纯手术患者以及术后化疗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在单纯化疗患者及术后化疗患者中,ERCC1的高表达会导致机体化疗耐药性增强,而使五年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减低;而对于单纯手术未接受化疗的患者,ERCC1的高表达能够提高五年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四川人群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Arg194Trp、Arg280His多态性与宫颈癌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PCR-RFLP检测123例宫颈癌病人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75例正常人群XRCC1Arg194Trp、Arg280His多态性分布及与宫颈癌风险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Arg194Trp基因型频率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Arg194Trp多态性可能与个体患宫颈癌风险相关,等位基因Trp可能增加个体患宫颈癌的风险(OR=1.617,95%CI=1.101~2.374,P<0.05),Arg280His在两组中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rg194Trp多态性可能与宫颈癌风险相关,Arg280His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无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otch1、IGF-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不同基因状态下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对38例EGFR野生组、47例EGFR突变组进行Notch1、IGF-1的蛋白表达检测。结果Notch1、IGF-1在NSCLC中EGFR突变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6%、78.7%,均明显高于EGFR野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ch1与IGF-1在两组中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Notch1与IGF-1在NSCLC各组中均表达上调,提示在NSCLC靶向药物的敏感性检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Notch1信号高表达间接揭示为EGFR-TKIs耐药的重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和胃癌中RASAL1基因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正常胃黏膜组40例、增生性胃息肉组35例、腺瘤性息肉组30例及胃癌组4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RASAL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RASAL1蛋白的阳性率为17.50%,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95.00%)、增生性胃息肉组(85.71%)及腺瘤性息肉组(5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息肉组中RASAL1蛋白阳性率与性别、年龄、生长部位及息肉大小均无相关性(P<0.05);腺瘤性息肉组中RASAL1蛋白阳性率与性别、年龄、生长部位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息肉大小有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胃息肉和胃癌中RASAL1基因的表达有助于推测胃息肉的生物学行为发展趋势,从而早期诊断胃癌并判断其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lco1b1基因多态性对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疗效和安全性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11例不配合者,共计89例进入最终实验调查。采用LDR测定SLCO1B1基因多态性,89例患者口服辛伐他汀一个月,检测用药前后的TG、TC、LDL-C、HDL-C水平情况。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共计11例患者退出检查。仅有1例为SLCO1B1-521CC,将其列入到-521TC,构成TT以及(TT+TC)两个亚组。使用药物之后,上述两种基因型病患在血液内指标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接受治疗患者中,共计5名患者为SLCO1B1-388AA。将患者合并到-388AG内,构成GG以及(AA+AG)双亚组。完成给药后,GG以及(AA+AG)基因型病患血浆内血脂指标变化率不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89例病患共计13例出现和试验药物有关不良反应,概率为14.6%。各类基因型发生概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SLCO1B1基因的多态性并不会对辛伐他汀治疗疾病不存在显著不良影响。其基因多态性对于药物治疗高血脂安全性影响不高。所以说,在使用药物对患者治疗时,可排除基因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因启动子区-6754G/5G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对50例复发性流产(研究组)及50例正常对照妇女(对照组),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测定PAI-1基因启动子区-675处4G/5G基因及基因型。结果两组间PAI-1基因型分布存在差异,研究组中4G/4G基因型和4G基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与反复自然流产之间存在相关性,且4G/4G纯合基因型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易感基因型,临床检测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可帮助明确流产原因,早期治疗,提高妊娠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例脊髓性肌萎缩伴呼吸窘迫1型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两例SMARD1患儿的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及家族基因检测报告等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两例患儿均在6月龄内出现四肢肌力低下,逐渐出现呼吸衰竭表现;胸片提示膈膨升;一例患儿气管镜提示气管软化;免疫球蛋白μ结合蛋白2(IGHMBP2)基因检测发现位点突变c.1737C>A及新发位点突变c.688C>G。结论SMARD1是一种儿童罕见的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与脊肌萎缩症临床表现相似,但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容易导致周围性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的特点;IGHMBP2基因检测是诊断SMARD1的主要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OGG1基因型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探讨其在胃癌预后中的潜在价值。方法选取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胃癌患者176例。遴选5项临床病理参数(TNM分期、临床病理类型、肿瘤局部炎症反应、胃癌瘤体的大小及肿瘤级别),通过PCR-RFLP方法检测胃癌患者hOGGl基因Ser326Cys多态的基因型,通过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测并收集临床病理参数,应用卡方检验对Ser326Cys基因与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结果显示hOGGl基因Ser326Cys与临床病理参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OGGl基因Ser326Cys与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