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术后声带麻痹的危险因素、引发原因及治疗方法,提出预防意见。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经全麻手术患者,进行资料再回顾,观察性别、年龄、手术类型、体型、麻醉管理等对全麻术后声带麻痹患者的影响。结果经间接或电子喉镜动态检查及筛查共确诊声带麻痹患者58例,均见发声时存在披裂有振动或颤动减弱、声带振动及黏膜波,且均为单侧。其中以左侧声带麻痹为主,为38例,右侧20例。经CT检查发现10例合并杓状软骨脱位。经单因素分析发现,留管时间、体型、麻醉管理、插管难易度、全麻次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47例喉返神经损伤患者给予保守治疗,11例杓状软骨脱位患者先给予局麻下拨动复位治疗,后保守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全麻术后声带麻痹引发原因以喉返神经损伤为主,危险因素较多,但多为轻、中度损伤,给予营养神经及对症治疗等,均可痊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痹性痴呆(GPI)误诊原因,研究GPI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曾被误诊的15例GPI,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其智力状况,并予以驱梅素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结果驱梅素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结论GPI极易被误诊,忽略了患者的认知障碍和未做细致的神经系统检查是误诊的重要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为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以2010年11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出复视、单眼不同程度上脸下垂、眼眶及前额痛、头晕等症状,且均未表现出典型糖尿病症状;均为单眼受累,经及时诊断及综合治疗后病情恢复,恢复时间24d-3个月,平均恢复时间(1.5±0.3)个月;其中,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症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并给予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结论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通常起病较急,具有突发性,且多为单侧发病;患者临床表现出复视、单眼不同程度上脸下垂、眼眶及前额痛、头晕等症状,无典型糖尿病症状;针对此类疾病,给予早期诊断与对症治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且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为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以2010年11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出复视、单眼不同程度上脸下垂、眼眶及前额痛、头晕等症状,且均未表现出典型糖尿病症状;均为单眼受累,经及时诊断及综合治疗后病情恢复,恢复时间24d~3个月,平均恢复时间(1.5±0.3)个月;其中,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症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并给予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结论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通常起病较急,具有突发性,且多为单侧发病;患者临床表现出复视、单眼不同程度上脸下垂、眼眶及前额痛、头晕等症状,无典型糖尿病症状;针对此类疾病,给予早期诊断与对症治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且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取针灸联合拔罐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7月之间收治入院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纳入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采取针灸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拔罐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χ2=4.007)。结论针灸联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能够针对患者症状进行治疗,使患者正气得以补充,邪气得以祛除,从而温养经络,缓解其症状,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