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卒中可致大脑皮质运动区、内囊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中枢性面神经麻痹;致桥脑受损,引起Millar&Gubler综合征,可出现核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脑卒中所致面神经麻痹的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可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病发症康复治疗及手术治疗。

  • 标签: 脑卒中 面神经麻痹 康复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假性球麻痹患者进行吞咽康复训练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系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显效84例(70%),有效24例(20%),无效12例(10%),总效率为90%。结论我科对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患者经过系统的吞咽功能训练及饮食训练后吞咽功能明显恢复,增强患者自我生存的能力,树立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假性球麻痹 吞咽障碍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震颤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震颤麻痹患者36例采用针灸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效果。结果36例震颤麻痹患者经2个疗程的治疗,显效12例(33%);有效19例(53%);无效5例14%,总有效率为86%。结论头针与体针结合,标本兼治,达到补肾益肝,抗衰除颤的目的。

  • 标签: 震颤麻痹 帕金森病 针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药物治疗与补液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30例的临床治疗方法措施进行分析。结果3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经治疗,痊愈24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痊愈率80%,总有效率96.66%。结论尽快采取措施减轻面神经炎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同时应防治因眼睑不能闭合,暴露的角膜受损或继发感染。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 标签: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药物治疗 补液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术后声带麻痹的危险因素、引发原因及治疗方法,提出预防意见。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经全麻手术患者,进行资料再回顾,观察性别、年龄、手术类型、体型、麻醉管理等对全麻术后声带麻痹患者的影响。结果经间接或电子喉镜动态检查及筛查共确诊声带麻痹患者58例,均见发声时存在披裂有振动或颤动减弱、声带振动及黏膜波,且均为单侧。其中以左侧声带麻痹为主,为38例,右侧20例。经CT检查发现10例合并杓状软骨脱位。经单因素分析发现,留管时间、体型、麻醉管理、插管难易度、全麻次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47例喉返神经损伤患者给予保守治疗,11例杓状软骨脱位患者先给予局麻下拨动复位治疗,后保守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全麻术后声带麻痹引发原因以喉返神经损伤为主,危险因素较多,但多为轻、中度损伤,给予营养神经及对症治疗等,均可痊愈。

  • 标签: 全麻术后 声带麻痹 杓状软骨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痹性痴呆(GPI)误诊原因,研究GPI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曾被误诊的15例GPI,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其智力状况,并予以驱梅素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结果驱梅素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结论GPI极易被误诊,忽略了患者的认知障碍和未做细致的神经系统检查是误诊的重要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 标签: 麻痹性痴呆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为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以2010年11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出复视、单眼不同程度上脸下垂、眼眶及前额痛、头晕等症状,且均未表现出典型糖尿病症状;均为单眼受累,经及时诊断及综合治疗后病情恢复,恢复时间24d-3个月,平均恢复时间(1.5±0.3)个月;其中,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症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并给予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结论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通常起病较急,具有突发性,且多为单侧发病;患者临床表现出复视、单眼不同程度上脸下垂、眼眶及前额痛、头晕等症状,无典型糖尿病症状;针对此类疾病,给予早期诊断与对症治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且预后良好。

  • 标签: 糖尿病 动眼神经麻痹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葛根汤加减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我院应用葛根汤加减治疗面神经麻痹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治疗三个疗程,其中一疗程治愈68例(50.0%),二疗程治愈37例(27.21%),三疗程治愈23例(19.1%),三个疗程共治愈128例,治愈率为96.31%。另外好转8例,好转率为4.69%。所有患者治疗均表现为有效;结论葛根汤加减治疗面神经麻痹安全有效且经济实惠,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葛根汤加减 面神经麻痹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动第Ⅲ、Ⅳ、Ⅵ对颅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Ⅲ、Ⅳ、Ⅵ颅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2例,采用常规针刺+枕项部针刺法;对照组12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共治疗30天。比较治疗前后瞳孔、眼裂大小及复视、眼球运动情况,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主要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针刺+枕项部针刺法治疗Ⅲ、Ⅳ、Ⅵ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可用于治疗Ⅲ、Ⅳ、Ⅵ颅神经麻痹

  • 标签: 颅神经麻痹 针刺 项针 枕项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为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以2010年11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出复视、单眼不同程度上脸下垂、眼眶及前额痛、头晕等症状,且均未表现出典型糖尿病症状;均为单眼受累,经及时诊断及综合治疗后病情恢复,恢复时间24d~3个月,平均恢复时间(1.5±0.3)个月;其中,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症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并给予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结论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通常起病较急,具有突发性,且多为单侧发病;患者临床表现出复视、单眼不同程度上脸下垂、眼眶及前额痛、头晕等症状,无典型糖尿病症状;针对此类疾病,给予早期诊断与对症治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且预后良好。

  • 标签: 糖尿病 动眼神经麻痹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滨湖区15岁以下儿童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情况,以利于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方法对滨湖区AFP监测系统内2012—2016年报告的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发病率进行χ2检验。结果滨湖区2012—2016年AFP年平均发病率为2.34/10万,发病率无显著季节性,病例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男孩发病率显著高于女孩,所有病例均完成相应月龄的脊灰疫苗免疫。结论滨湖区2012—2016年AFP病例以小年龄组为主,所有AFP病例均由省、市级医院报告,应加强对县区级医院的培训,加强监测敏感性。

  • 标签: 急性迟缓性麻痹 监测 流行病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取针灸联合拔罐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7月之间收治入院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纳入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采取针灸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拔罐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χ2=4.007)。结论针灸联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能够针对患者症状进行治疗,使患者正气得以补充,邪气得以祛除,从而温养经络,缓解其症状,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针灸 拔罐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技术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针灸科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方法。采用针灸科面瘫疗效评价表及面瘫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以及治愈率分析两组患者面瘫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面瘫治疗效果评分和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实施中医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该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各为29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和针灸治疗,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10%,面神经麻痹情况得以有效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41%;生活质量等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二者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能改善面神经麻痹情况的同时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针灸 中药辨证加减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材厚朴在肠麻痹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以及药理作用进行探究。方法研究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14年2月份到2015年4月份收治的肠麻痹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应用中药厚朴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以及排便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有较大差异性,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应用中药厚朴对肠麻痹进行治疗,安全性比起西药要好,且症状改善情况理想,值得推荐。

  • 标签: 中药 厚朴 肠麻痹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地塞米松和阿昔洛韦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以90例72小时内发病的面神经麻痹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实施地塞米松、阿昔洛韦及安慰剂治疗,疗程7天,所有病人常规给予维生素B1、B12及康复等治疗,以House-Brackmann为评分标准,观察病人的痊愈率。结果显示地塞米松组3个月痊愈率为95%,阿昔洛韦组为70%,安慰组为65%。结论早期应用地塞米松能有效改善早期面神经麻痹病人的痊愈率,无明显证据证明阿昔洛韦能改善面神经麻痹的痊愈率。

  • 标签: 地塞米松 阿昔洛韦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免疫治疗对重症肺炎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于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中,随机选取44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实施免疫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恢复情况更好,治疗有效率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应将免疫治疗应用到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中,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

  • 标签: 免疫治疗 重症肺炎 免疫功能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F)、混合结缔组织病(MTCD)、干燥综合征(SS)、多发性肌炎(PM)、虹膜睫状体炎(IRI)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内的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Smith抗体、抗核糖核蛋白抗体(RNP)、干燥综合征A/B抗原(SS-A/B),探讨自身免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得出结论抗核抗体ANA、ds-DNA对SLE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抗核抗体 抗双链DNA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