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改良纵切横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慢性肛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中患者41例,对照组选择传统纵切横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选择改良纵切横术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肛裂采用改良纵切横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和深度推广普及。

  • 标签: 慢性肛裂 改良纵切横缝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纵切横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所收取的42例慢性肛裂病患,将其分为对照组21例(选用传统肛裂切除术)和观察组21例(选取改良纵切横术治疗)两组,观察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患的术后复发率、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病患,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纵切横术用于治疗慢性肛裂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的帮助病患减轻症状,有效预后,提升病患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的进一步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 标签: 慢性肛裂 治疗效果 改良纵切横缝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肛裂分别采取肛裂切除术与纵切横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肛裂患者76例,分为38例肛裂切除术组,38例纵切横术组,对比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结果肛裂切除术组的切口疼痛(4.1±0.9)、术中出血(45.6±11.2)等均要优于纵切横术组切口疼痛(4.5±1.2)、术中出血(54.4±1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肛裂切除术和纵切横术治疗肛裂,均有各自的优势,两种手术总体疗效无明显区别,临床宜根据个体差异确定手术方式。

  • 标签: 肛裂切除术 纵切横缝术 肛裂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裂行纵切横术与肛裂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8例肛裂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4年1月—2018年2月为收治时间,将其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为44例,研究组行纵切横术,对照组行肛裂切除术,对比其临床效果,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出院时间。结果研究组肛裂患者行纵切横术治疗的总好转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11.20±1.61)d,术后住院时间为(14.87±2.31)d,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肛裂患者行纵切横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可推广、实施。

  • 标签: 肛裂 纵切横缝术 肛裂切除术 术后住院时间 创面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位结扎并小切口分段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6年3月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无剥脱小切口分段扎术治疗478例患者694条肢体(左侧382条,右侧312条)诊断为大隐静脉曲张或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2月~7年,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3条肢体卵圆窝处切口感染占0.43%(3/694),2条肢体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占0.29%(2/694),2条肢体术后复发占0.29%(2/694)。治愈476例692条肢体。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小切口分段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美容效果好、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恢复快、适合各级医院开展的术式。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高位结扎 小切口 分段缝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上腋窝皮肤压固定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和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25例,随机分组;观察组63例在缝合切口之前,推举上肢充分外展,将腋窝皮肤悬吊压固定一针在第二肋弓上缘骨膜处,然后加压固定;对照组62例仅常规加压包扎。各组术后均给予常规乳腺癌康复训练。于术后15天对比观察两组并发腋下积液(指大于10ml)发生例数,1个月以直立位患侧手心可以按在头顶,并且双手可以在头顶合十者视为上肢抬举功能满意,对比观察两组满意例数。结果术后第15天时观察组腋下积液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着时间进展,患者上肢功能逐步改善,1个月时观察组患者上肢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皮肤悬吊(压固定)有利于乳腺癌术后皮瓣贴附愈合,预防积液,是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有效方法;有利于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功能改善,是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抬举功能障碍方法之一。

  • 标签: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上肢功能 皮下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B-Lynch扎术治疗剖宫产难治性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来我院就医的46例剖宫产难治性大出血患者(2014年1月20日至2016年12月20日)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46例剖宫产难治性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常规组),26例患者实施改良B-Lynch扎术治疗(实验组),研究对比两组剖宫产难治性大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产后24h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子宫切除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2.31%,相比常规组(70.00%)明显更高,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产后24h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相比常规组明显更少,P<0.05;实验组患者的子宫切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0%、7.69%,相比常规组(20.00%、40.00%)明显更低,P<0.05。结论改良B-Lynch扎术治疗剖宫产难治性大出血切实可行,效果较显著。

  • 标签: 改良B-Lynch缝扎术 剖宫产 难治性大出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大隐静脉曲张传统手术与分段扎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入我院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64例患者,按入院就治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患者。给观察组患者采用高位结扎加膝关节以下大隐静脉及分支曲张血管经皮不开口扎术,给对照组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程度以及患者手术后3年静脉曲张的复发率。结果分别采用两种手术后,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经跟踪探访,分段扎手术比传统手术有更低的静脉曲张复发率。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曲张分段扎手术相较于传统手术疗效较优,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膝下经皮不开口扎术是治疗静脉曲张的有效手术方式,该种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适合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传统手术 分段缝扎手术 临床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整脊手法5配合四维牵引调曲法5治疗骶髂关节骨错患者的疗效。方法在运用常规方法放松腰骶部后,运用腰骶侧扳法、过伸压盆法治疗骶髂关节错,同时配合四位牵引调曲法加强疗效。结论整脊手法配合四维牵引调曲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整脊手法 骶髂关节错缝 四维牵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联合阔筋膜张肌或匠肌骨瓣移植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2015年2月对应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加阔筋膜张肌或匠肌骨瓣移植治疗22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髋关节活动度。末次随访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22个月。其中1例男性50岁患者未遵医嘱,术后早期下地负重行走,空心螺钉切割股骨颈,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其余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参照Harris评分标准,本组总优良率为95.2%。结论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联合阔筋膜张肌或匠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有效提高了骨折的愈合,降低了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空心钉 内同定 骨瓣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工字型”粘着性棉布伸缩包胃管固定法与透明敷贴胃管固定法在新生儿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8年12月行剖腹探查术的50例患儿采用“工字型”粘着性棉布伸缩包固定胃管法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6月—2017年12月行剖腹探查术的50例患儿采用透明敷贴固定胃管法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非计划拔管率,管道移位率,局部皮肤损伤率。结果对照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率、管道移位率及局部皮肤损伤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字型”粘着性棉布伸缩包固定胃管法优于透明敷贴胃管固定法,降低了患儿非计划拔管率,降低了胃管固定处局部皮肤损伤的情况,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固定胃管法 新生儿外科 效果比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理学既是一门主干医学基础课,同时更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其特殊地位,发挥其“桥梁”作用,既要重视它与基础医学知识的联系又要重视它与临床医学知识的联系,从而有利于巩固基础医学知识,又提高同学们学习药理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增强了同学们对临床知识的感性认识,达到医学教育的联系性和统一性。

  • 标签: 药理教学 &ldquo 桥梁&rdquo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