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骨外科护理的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就医环境。进一步研究护理临床办法和临床路径护理在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骨外科的全体护理人员分为两组,在考虑年龄、性别、工作经验的影响因素下,将他们分为培训组和比照组。对培训组的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踝关节骨折的护理理念教育、护理技术提高训练、骨外科护理服务理念的学习等具体的培训内容。在培训结束,对两组人员所护理的患者进行调查。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的满意程度,最后整理评分结果进行总结。结果培训组的患者满意度较高,护理效果较好。结论在骨外科的日常工作中,实施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开展细致的踝关节骨折护理工作,可以促进改善我院的就医环境。

  • 标签: 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 踝关节骨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在青少年踝关节运动损伤中应用中医康复治疗,探究分析该治疗方法对踝关节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60例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在对照组中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对踝关节功能产生的影响。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AOFAS评分不存在的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AOFA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少年踝关节运动损伤中应用中医康复治疗,不仅治疗效果显著,而且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良好,可对踝关节功能进行提升,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踝关节运动后损伤 中医康复 踝关节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后踝固定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所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后踝固定治疗方案,对照组首先进行复位,再用石膏进行固定。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优39例,良9例,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优31例,良10例,有效率为68.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采取后踝固定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后踝固定,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37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资料,对本组患者的内固定术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均接受1~2年随访,优良率达到95.6%,术后有1例出现切口感染,无骨折不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3±2.1)周。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实施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促进踝关节功能良好恢复,预后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内固定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结合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急性踝关节骨折患者骨折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住天台县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60例急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诊断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33例。观察组行磁共振成像的基础上结合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对照组仅行磁共振成像诊断。比较不同诊断方法对骨折评估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不同分总诊断准确率显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磁共振成像结合CT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于急性踝关节骨折诊断中,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踝关节骨折 骨折分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踝关节扭伤通过应用早期康复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软组织损伤常规处理方法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积极早期康复训练。6个月后发放CAIT汉化版自评问卷判定疗效。结果提示康复组不存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的百分比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踝关节扭伤通过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踝关节稳定性,降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的发病率。

  • 标签: 扭伤 康复训练 关节不稳定 本体感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康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0例。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经检验,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加以康复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借鉴和进一步普及。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康复治疗 应用价值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36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解剖重建及坚强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优11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8.9%;对照组患者优3例,良10例,差5例,优良率为72.2%;经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关节僵硬,并发症发生率为5.6%;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关节僵硬、2例骨质疏松,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显著,相比保守治疗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踝关节骨折
  • 简介:摘要踝关节有腓骨下端、胫骨、距骨形成,是人体主要的称重组织结构,也是临床高发骨科损伤病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目前多采用手术方案治疗患者,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方案作为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创口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稳定性高的显著优势,因此受到了患者和医师的广泛青睐。本文现就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可行性作出如下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分型 闭合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延续护理对高龄踝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在本院接受踝关节骨折手术的高龄踝关节骨折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35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行常规护理,出院时予以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施以为期四周的个性化延续护理。出院时、出院4周、出院半年后、出院一年后分别使用老年人身体移动量表(EMS)、平衡与步态量表(POMA)、SF-36量表(健康调查简表中文版)和国际跌倒效能感量表(FES-I)对患者一般移动、步行能力、生活质量和对跌倒的恐惧感进行评估。结果T1、T2、T3三个时间点实验组EMS、PO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两项评分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此外三个评估时点实验组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E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延续护理可以改善高龄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一般移动能力、步行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有效的缓解患者对跌倒的恐惧感。

  • 标签: 个性化延续护理 高龄踝骨折患者 术后康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侧与外侧钢板固定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86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外侧入路术式,研究组患者采用后侧入路术式,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踝关节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研究组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侧入路钢板固定治疗骨折,固定效果显著,患者能尽早恢复功能锻炼,预防不良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外踝骨折 踝关节 骨折愈合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4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不同固定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固定,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固定,观察两组手术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相应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效果明显、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闭合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39例患者伤口I期愈合,I期愈合率为97.5%,治疗中1例患者出现感染症状,经对症治疗痊愈。使用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对患者踝关节进行评分,患者的平均得分为(87.3±2.4)分。结论在不稳定性踝关节治疗中,手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方式。及时发现踝关节不稳定的因素,确定骨折,确定患者是否有较为明显的合并症状,根据患者的合并症类型科学选择固定方法。术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术中应规范操作,进而更好地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关节不稳定性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股骨近端抗髓内钉置入和骨水泥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接收的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64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骨水泥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股骨近端抗髓内钉置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患者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采用股骨近端抗髓内钉置入治疗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便于患者的日后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 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 老年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关节微型固定支架治疗手部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期间本院在行手术治疗的66例手部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观察组采用带关节微型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常规行切开复位治疗,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手部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手部功能优良率为90.91%,显著低于对照组(72.73%),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3%)显著低于对照组(15.15%),组间差异P<0.05。结论手部关节骨折采用带关节微型固定支架治疗,可有效降低手部功能减退,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带关节微型外固定支架 手部 关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内固定手术在踝关节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中抽选93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47例,接受对内固定手术,对照组46例,接受常规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80.43%),χ2=5.22,P=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踝关节骨折患者中采取对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满意度普遍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对内固定手术 踝关节骨折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5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前分别行普通X线平片及多排螺旋CT重建进行诊断,比较二者的诊断结果。结果本组57踝关节骨折患者,诊断后,多排螺旋CT扫描共显示各类型骨折57例,而常规普通X线平片仅仅显示51例,多排螺旋CT重建诊断符合率为100%,普通X线片仅为89.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能全方位、多角度、立体的显示踝关节骨折情况,对临床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螺旋CT 踝关节骨折 X线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结合防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方法对本院2008年3月~2012年11月应用DHS联合防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4例护理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期间,骨折均愈合良好,关节功能活动较好,颈干角正常或接近正常,无主钉及防钉切割穿出。Harris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25例;可9例;优良率83.3%。结论好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可为今后的功能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使病人早日康复。

  • 标签: 动力髋螺钉(DHS) 防旋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肌内效贴布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6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踝关节扭伤肿胀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入组41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肌内效贴布辅助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恢复工作时间、皮下瘀斑消失时间、3日受伤踝关节与健侧踝关节上围周径差值、无扶持下床活动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4周Kofoed踝关节功能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关节再次扭伤、再次扭伤与后遗症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布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肿胀疗效肯定,可以加速症状控制,降低再次扭伤、后遗症发生风险。

  • 标签: 急性踝关节扭伤 肿胀 肌内效贴布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