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重要性。方法 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患者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而观察组采取规范化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比较两组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异同。结果 观察组的血液微生物标本阳性检出率、尿液微生物标本阳性检出率、痰液微生物标本阳性检出率、伤口分泌液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标本采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采取规范化的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能够最大层度上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验水平,为疾病诊治提供参考,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的住院患者1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患者各90例。常规组采用一般性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微生物检验,观察并统计两组住院患者的感染程度与感染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感染率为8.0%,常规组的为25.0%,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体的病情感染程度明显轻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疾病感染控制中应用微生物检验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2月至 2018 年 1 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检验的 225例临床标本,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并选取 2016 年 11 月至 2017 年 11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检验的 225例临床标本,将其定义为对照组;全部入选的临床标本均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检验工作人员开展微生物检验工作,对全部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均完成后显示,研究组 225例临床标本中,共检测出 48例阳性标本,阳性检出率为 21.33%,对照组 225例临床标本中,共检测出 79例阳性标本,阳性检出率为 35.11 %,组间对比,存有明显的差异( p<0.05);且对两组临床标本中不同种类标本的阳性检出率观察对比,呼吸道标本及伤口分泌物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标本( p<0.05)。结论:在微生物检验中临床上应将检验科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及能力等提高,并对相关检验操作流程进行规范,以将标本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提高,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并研究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2月间本院检验科出具的5000份临床微生物检验报告,对检验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然后针对性制定质量控制对策。结果:送检不合格的报告为93份,不合格率为1.86%(87/5000),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包括检验人员因素(34.41%)、样本质量因素(32.26%)、操作规范因素(25.81%)、其他方面因素(6.45%)。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为:严格控制标本质量、提高检验人员素质、严格规范操作规程、做好仪器设备保养。结论:微生物检验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需要针对性采取质控对策,以提高检验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婴幼儿腹泻诊断及治疗应用中采取微生物检验对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目的的这段话是否需要写上治疗有效率、干预满意度;看需求,加不加问题不大)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对象为腹泻患儿,均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入本院,共5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即为干预A组及干预B组,其中干预B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干预A组采取微生物检验,每组各25例。对两组治疗有效率、检验质量以及干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由研究结果方面上可见,干预A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干预B组(P<0.05)。干预A组干预满意度凸显高于干预B组(P<0.05)。干预A组检验质量凸显高于干预B组(P<0.05)。结论:在婴幼儿腹泻诊断及治疗中及时采取微生物检验,能够明确患儿感染的病原菌,能够明确临床诊断和正确治疗,有助于提升患儿腹泻的治疗有效率,提高临床检验质量,从而对其干预满意度予以提升。由此可以见得,此种方法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DL-96II 微生物检测系统在临床的应用效果 。 方法:选取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下发的 30 株室间质控菌株( 2016 年 ~2018 年)作为检测对象,运用 DL-96II 微生物检测系统与 API 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并将结果与卫生部临检中心回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别比较两种检测系统的菌种鉴定符合率和 DL-96II 系统的药敏结果符合率 。 结果:DL-96II 系统的菌种鉴定符合率为 86.67% , API 系统的菌种鉴定符合率为 96.67% ,二者没有明显的差异 ( p 值 > 0.05 ) , DL-96II 系统的药敏结果符合率为 97.83% 。 结论: DL-96II 微生物检测系统的菌种鉴定准确率与 API 系统的相近,且药敏结果符合率很高,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微生物临床检验方法与细菌耐药性监测要点。方法 在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期间出现细菌感染症状的患者临床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工作中,随机抽取 100份化验报告,观察致病菌的种类及细菌的具体耐药性情况。结果 100份报告中,共发现革兰阳性球菌 40株,革兰阴性杆菌 60株。而耐药菌株检出率最高的是 ICU患者,占比 33.33%。其次为临床外科患者,占比 20%。最后是临床内科患者,占比 12.5%。结论 科学开展临床微生物检验及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工作,能够为医护人员拟定科学的临床诊疗方案提供数据支持,进而提高治疗工作的合理性,尽快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这还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医院诊疗工作的满意度,需要医院引起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及其药敏检测情况。方法:于本院 2006年 4月~ 2007年 4月期间内接收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中选取 17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儿均行病原微生物检测以及药敏试验。分析患儿病原微生物构成情况,并对比不同病原微生物的药敏检测结果。结果:①本研究 173例患儿检验结果显示,沙门氏菌 82例、占比 47.40%,致病性大肠杆菌 55例、占比 31.79%,轮状病毒 20例、占比 11.56%,其他病原微生物 16例、占比 9.25%。②上述菌株对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三嗪、头孢哌酮耐药性较高。结论:沙门氏菌是引起儿童腹泻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原菌,并且耐药性较强,临床治疗中应选取合理的药物进行治疗,最大化改善患儿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应用意义可以指导临床科室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设定实验时间为2019.01.01——2019.12.31为起止,总结本院门诊常规治疗患者需送检微生物培养标本数量作为基本内容总计60例,并在脑外科病历中挑选需送检微生物培养标本数60例,前者被设为常规组、后者被设为实验组,由此分析常规治疗中所用耐药性监测技术与微生物检验工作的作用,分析临床应用意义。结果:在检测革兰阳性菌结果统计中发现,常规组的样本检出率为27.9%,而实验组的样本检出率为50.0%。常规组中样本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为65.0%,实验组中样本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为97.5%。本次研究调查中共计可见有耐药性致病菌种类共计三十八类,其中致病菌类别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极高(100%),屎肠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极高(100%);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氨曲南耐药率极高(10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氨曲南耐药率高于80%。结论:临床微生物标本的检验工作中多使用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性监测并提升其使用精准性,有利于细菌病原体检出率提升,减少耐药菌株数量从而加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并为临床用药提供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细菌培养、涂片镜检在微生物检验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01月接受微生物检验的患者200例,全部患者采集标本后均给予细菌培养以及涂片镜检,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无菌体液标本合格率为100%,通过细菌培养、涂片镜检检查后,阴性100例,阳性10例,符合率为79.13%。痰液标本合格率为80.0%,通过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检查后阳性9例,阴性18例,符合率为67.5%。因粪便标本11例菌群数量较高,故在涂片镜检后仅可对菌群进行观察,亦可对有无真菌感染现象予以判断,但无法鉴定其病原菌。结论:涂片检验、细菌培养在微生物检验中各有优劣处,联合应用两种检验方式更有利于将检验效果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