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以医院创三为契机,引入 PDCA 循环法降低急诊血常规报告超过30分钟比率。方法 统计 2020年 9 月 16日到30日共 506例等候超过30分钟比率,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降低急诊血常规报告超过30分钟比率,同时统计改善后 2021年1月1日到6月30日 共 7423 例等候超过30分钟比率,并比较改进措施前后的变化。 结果 应用 PDCA 质量管理工具后,等候超过30分钟比率整体下降 。等候超过30分钟比率由 10.7%降低到 7.5%. 结论 通过应用 PDCA 循环法降低急诊血常规报告超过30分钟比率,提高了检验效率,更好的为临床患者服务。通过我科此PDCA项目,科室检验人员对急诊血规报告有了深刻的认识,为我院2021年成功创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的评审要求血常规15分钟出结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氯氮平及其代谢物去甲氯氮平血药浓度,对102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Lichrospher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03mol·ml-1醋酸铵(pH5.0)-甲醇(45∶55);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进样量:20μl。以乙醚为提取剂。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结果氯氮平及去甲氯氮平血药浓度在10.02000.0n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在102例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中,相同剂量下个体间血药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去甲氯氮平与氯氮平比值为0.230.88,氯氮平、去甲氯氮平比值与氯氮平浓度存在一定相关性;性别与氯氮平血药浓度密切相关,但与去甲氯氮平浓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氯氮平及其代谢物去甲氯氮平的血药浓度监测,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指导。
简介:摘要:研究单核细胞数/HDL/MHR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9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正常人群60例,与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史及生化指标及Gensini积分进行对比,采用Logistic回归(Logistic回归),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子,绘制ROC曲线,评估MHR在T2DM合并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单核细胞数(MONO)、(MHR)、HDL-C(P<0.01)均显著升高(P<0.01)。关联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MHR与HbA1c和Gensini积分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01)。多因子逻辑回归结果表明:甘油三酯和MHR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子;ROC曲线下积为0.731,最优截尾为0.448,敏感性为72.80%,特异度为67.09%。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MHR明显增高,MHR可以从某种意义上反应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表2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相关因子的多因子Logistic回归
简介: [摘要 ] 目的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含气性和非含气性肝脓肿采用超声介入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对糖尿病患者的含气性和非含气性肝脓肿的临床症状、医学检查、医学影像结果及超声介入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临床症状、医学检查、医学影像结果方面,糖尿病患者的含气性化脓性肝脓肿相对更严重,也具有更大的脓腔( P<0.05)。相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非含气性肝脓肿,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采用置管引流治疗方法在糖尿病患者的含气性化脓性肝脓肿更为普遍,也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 P<0.05)。结论 采用超声介入治疗方法,经皮置管引流,与抗生素治疗方法相配合是糖尿病患者的含气性化脓性肝脓肿的一种常用且效果明显的临床治疗方法。
简介: [摘要 ] 目的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含气性和非含气性肝脓肿采用超声介入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对糖尿病患者的含气性和非含气性肝脓肿的临床症状、医学检查、医学影像结果及超声介入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临床症状、医学检查、医学影像结果方面,糖尿病患者的含气性化脓性肝脓肿相对更严重,也具有更大的脓腔( P<0.05)。相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非含气性肝脓肿,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采用置管引流治疗方法在糖尿病患者的含气性化脓性肝脓肿更为普遍,也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 P<0.05)。结论 采用超声介入治疗方法,经皮置管引流,与抗生素治疗方法相配合是糖尿病患者的含气性化脓性肝脓肿的一种常用且效果明显的临床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氮平、奥氮平与其他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间某院精神门诊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资料收集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29例,对照组采用氯氮平治疗,观察组采用氯氮平、奥氮平加用氨磺必利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51.72%,对照组显效率为10.3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观察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临床中将氯氮平药物归类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治疗药物,但其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均较低与氯氮平、奥氮平及氨磺必利药物的连用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米氮平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2月~2017年1月,医院使用米氮平119例,回顾性分析。同时2017年1月~5月,采用开发性观察方法,以强迫症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不良反应症状评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72%,出现时间在用药第1-8周,在第2-6周达到高峰。剂量、浓度、Y-BOCS减分率、体重增加值在不同时间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分值在不同时间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周,服用剂量、浓度与体重增加值存在相关性(r=0.456、0.510),第2周浓度与体重增加值存在相关性(r=0.435、0.530),第2周、第4周、第6周、第8周血药浓度与-BOCS减分率、TESS评分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米氮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血药浓度、用药剂量与体重增加有关,但在安全范围内与症状评分、疗效无显著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