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抑郁症 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和相关心理因素, 为大学生抑郁症的预防与治疗奠定基础 。方法:运用量表筛选、会谈和精神科大夫诊断相结合的方法,筛查出 200例抑郁症患者 ,作为研究组,并随机抽取 200名心理健康的学生作为对照组,运用量表调查相关心理因素,将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以下因子上的得分存在差异:五态人格中的太阴纬度;述情障碍各因子得分及总分;防御方式中的被动攻击、躯体化、不成熟防御机制、升华;结论:抑郁症 大学生在人格、述情障碍、防御方式上具有一定特征。

  • 标签: 大学生 抑郁症 心理干预
  • 简介:摘 要:本研究聚焦于法医心理学领域中受害者的心理恢复机制,旨在探究危机干预在促进受害者情绪、心理恢复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通过对法医心理学的系统概述,阐述危机干预的相关理论及其方法,本文深入分析了在法医实践中危机干预的具体应用对受害者恢复过程的正向效应。研究指出,通过专业的危机处理,受害者能更快地重建心理平衡,降低后续心理病理风险。本文对现行危机干预机制的优化提出了建议,旨在提高法医心理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以促进受害者的全面恢复。

  • 标签: 法医心理学 危机干预 受害者恢复 心理平衡 心理病理风险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结合心理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研究期2022年6月-2023年6月,入组产后抑郁症患者96例作为观察对象,入组后,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完成分组,共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配合药物结合心理治疗,对照组配合药物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OMS简明心境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结合心理治疗产后抑郁症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药物 心理治疗 产后抑郁症 临床效果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支持与心理护理在小儿手术患者巡回配合中的重要性,通过研究,以期提出一种协同机制,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方法:1. 选取研究对象:选择需要进行手术的小儿患者及其家庭,确保家庭成员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能够理解和配合研究。2. 家庭支持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评估家庭成员对手术的认知、情感和实际支持程度。3. 心理护理干预:根据评估结果,为每个家庭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包括术前教育、心理疏导、术后康复指导等。4.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配合程度、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比研究前后的数据,我们发现,家庭支持和心理护理的协同机制能够有效提高小儿手术患者的巡回配合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配合度提高:在家庭支持和心理护理的协同干预下,患者对手术的认知明显提高,能够更好地配合手术过程。2. 术后恢复加快:由于患者心理压力减轻,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3. 患者家属满意度提升:通过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家属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本研究表明,家庭支持和心理护理在小儿手术患者的巡回配合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协同机制,我们可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加快术后恢复,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这一研究结果对临床护理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小儿手术患者 巡回配合体会 家庭支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本课题通过构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干预,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心肌组织Caspas-3活性,并获取组织学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分析EPO对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EPO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机制活动功能的保护作用,分析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对心肌机械活动功能的影响。结果:灌注24h后,左心室插管后测量得到血流动力学参数,相比假手术组,I/R组大鼠SP、DP和LVSP稍微升高(P>0.05),LVDP和LVEDP升高显著(P<0.05),相比I/R组,EPO组大鼠的SP、DP和LVSP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调往具有抑制作用。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心肌缺血再灌注 损伤细胞凋亡 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 简介:造血生长因子通过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调节血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造血生长因子与受体结合后激活JAK,JAK发生自我磷酸化的同时也使受体磷酸化,继而通过SH2蛋白激活ras通路。JAK还可以使STAT磷酸化。STAT磷酸化后移到细胞核内,启动有关基因的转录。

  • 标签: 血细胞生成 信号传递 造血调控 造血生长因子
  • 简介: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均依赖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近年来,大量的针对肿瘤血管形成的药物已进入临床实验与应用,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法成为恶性实体肿瘤治疗的新方向。本文概述了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法的机制与方法,并就该方法的发展方向与策略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血管生成 实体瘤 肿瘤血管生长因子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
  • 简介:消毒供应室是医用消耗性物资集中收发与消毒供应的重要场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传统的医用物品回收与洗消流程已被一次性卫生用品的集中收发与管理所代替。在一次性物品的大量应用中,如管理不善会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为节约医疗成本,预防医源性感染,提高消毒供应效率,我科对一次性物品的发放与管理、消耗性资源的使用和预防医源性感染等环节进行了改良,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卫生成本 节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拮抗剂方案中添加重组人黄体生成素(γ-hLH)对低黄体生成素(LH)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于本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74例低LH(拮抗剂应用后血清LH<1 mIU/mL)患者,均采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过程中是否添加γ-hLH,分为A组(n=37)与B组(n=37),A组患者添加γ-hLH,B组患者不添加γ-hLH,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的Gn用量、Gn使用时间显著更少,hCG日LH、E2水平显著更高(P<0.05)。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的正常受精率及优质胚胎率显著更高(P<0.01),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的hCG日P水平、获卵数、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低LH患者而言,在其IVF-ET周期拮抗剂方案促排卵过程中添加γ-hLH,可以显著提高其体内LH水平,缩短Gn使用时间及用药剂量,改善患者胚胎质量,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 标签: 低黄体生成素;拮抗剂方案;添加重组人黄体生成素;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为研究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心理护理、心理康复的实际效果,随机选择住院时间为一年的符合研究标准的 90名老年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 90名患者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随机分配,对于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性的护理治疗,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心理干预治疗,研究患者抑郁、焦虑情况、生活质量,将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老年疾病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心理护理,有助于老年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提高康复效率。

  • 标签: 老年患者 心理治疗 心理护理 心理康复
  • 简介:摘要 目前痔的多种发病机制学说 都没有反映痔的全貌,动态解释痔病因、病机变化,也不能准确解释痔肿胀、疼痛、出血、脱出等临床表现, “损伤、微循环障碍导致慢性炎症反应”作为一种痔的发病机制,可以解释痔的全貌,可能更便于理论体系建设和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发病机制 炎症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生成研究在肺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7例经病理检查等相关检查确诊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CT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判断患者肺癌血管生成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予以患者支气管动脉介入性治疗。结果小细胞癌的患者介入治疗2次,5例非小细胞癌患者介入治疗7次;周围型肺癌的患者当中有11例患者介入治疗的次数为6次,且在期间加入了放射性治疗5000-7000Gr,治疗的有效率为72.97%(27/37)。总结探讨肺癌血管生成的原因,为更好的提供介入治疗的方案打下基础,为更好的治疗患者的疾病提供保障。

  • 标签: 肺癌血管生成 研究 介入治疗中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癌血管生成的二维超声造影(2D—CEUS)及三维超声造影(3D—CEUS)表现。方法对21例宫颈癌及20例对照组分别进行2D—CEUS和3D-CEUS检查,观察其血流灌注模式及血管构筑特点,并分析时间-强度曲线(TIC)形态及部分参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2D-CEUS诊断宫颈癌17例,另2例0期原位癌和2例IA1早期浸润癌未被检出。宫颈癌2D-CEUS表现为增强早期病灶区呈均匀性或不均匀性高增强,早于正常肌层;增强晚期病灶内部先减退,周边部呈稍高增强。宫颈癌TIC形态呈“速升速降”或“速升缓降”型,而正常宫颈呈“缓升缓降”型。宫颈癌组较对照组显影时间(AT)、增强时间(AT)明显缩短,增强强度(EI)及单位时间强度变化(k)明显增高(P均〈0.05),达峰时间(TrP)提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EUS显示18例宫颈癌的病灶区血管数目增多,结构紊乱的征象,另2例0期原位癌和1例IA1早期浸润癌未能显示异常血管。宫颈癌组MV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D—CEUS和3D.CEUS的联合运用,有利于提升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可视化及定量研究,为临床准确评估宫颈癌活体肿瘤血管生成提供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宫颈癌 血管生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