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对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表型特征及免疫学功能的影响。方法贴壁法分离人脐血来源的单核细胞,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将其诱导分化为imDC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表型鉴定,并将其分为转染组和对照组。转染组将pEGFP-NI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imDC;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流式细胞仪检测此法的转染率和两组细胞表面分子[CD86、CD83、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等]的表达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imDC在转染前后刺激未致敏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人脐血来源的imDC形态结构和表面标志符合文献报道的典型特征。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转染率约在10%左右。转染组CD86、CD83和HLA-DR的表达率分别为(12±6)%、(8.6±2.3)%和(71±7)%;对照组分别为(13±6)%、(9.1±3.8)%和(7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LR提示imDC转染后其免疫刺激功能较转染前无明显变化(P〉0.05),刺激指数〈2。结论脂质体介导转染imDC后不影响其成熟特性,但转染率不高。
简介:目的观察烧伤患者血清(以下称烧伤血清)对单核细胞核因子κB(NF-κB)异二聚体p50、p65核移位及核抑制因子κBα(IκBα)降解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烧伤血清对单核细胞活化的作用.方法收集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别用正常人血清、烧伤血清、烧伤血清+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刺激PBMC(依次分为对照组、烧伤血清组、PDTC组),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血清刺激30、60、120、480min后PBMC的p50、p65核移位;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刺激30、60、90、120min时PBMC的IκBα蛋白降解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刺激30min后烧伤血清组PBMC中p50、p65即发生核移位,30~60min达高峰,120min后核内聚集减少,回复至刺激前状态.刺激30min后烧伤血清组PBMCIκBα发生降解,刺激60min后含量几乎为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120min后表达水平逐渐恢复.PDTC组PBMCIκBα降解[刺激60min后含量为(11.57±1.98)×104积分灰度值]及p50、p65核移位程度比烧伤血清组轻(P<0.01).结论烧伤血清可导致PBMCIκBα降解和p50、p65核移位,进而活化NF-κB,诱导PBMC分泌细胞因子.PDTC对此变化有抑制作用.
简介:终末期肾病患者大多依靠透析维持生命,功能良好的血液透析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关键,而第一条血液透析通路的设计和建立尤为关键。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以创伤小、通畅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成为首选的血透通路方式,自体AVF保持十多年、二十多年通畅的病例不在少数,并且其基本技术已为我国广大的通路医师拿_D但仍有部分病例建立AVF后未达到成熟的标准,无法使用.因此如何做好术前评估、提升术中技术、完善术后维护,以提寄SH本AVF的成熟,对维持患者的透析通路、延长患者的透析龄有极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小儿烟雾病核磁诊断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80例小儿烟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核磁共振 (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80例患儿均行磁共振 (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检查。 MRI表现:梗塞 67例,脑出血 13例。伴有脑萎缩 31例,脑室扩大 14例。病变表现为长 T1、长 T2信号影。显示基底节区异常血管流空信号影 7例。 MRA显示双侧烟雾病 57例,单侧 23例;双侧颈内动脉虹吸部狭窄或闭塞 23例;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 46例,单侧 34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现在或闭塞 20例,单侧 15例,右侧为 8例,左侧 7例;基底节区烟雾病血管影 31例。结论 MRI结合 MRA不仅可以显示血管病变,而且能显示继发于血管病变的脑梗死、脑软化、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萎缩等,是一个较好的诊断小儿烟雾病的影像学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0例待产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实验组采用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对照组采用0.5%缩宫素静脉滴注促宫颈成熟.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首次用药前后宫颈Bishop评分,比较两组产妇用药三天的促宫颈成功率,两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产妇首次用药后宫颈Bisho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放药三天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剖宫产与新生儿窒息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效果确切,使用得当,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的副作用.关键词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99-01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cook(子宫颈扩张球囊)双球囊对宫颈成熟和引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例在2019年5月-2021年5月间因具有引产指征于我院妇产科住院就诊的妊娠晚期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所有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10例产妇应用催产素促宫颈成熟并引产,实验组10例产妇则采用cook双球囊促宫颈成熟并引产。本研究将通过对比两组产妇的引产前后的宫颈成熟度、分娩方式、产程耗时、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和分娩结局差异,验证cook双球囊对宫颈成熟和引产的影响。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不良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引产前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引产后的Bishop评分和新生儿Apgar评分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则要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ok双球囊可有效促进妊娠晚期产妇的宫颈成熟,有助于产妇产程的缩短和自然分娩率的提升,且不会对妊娠结局造成负面影响,有助于新生儿健康的保障,可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