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玄驹胶囊治疗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后睾酮下降后促进睾酮上升疗效。方法:从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经我院收治的经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观察对象,经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常规组(50例)。观察组采用复方玄驹胶囊治疗,常规组术后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睾酮、促黄体生成素等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睾酮、促黄体生成素等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睾酮、促黄体生成素、治疗效果均高于常规组(P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丙酸睾酮与达那唑治疗慢性再障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64例慢性再障贫血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2)患者接受达那唑口服用药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n=32)接受丙酸睾酮与达那唑联合治疗方案,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象情况,起效时间,临床有效率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1.3%)明显高于对照组(86.96%);我们对两组患者的血象状况(WBC、PLT、Hb)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21.74%)明显低于对照组(56.52%),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丙酸睾酮与达那唑联合治疗慢性再障贫血与单纯达那唑治疗相比临床疗效显著,整体临床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发生率低,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了解十一酸睾酮在改善老年男性慢性疾病晚期患者生存质量和体力改善方面的作用及其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方案,将2003年6月至2005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科住院的80名慢性疾病晚期伴衰竭的老年男性患者随机(采用简单随机法)分成两组.试验组在常规临床支持治疗基础上加服十一酸睾酮;对照组仅采用常规临床治疗.观察各项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两组基线情况有可比性;②治疗组较对照组更年期相关症状评分下降,生活质量评分增加(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总睾酮水平明显增加,上臂周径及右手握力增加(P<0.05);体重、BMI及左手握力虽有增加,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④治疗后尿路症状、下肢水肿、血前列腺特异抗原、肝功、血糖及血色素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十一酸睾酮能明显改善老年男性慢性疾病衰竭患者整体临床状况,使患者血清睾酮水平增加,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简介:摘要 : 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指对现有的和潜在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与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为了规避风险,针对血透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了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将风险事件消灭在了萌芽状态,有效地控制了风险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 风险管理;血透室;应用 1 血透室的风险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输血病人受血者和供血者交叉配血技术。对病人红细胞输注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试验方法为混装检测,对检测结果与常规交叉配血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分析混装交叉配血试验对临床输血标本的检测结果是否相容,达到省时、节约成本、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目的。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一年期间的200例受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进行常规盐水交叉配血和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交叉配血,每组100例。观察两组交叉配血相容率。结论 研究组和对照组相容率分别为99.00%、98.00%。研究组和对照组交叉配血一样达到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目的,同型输注:相容。相容性检测效果(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末梢血和静脉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1日~2017年1月31日期间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志愿者,将9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根据血液采集部位分成对照组(末梢血)和观察组(静脉血),45例/组。对比两组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WBC、BC、RHb以及PLT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别较大(P<0.05),两组MXD的数据相近(P>0.05);观察组即刻、1h、3h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组内分别进行比较相差不大(P>0.05),采血6h后的MXD和PLT同即刻、1h、3h的数据相比差别明显(P<0.05)。结论选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稳定性比末梢血更好,但需注意在采血后3h内对样本进行检验。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26例,采集静其脉血和未梢血进行检验,比较两组白细胞(WBC)、红细胞(RBS)、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对两组样本进行重复性验证,比较两组结果的差异,并对静脉血进行不同时间段检测。结果静脉血两次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重复性较好;末梢血两次检测值具有差异性,重复性较静脉血差;静脉血与末梢血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0h、0h、1h、3h、6h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液检验的结果存在差异,静脉血稳定性显著优于末梢血,临床上应该尽量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