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膈肌功能评估,在重症COPD机械通气患者指导撤机当中的应用影响。方法:研究样本为60例重症COPD机械通气撤机患者,在2021.03~2022.04研究时间段,依据撤机成功与否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撤机失败);实验组/30例(撤机成功)。均开展超声膈肌功能评估,统计对比研究指标。结果:相比较之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不同时间内膈肌收缩速度、右侧膈肌位移指标当中,数据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在重症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指导当中,应用超声膈肌功能评估办法,可指导患者进行有效撤机,提升撤机成功率。同时,右侧膈肌位移大于1.14mm,膈肌收缩速度不超过1.46cm/s,可作为撤机指标。
简介:目的应用三维超声分别在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观察未育女性耻骨直肠肌和盆膈裂孔的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以期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观察女性盆底形态学变化的影像学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70例未育女性患者,分别在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行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并对三维重建声像图进行分析,观察不同状态下盆膈裂孔的形态及内部解剖构成,测量耻骨直肠肌厚度和后角以及盆膈裂孔的前后径、左右径和面积.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耻骨直肠肌厚度、后角大小、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差异.结果70例未育女性患者在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3种不同状态下,盆膈裂孔的形态以及内部解剖结构无明显变化,而裂孔大小以及耻骨直肠肌厚度和后角大小发生较明显改变: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测得耻骨直肠肌厚度分别为(6.64±0.73)mm、(6.48±0.12)mm和(6.89±0.25)mm,耻骨直肠肌后角分别为(64.81±8.27)°、(71.96±9.36)°和(69.94±7.88)°,盆膈裂孔前后径分别为(4.29±0.67)cm、(4.54±0.79)cm和(4.01±0.85)cm,盆膈裂孔左右径分别为(3.70±0.61)cm、(3.96±0.65)cm和(3.47±0.49)cm,盆膈裂孔面积分别为(11.25±2.56)cm2、(14.48±4.51)cm2和(9.23±2.53)cm2.与静息期相比,张力期耻骨直肠肌变薄,后角变大,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变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6、-3.58、-2.91、-3.12、-5.07,P均<0.001);与静息期相比,缩肛期耻骨直肠肌变厚,后角变大,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变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1、-2.70、3.88、3.21、4.39,P均<0.001).结论三维超声可动态观察不同状态下盆膈裂孔和耻骨直肠肌的形态学改变,是观察女性盆底形态学改变的最佳影像学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膈肌功能监测联合肺部超声在ICU-AW患者机械通气撤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被我院收治的ICU-AW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撤机,给予观察组患者使用膈肌功能监测联合肺部超声进行撤机,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撤机的成功率、以及撤机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撤机成功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 05);观察组患者撤机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 05)。结论:在重症医学科内,对ICU-AW机械通气患者综合应用床旁的膈肌功能检查和肺部超声作为撤离呼吸机的参考指标,能显著提高撤机成功率,并有效减少并发症风险以及医疗费用,同时减轻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和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故推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自发呼吸试验(SBT)联合超声评估膈肌功能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新余市人民医院2024年1月—2024年8月期间ICU收治的88例机械通气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进行SBT实验,SBT实施120min同时实施床旁超声膈肌功能检测随访48小时,根据这些患者撤机成功与否进行分组,研究组为成功撤机组,对照组为撤机失败组。对比两组患者之间SBT、超声参数。结果 研究组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低于对照组,右侧膈肌活动度(DE)、膈肌增厚分数(DTF)、膈肌在吸气时的收缩速度(DCV)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SBT联合超声评估膈肌功能参数D-RSBI、DE、DTF、DCV及联合预测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AUC分别为0.862、0.893、0.875、0.891、0.99,均有一定价值。结论 SBT联合超声评估膈肌功能参数(D-RSBI、DE、DTF、DCV)在预测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方面具有高度准确性,可作为有效的临床决策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临床Ⅱ型呼衰患者应用膈肌起搏以及呼吸功能锻炼对其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择86例Ⅱ型呼衰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3例,常规组应用一般治疗法,研究组给予膈肌起搏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分别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d、治疗7dPaO2以及PaCO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3d,两组PaO2与PaCO2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比治疗7d,研究组PaO2与PaCO2变化效果优于常规组。结论:膈肌起搏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应用于Ⅱ型呼衰患者治疗中对改善其血气指标具有显著作用,疗效显著,且有利于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