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闭合手法整复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胫腓骨骨折患,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组均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钢板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闭合手法整复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参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功能评分比较,显著低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闭合手法整复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疗法可有效缓解胫腓骨骨折患者的病情,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案值得深入到临床实践中应用。

  • 标签: 闭合手法整复 钢板内固定 胫腓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外科手术以及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治疗后对效果评价。结果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分析,乙组的各项系数少于甲组。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分析,乙组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分析,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低,效果明显。结论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给予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整体效果明显,能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中医手法整复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研究多点小切口外剥扎加皮瓣整复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方法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多点小切口外剥扎加皮瓣整复术;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外剥扎术。根据术后疼痛、出血、水肿及切口愈合时间做出评价。结果两组在出血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疼痛、肛缘水肿、愈合天数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点小切口外剥扎加皮瓣整复术治疗环状混合痔较传统外剥扎术恢复早,而且并发症少。

  • 标签: 环状混合痔 小切口 皮瓣整复 外剥内扎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研究多点小切口外剥扎加皮瓣整复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方法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多点小切口外剥扎加皮瓣整复术;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外剥扎术。根据术后疼痛、出血、水肿及切口愈合时间做出评价。结果两组在出血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疼痛、肛缘水肿、愈合天数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点小切口外剥扎加皮瓣整复术治疗环状混合痔较传统外剥扎术恢复早,而且并发症少。

  • 标签: 环状混合痔 小切口 皮瓣整复 外剥内扎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肠套叠气灌肠整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36例小儿肠套叠气灌肠整复术。结果836例病人中,818例整复成功,18例整复失败,47例48小时再次套叠,二次气灌肠整复后成功。所有病例术后3个月回访未再发生肠套叠结论肠套叠气灌肠整复大大减少了患儿痛苦,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 标签: 小儿肠套叠 气灌肠整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牙周整复手术应用于口腔修复治疗时,患者的牙周健康和美观改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口腔修复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2014年10月只2015年8月我院的120例口腔疾病患者来进行分析研究,为患者进行了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60例,对照组不进行牙周修复手术,治疗组使用了牙周修复手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接受了2至3年的随访,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优秀,对照组有效51例,有效率是85%,治疗组有效56例,有效率93.33%,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组口腔修复前进行牙周整复手术的恢复情况比对照组优秀,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结论牙周整复手术修整牙龈和牙槽嵴,修复牙龈颈缘的不协调度,降低牙龈萎缩的几率,提升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牙周美观度,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牙周修复术 口腔修复 牙龈 牙槽嵴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5年1年至2016年1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口腔修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与对照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口腔修复,实验组患者采用牙周整复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口腔修复总有效率为95.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2%,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口腔修复患者中采用牙周整复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可以明显降低牙龈萎缩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提高美感度与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牙周整复术 口腔修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头位难产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按照常规产程行自然分娩及助产护理,观察组给予徒手旋转胎头助产护理。结果两组产妇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剖宫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位难产产妇进行护理干预时,施以徒手旋转,能够减少产妇的痛苦,使其变难产为顺产,降低剖功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胎儿窘迫率,在一定程度上为母婴健康提供了保障,临床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上肢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骨科接收128例上肢骨折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治疗办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4例患者给予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实验组64例患者给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数据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上肢骨折患者给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不开刀即可达到手术治疗效果,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中医正骨手法 上肢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寰枢椎在整个脊柱结构中最为复杂,为头颅与脊柱的移行部位,是完成头颅旋转及部分屈伸运动的重要结构.寰枢椎的畸形、损伤、炎症和肿瘤等可造成其正常解剖结构的异常,并因此而导致寰枢椎不稳,若处理不及时,随时可发生压迫脊髓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故有作者把上颈椎不稳对脊髓存在的潜在危险,称之为"上颈椎危象".影像学检查能真实直观反映寰枢区正常解剖结构及病变所导致的结构关系改变,是临床上诊断寰枢区病变的主要依据之一.颈椎寰枢关节旋转性固定在文献上有不同的名称,如旋转性脱位(半脱位),旋转性畸形,单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等.1968年Wortzman等[1]定名为"寰枢关节旋转固定"(rotaryfixationoftheatlantoaxialjoint),并指出本病显著特点是寰枢关节固定于正常旋转运动时可到达的位置,故此名称较为合适.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起初以平片研究为主,研究方法各异,意见尚有分歧,随着CT和MRI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寰枢区影像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 标签: 寰枢关节 影像学研究 寰枢椎 脊髓 诊断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122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122名患者中采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治疗的共有74例,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患者48例,将采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在疼痛、主动活动能力、活动范围、稳定性及患者自我评价这五个评价指标上有显著差异。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将中医手法应用于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体验更好,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手法复位 肱骨髁上骨折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6例头位难产产妇作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采用徒手旋转的方式进行助产护理,对照组采用体位变化的方式进行助产护理,比较两组的顺产率、分娩时间以及产妇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顺产率和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娩时间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提升了产妇的顺产率,降低了分娩时间,后续工作中可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踝关节扭伤的内容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扭伤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正骨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用于治疗踝关节扭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正骨手法 踝关节扭伤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枕后位难产患者8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利用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胎头旋转法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伤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顺产率为85.0%(34/40)与对照组60.0%(24/40)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后出血、产伤率、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好,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疗效非常显著,即能有效提升产妇顺产率,并减少各种并发症,还能改善新生儿Apgar评分,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胎头旋转法 枕后位难产 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耳石症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选2015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接收并予以治疗是60例耳石症眩晕患者,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法复位治疗,实验组基于手法复位再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以及复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耳石症眩晕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优化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病症复发,在临床中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手法复位 药物治疗 耳石症眩晕 氟桂利嗪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法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54例,其中27例患儿使用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治疗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27例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法,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能力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为92.59%,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肩关节Neer功能评分的各项指标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法可有效改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肩关节的运动能力,对于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预后效果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髁上骨折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行以正骨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8例患者行以西医手术复位固定治疗,研究组48例患者行以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8%,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行以正骨手法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良好,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正骨手法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分期辨证手法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电针仪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采取分期辨证手法针灸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分期辨证手法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分期辨证 手法针灸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559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手术治疗,分析术后颅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大、引流管位于脑室、引流管放置时间≥5d、有脑脊液渗漏、注射尿激酶次数≥3次、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颅感染的发生率更高(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引流管位置、引流管放置时间、有脑脊液渗漏、注射尿激酶次数、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是脑出血患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工作中应评估患者发生术后颅感染的风险性,及时预防。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穿刺引流术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究在宫颈癌治疗中应用图像引导下容积旋转调强技术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4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应用图像引导下容积旋转调强技术治疗)、对照组(20例,应用图像引导下固定野静态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平均剂量、最小剂量、最大剂量、摆位误差、照射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靶区的平均剂量、最小剂量、最大剂量、摆位误差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照射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在宫颈癌治疗中应用图像引导下容积旋转调强技术、图像引导下固定野静态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均能有效满足剂量要求,且容积旋转调强技术的适形度、均匀性更佳、时间缩短,更有助于保证放疗效果;图像引导(CBCT)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宫颈癌治疗中的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准度。

  • 标签: 宫颈癌 容积旋转调强技术 图像引导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