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1例血清学血型鉴定困难的患者进行ABO基因分型,分析引起血型鉴定困难的原因及其突变基因。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及全自动血型鉴定系统,对该例患者进行血清学血型鉴定及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抗体筛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扩增结合Sanger测序及PCR产物克隆的方法,分析该患者及其父母ABO基因的增强子、启动子、第1~7外显子区及其侧翼序列,寻找变异位点。结果:该例患者的血清学正定型为ABweak,ABO基因外显子分型结果为A102/B101,其B等位基因增强子CBF/NF-Y微卫星区比正常的4个43bp串联多了一个串联,B等位基因启动子缺少-35~-18的18bp序列。结论:该患者B等位基因调控区内的变异很可能是引起其B抗原弱表达的原因。

  • 标签: ABO血型 疑难血型 调控区 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工尘肺合并结核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所收治的84例工尘肺合并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常规性护理)和试验组(常规性护理+综合性护理干预),每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和治疗依从性。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95%,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在生理指标、心理指标、社会指标和环境指标等方面得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在服药、遵医、饮食、检查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工尘肺合并结核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性护理干预 尘肺结核 护理
  • 简介:目的:构建可诱导表达野生型或突变型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的慢病毒表达体系.为进一步研究PTEN肿瘤间的关系提供理想的实验工具。方法:提取甲状腺癌、肺癌及其癌旁组织的RNA,经反转录后扩增PTEN片段,将其连接入慢病毒载体,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人胚肾T细胞(293T)细胞,获得病毒。将其感染MDA-MB-231细胞.用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株。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稳定转染的细胞株中PTEN基因的表达情况,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株的克隆形成能力。结果:在甲状腺癌和肺癌中发现PTEN突变体:蛋白印迹检测结果证实野生型和突变型PTEN的慢病毒表达体系构建成功.突变型PTEN的克隆形成能力强于野生型PTEN。结论:发现了PTEN突变体.并成功构建了野生型和突变型PTEN基因的可诱导慢病毒表达体系,突变型PTEN不但有抑癌作用.还有致癌作用。

  • 标签: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 突变型 慢病毒表达载体 机制
  • 简介:摘要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是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主要类型,其发病机制表皮角质细胞内角蛋白丝合成缺陷有关。目前发现的EBS相关的突变基因有EXPH5,KRT5,KRT14,TGM5,以及KLHL24等,其中最主要的是KRT5/KRT14基因的突变。本文主要对这两种基因的常见突变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KRT5/KRT14 基因突变 机制
  • 简介:目的:将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耐药突变位点的焦磷酸测序检测试剂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Sanger测序法,简称Sanger法)检测试剂进行临床比对,为临床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研制的焦磷酸测序检测试剂Sanger法检测试剂检测415份临床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血清样本及30例对照血清样本,并与Sanger法检测试剂比对,计算焦磷酸测序检测试剂的特异度、灵敏度及总符合率,计算Kappa值,比较2种试剂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经典的Sanger法检测试剂比对,焦磷酸测序检测试剂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99.82%,一致率为99.8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994,两者间具有较强的一致性。结论:焦磷酸测序检测试剂适合于临床对HBV样本进行耐药性诊断,其特异度、灵敏度Sanger测序法一致性较强,且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方便、测序成本低等优点,能更快地对临床乙肝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建议,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焦磷酸测序法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 乙型肝炎病者耐药突变位点
  • 简介:目的:探讨Blimpl基因突变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1例DLBCL患者Blimpl基因的突变情况;用PCR扩增其Blimpl全长编码基因,并通过定点突变获得野生型Blimpl的全长编码基因。分别将野生型、突变型Blimpl的全长编码基因亚克隆至含有Flag标签的Flag-CMV4真核表达载体中,将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Flag-Blimp1-wt和Flag-Blimp1-mut:采用PCR扩增获得人CIITA启动子,并将扩增片段插入PGL3-Basic荧光报告基因载体中.所有重组质粒均通过酶切鉴定并测序验证序列正确:将Flag-Blimp1-wt/mut分别PGL3-CIITA-promoter共转染293T细胞.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报告基因载体的活性及Blimpl基因对其表达的调控.采用蛋/3印迹法检测融合蛋/3F1ag-Blimpl-wtFIag-Blimpl-mut的蛋白表达差异。结果:成功构建野生型、突变型F1ag-Blimpl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及PGL3-CIITA-promoter报告基因载体;经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证实.构建的报告基因载体具有启动子活性。野生型Blimpl蛋白对其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Blimpl的转染剂量呈正相关.而突变型Blimpl对其抑制功能明显减弱:蛋白印迹检测结果显示,突变型Blimpl蛋白明显低于野生型.结论:该例患者中Blimpl的突变影响了其转录抑制功能.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导致Blimpl蛋白表达量的减少所引起。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limp1 转录调控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 简介:目的:探索建立一种利用核酸酶免疫试验中探针的熔解温度差异检测已知突变位点的方法.方法:目的靶基因经扩增后,5'末端标记洋地黄毒苷(digoxigenin,Dig)的等位基因探针已结合在酶标板上的扩增产物杂交,其杂交的探针-DNA二聚体的碱基错配未错配之间存在变性温度差异.选择适宜的熔解温度进行已知突变位点的检测,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标记探针进行识别、放大和结果判断.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当熔解温度为37℃时,扩增产物的加样量为5μl/孔和检测探针加入量为10pmol/孔时所测得A450值为0.800~0.923.等位基因检测探针的熔解温度为53℃,P1、P2靶DNA结合率分别为86%和16%.当P1、P2按不同比例杂合时,其结合率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r=0.9985).从8例人类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的血清标本检测中证实1例酪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VDD)突变、3例野生型,其余4例可能是杂合型突变.结论:本法具较高的检测灵敏度,且其突出的特点是能检测出标本中杂合突变所占的比例,间接反映出患者体内突变的类型和比例.这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价等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核酸酶 免疫试验 探针 熔解温度 检测 突变位点
  • 简介:目的:检测两个中国汉族人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家系中的FⅫ基因突变.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血浆FⅫ:C.,并以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FⅫ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用DNA测序仪检测FⅫ的基因突变.结果:在两个家系中共发现3种杂合型基因突变,即Gly526Asp、7142insertC和Glv542Ser.结论:上述3种FⅫ基因突变是导致中国人遗传性FⅫ缺陷的分子发病机制之一,且均为国际首次发现.

  • 标签: 凝血因子Ⅻ- PCR 突变 家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DNA的EGFR突变率和患者基线特征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择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28例发生EGFR突变。对突变患者和未突变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特点进行收集和对比。结果EGFR突变患者中,女性占比明显更高,同时CA153和CEA呈现出明显高表达,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CA153和CEA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EGFR突变的主要标志物,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外周血游离DNA EGFR突变 血清肿瘤标志物
  • 简介:目的:对1例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GT)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表型和基因诊断,并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通过血小板计数、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出血时间测定、凝血象检查和血小板聚集试验进行表型诊断;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αⅡb和β3的含量;PCR法扩增先证者基因组DNAαⅡb和β3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采用末端标记双脱氧法进行直接基因测序,对发现的突变位点采用AS-PCR法扩增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和正常人相对应的片段.结果:先证者血小板计数正常、血涂片血小板分散不聚集,出血时间明显延长,凝血象正常,对ADP、凝血酶、肾上腺素、胶原、花生四烯酸等多种诱聚剂反应低下,而对瑞斯托霉素的反应基本正常;先证者血小板表面未检测到αⅡb,β3阳性血小板仅占8%,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减弱;先证者在αⅡb基因外显子4存在C470A纯合突变,导致αⅡb氨基酸序列Pro126His(P126H)替换.父母为近亲婚配,均为该位点的杂合突变.AS-PCR排除了该突变为基因多态性的可能.结论:整合素αⅡb基因外显子4C470A(P126H)纯合错义突变是导致该患者GT的分子机制,是国际上首次报道的一种新的整合素αⅡb基因错义突变.

  • 标签: 血小板无力症 整合素αⅡbβ3 流式细胞术 突变 核酸测序
  • 简介:目的:对1例ABO正反定型不一致患者的血标本进行鉴定,并探索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血清学标准方法鉴定ABO血型,并进行血浆总体A糖基转移酶(glucanotransferase,GTA)活性测定。对ABO基因7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行PCR扩增、直接测序或克隆后测序分析。结果:本例血清学鉴定为AxB亚型;血浆总体GTA活性明显下降(效价为±);ABO基因外显子1的第2位核苷酸存在T〉C错义突变。结论:ABO基因c.2T〉C突变导致翻译起始位点被跨膜结构域或茎区域中的Met替代,从而形成N端截短的GTA的表达,进而引起此例患者AxB表型。

  • 标签: ABO亚型 启始密码子 错义突变
  • 简介:目的:探讨一例遗传性凝血因子VII(coagulationfactorVII,FVII)缺陷症家系基因突变类型。方法:检测凝血指标以明确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FVII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和其侧翼以及启动子进行分析,寻找基因突变;将含突变序列克隆入pGEMT-easy质粒载体中,对所得两条染色体相应序列分别测序,以确定不同突变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应用限制性内切酶MspI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相应基因片段进行酶切分析,证实测序所发现的突变。结果:先证者在8号外显子上有两种基因突变:11348位C→T突变和11349C→A突变。pGEMT-easy质粒克隆测序结果显示上述两种突变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为不同染色体同一编码区Arg(CGG)304Trp(TGG)和Arg(CGG)304Gln(CAG)双重杂合性突变。其父亲、母亲分别为11349位G→A和11348位C→T杂合突变;先证者的弟弟FVII基因为正常野生型;其哥哥和3个子女均为杂合性突变。PCR辅助限制性酶切证实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基因突变。结论:先证者FVII基因突变为不同染色体同一编码区Arg304Trp和Arg304Gln双重杂合性突变,此种突变类型的组合尚属首例。

  • 标签: 双重杂合性突变 Arg304Glh Arg304Trp 遗传性凝血因子VII缺陷症 基因突变 实验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外初诊时外周血细胞及骨髓原始细胞对伴有NPM1及FLT3-ITD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评估预后影响。方法以“NPM1”或“FLT3”和“acutemyeloidleukemia”检索词,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数据库,以“NPM1”或“FLT3”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检索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所有收录关于NPM1及FLT3-ITD基因突变的AML患者预后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始,截止到2018年01月31日,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Man5.3软件对所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篇文献,总纳入患者24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NPM1+/FLT3-ITD+组NPM1-/FLT3-ITD-组的AML骨髓原始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8.22,95%CI=(3.28-13.16),p=0.001。结论NPM1+/FLT3-ITD+组的AML骨髓原始细胞(%)水平高于NPM1-/FLT3-ITD-组。

  • 标签: 骨髓原始细胞(%) NPM1突变 FLT3-ITD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腹泻采取按摩联合贴敷治疗的疗效及护理方法进行系统探析。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儿科诊治的104例腹泻患儿纳入研究中,通过数字表法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每组52例。对比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及护理,探究组则采取中医按摩和中药贴敷治疗,配合相应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通过治疗及护理后,探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显著高于对比组的80.8%,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腹泻治疗中采取按摩和中药敷贴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按摩 贴敷 小儿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MRI诊断和鉴别颅内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8例颅内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以CT和MRI进行检查,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影像表现,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MRI诊断鉴别颅内肿瘤的检出率、准确率及诊断效能。结果58例患者中,幕上肿瘤37例,占63.79%,幕下肿瘤21例,占36.21%。CT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2.28%(57/58),MRI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58/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7.59%(45/58),MRI定性诊断准确率为100%(58/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MRI均能较好地定位颅内肿瘤病灶,但MRI定性准确率更高,对肿瘤性质的鉴别优于CT,更具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颅内肿瘤 CT MRI 诊断 鉴别
  • 简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提高人才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科技人才,是当前高校教学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 标签: 大学生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频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在诊断定位癫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9月本院接诊的癫痫病患90例,对所有入选者都施以视频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检查。综合分析90例病患两种方法检查的结果,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本组90例病患的视频脑电图检测痫性放电检出率为86.67%,比常规脑电图检测的55.56%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通过视频脑电图检测发现的痫样放电同步监测到有临床发作情况的病患有39例,明显比常规脑电图检查的10例多,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和常规脑电图相比,视频脑电图在诊断和定位癫痫中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诊断 视频脑电图 定位 癫痫
  • 简介:摘要耳鸣、耳聋、眩晕是临床医学中长期困扰医生和患者的三大顽症,其中耳鸣的治疗康复进展最慢。对于治疗神经性耳聋,可以采用人工耳蜗或者助听器改善患者的听力。本文对耳鸣的治疗现状进行详细的阐述,分析了美国耳鸣指南和德国耳鸣指南中的区别之处,并提出耳鸣治疗康复的相关观点,旨在为耳鸣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耳鸣 治疗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取血压观察护理所获得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我院治疗的脑出血脑梗死急性期病人,对他们平均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血压观察护理,对比护理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血压控制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予以血压观察护理可以优化血压控制,可以广泛推广于临床。

  • 标签: 脑出血 脑梗死 急性期 血压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