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构建系统、科学的高职助产专业课程体系,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医学模式的高素质助产人才开辟新途径。[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拟定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运用Delphi法通过两轮专家函询和论证进行高职助产专业课程重组,确定构建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助产专业课程体系。[结果]两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0%,100%;函询专家的判断依据系数为0.90,熟悉系数为0.88,权威程度0.89;函询专家意见协调系数5.39;构建了"两结合+四模块"高职助产专业课程体系。[结论]本课程体系改革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对进一步深化高职助产专业教学改革,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针灸和西医在治疗不同程度面神经炎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共320例,其中轻中症患者160例,重症患者160例,轻中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重症患者中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针灸治疗,重症患者采用西医治疗。结论:轻中症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较好,重症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并讨论 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孕产妇 分娩方式及喂养方式的影响。 方法: 随机从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收治的孕产妇中随机选择 120 例参与临床研究。根据产科护理的不同方式,将 120 例孕产妇平均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 n=60 例)和研究组( n=60 例)。对照组孕产妇采用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孕产妇采用全程接受学校健康教育,分别记录两组孕产妇对围产期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比较其 分娩方式及喂养方式。 结果: 研究组围产期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为 95.00%,自然分娩率为 91.67%,母乳喂养率为 80.00%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统计学意义鲜明, P < 0.05 。 结论: 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够使孕产妇更好地了解并掌握围产期相关健康知识,提高自然分娩率的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母乳喂养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积极推广或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脓毒症患者临床护理中模块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方法 :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共 50 例,时间为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12 月,在患者临床护理中,分别应用了常规护理、模块化护理干预两种模式,并以此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对应组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人数均等,各 25 例。 结果 :从两组患者 ICU 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死亡率各项指标的比较上来看,观察组对应的时间与概率值明显低于另一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P < 0.05 )。 结论 : 模块化护理干预有着较强的针对性特点,让脓毒症患者在休克、急性肾损伤等多个环节中得到了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的概率,挽救患者的生命。
简介: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生活事件、应付方式及其防御方式,以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生活事件量表(LES)、应付方式问卷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68例抑郁症患者(观察组)和6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LES总分及LES频次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退避及自责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求助及解决问题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幻想及合理化评分2组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间型及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成熟防御机制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所经历的生活事件较多,他们面对压力情景时较多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和不适当的心理防御方式,此为今后开展分析性心理治疗,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索将模块化教学方法用于中医科实习医师培养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0—2022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入院的实习生作为对照组,2021年入院的实习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理论、操作培训,观察组采用模块化教学。比较两组出科考核成绩、实习生综合评价、实习生中医技能得分。结果观察组实习生的出科理论考核成绩为(95.38±1.62)分、操作考核成绩为(92.68±1.0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90.71±1.34)分.(82.07±2.45)分(P<0.05);观察组实习生的综合评价得分为(106.65±2.85)分,优于对照组的(90.76±3.62)分(P<0.05);观察组实习生中医技能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医科实习生带教中运用模块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中医操作技能、综合评价和出科考核成绩,同时也能为临床带教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养老方式老年人能力状况的差异性及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为合理管理养老资源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选取7所养老机构、8个社区、378户居家养老的918名老年人对其养老方式选择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居家养老老年人在综合能力及4个维度上与社区和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机构养老组相比,80岁以下、有配偶、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有3个及以上子女、主要经济来源于自己或配偶、未患慢性病、综合能力完好和轻度失能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P〈0.05);80岁以上、有配偶、文盲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社区养老(P〈0.01)。结论不同养老方式老年人能力存在差异,根据老年人的基本特征和能力等级,选择合适的养老方式,提供养老服务资源,对满足老年人需求并合理利用养老资源有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