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究在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间歇导尿术对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80例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行常规留置导尿术,观察组行间歇导尿术。4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细菌计数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行间歇导尿术和膀胱功能锻炼4周后,观察组患者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尿道口有菌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6%,患者满意度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结论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间歇导尿术有助于增加患者的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维持膀胱近似生理状态,同时减少尿路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神经源性膀胱间歇性导尿应用效果,为患者康复提供基础。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治疗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0例展开研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人。观察组以常规康复护理为基础,融入间歇性导尿,对照组采取留置导尿管的方式,并且应用常规护理。每周观察一次,1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残尿量、膀胱容量、尿路感染等方面的差距。结果:观察组的残尿量以及尿路感染率较低,而尿潴留治愈率高,且数据存在统计差异(P<0.05)。结论:间歇性导尿的方式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治疗中,身体功能恢复效果良好,排尿功能比较正常,患者自理能力好,可以恢复正常生活。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研究对重症急性肾衰患者施用间歇性血液透析临床治疗并同时采用优质护理方法的价值。方法 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间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重症急性肾衰患者80 例,进行分组研究,每组40例。研究组优质护理法,参照组一半护理法。采用统计学方法t检验患者治疗前后的尿素氮水平、血液肌酐水平、内生肌酐水平数值,并分结果,利用χ2检验生存率、死亡率,计数后判定护理价值。结果 两组数值水平基本无变化,组间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死亡率数据对比,研究组较少的死亡率尽显其优势,参照组死亡率显高,本次检验结果有意义P<0.05 。结论 优质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有意义,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从而降低了患者对该病的恐惧感,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接受治疗,同时也提升了患者对临床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间歇性血液透析护理中采用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需要间歇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临床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都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临床路径应用于间歇性血液透析护理中,可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清洁间歇导尿护理在尿路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月间歇导尿患者81例,根据导尿护理模式分组,A组(改良清洁间歇导尿护理)40例,B组(常规导尿护理)41例,比较膀胱残余尿量、尿路感染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残余尿量比较,A组[(71.19±7.24)ml]低于B组[(86.21±6.73)ml](P<0.05);尿路感染率比较,A组[2.50%(1/40)]优于B组[17.07%(7/41)](P<0.05);满意度比较,A组[100.00%(40/40)]优于B组[80.49%(33/41)](P<0.05)。结论:通过实施改良清洁间歇导尿护理可显著减少膀胱残余尿量,降低尿路感染风险,提高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清洁间歇导尿护理在尿路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月间歇导尿患者81例,根据导尿护理模式分组,A组(改良清洁间歇导尿护理)40例,B组(常规导尿护理)41例,比较膀胱残余尿量、尿路感染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残余尿量比较,A组[(71.19±7.24)ml]低于B组[(86.21±6.73)ml](P<0.05);尿路感染率比较,A组[2.50%(1/40)]优于B组[17.07%(7/41)](P<0.05);满意度比较,A组[100.00%(40/40)]优于B组[80.49%(33/41)](P<0.05)。结论:通过实施改良清洁间歇导尿护理可显著减少膀胱残余尿量,降低尿路感染风险,提高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把间歇声门下吸引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月我院ICU实施机械通气的100例患者,采取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间歇声门下吸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及临床指标。结果:对照组出现VAP患者是2例, VAP发生率是4.76‰,而观察组出现VAP患者是1例,VAP发生率是2.64‰;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每日气道内吸引次数、气道粘膜损伤出血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显著的下降,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将间歇声门下吸引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患者的VAP发生率明显下降,每日气道内吸引次数、气道粘膜损伤出血次数也有所减少,除此之外,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缩短,节省住院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