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正确使用气压治疗仪器械,达到有效缓解痉挛症状。方法将住院的偏瘫中枢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使用气压治疗仪,对照组按康复方法治疗。使用两组样本后检验结果是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肢体气压治疗仪可有效改善痉挛的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尿潴留患者间歇性导尿尿管选择和使用进行系统评价,为今后临床实践中恰当应用导尿管提供有效证据。方法检索Embase、PubMed、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Database、CINAHL、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NKI、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1990年1月1日—2020年4月30日收录的关于慢性尿潴留患者间歇性导尿尿管选择和使用的RCT研究,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试验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3篇文献可纳入Meta分析。Meta分析显示,与单次使用无涂层导尿管组相比,预涂层导尿管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较低[RR=0.60,95%CI(0.48,0.75),P<0.01],但在尿道损伤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9,95%CI(0.88,1.61),P=0.25];单次/重复使用间歇性导尿管的患者在尿路感染[RR=0.98,95%CI(0.70,1.39),P=0.93]和尿道损伤[RR=1.00,95%CI(0.21,4.79),P=1.0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描述性分析结果提示,预涂层导尿管组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单次使用非涂层导尿管组,但单次/重复使用间歇性导尿管患者之间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尿潴留患者间歇性导尿实施过程中,使用预涂层间歇性导尿管或许能够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使用满意度,但尚无充足证据支持其改善尿道损伤方面的积极作用。此外,重复使用间歇性导尿管的安全性尚不能确定,后期仍需大量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此类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间歇性管饲使用率中的应用效果,为医疗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QCC活动,对本科室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间歇性管饲使用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导致问题发生的关键,制定有效的对策并积极落实,比较开展品管圈前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间歇性管饲的使用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科室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间歇性管饲使用率由改善前15.15%(5/33)提高至35.29%(12/34),患者满意度由87%提升到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圈内成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间歇性管饲使用率,帮助间歇性管饲技术在临床推广应用,让更多患者受益。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喂养方式在早产儿喂养中的不同效果,探讨适合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疾病康复的喂养方式。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重力滴注和常规鼻饲推注。记录其在住院期间胎粪排净时间、吸吮动作建立时间、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直接哺喂母乳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直接哺喂母乳时间方面,两组无统计学意义;但重力滴注组与普通推注组在胎粪排净时间、吸吮动作建立时间、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相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力滴注法优于常规鼻饲法,其可改善胃肠对营养的耐受性,提高早产儿喂养质量及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间歇缺氧对心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间歇缺氧组,每组10只。间歇缺氧组置于低氧舱中制备间歇缺氧模型。常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实验干预12周。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试剂盒检测心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结果显示与常氧组相比,间歇缺氧组心肌具备明显的损伤特征,血清LDH、CKMB升高,心肌MDA含量增多,SOD含量减少。结论:慢性间歇缺氧对心肌造成一定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