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设置专职监测护士对视频脑电工作的影响,提高视频脑监测成功率及护理质量。方法2014年1-6月未设置专职监测护士时收入的73例患者,与2014年7-12月设置专职监测护士后收入的75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设置专职监测护士后收入的75例患者,脑电图监测记录阻抗水平降低,读谱数据中高切、低切范围增宽,更能接近标准水平。对患者发作时护理更为精准,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增加服务满意率。结论设置专职监测护士对开展视频脑监测工作尤为重要,自患者入院便由专职监测护士收容,采集护理病史,了解发作规律及形式,观察受监测者情绪、作息等并给予干预,使患者在检查监测中获得全方位护理。

  • 标签: 专职监测护士 视频脑电图监测 护理
  • 简介:Thumper心肺复苏是依照美国心脏学会1987年所制定标准设计,为世界各地急救医疗中心及医院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使用,近年来此机器已逐渐引入国内应用。我科于1999年5月引进美国林比罗特公司的1005型Thumper心肺复苏,在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时,它代替了以往的徒手操作。该机器符合心肺复苏术的最初处理原则,将心肺

  • 标签: 心肺复苏器 心跳呼吸骤停 按压深度 心肺复苏术 机器 处理原则
  • 简介:目的:应用鼻内镜下凝止血术治疗常规鼻腔填塞无效的鼻腔后部出血效果及其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常规鼻腔填塞止血无效的鼻出血患者采取鼻内镜下凝止血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鼻出血一次止血成功,成功率91%.结论:鼻内镜下凝止血术具有迅速、准确、患者痛苦少、鼻腔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鼻出血治疗的重要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鼻内镜 电凝止血术 治疗 鼻腔后部出血 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滴水双极凝镊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例在我院行择期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应用超声刀结合滴水双极凝镊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治疗,应用超声刀结合普通双极凝镊对照1组患者实施治疗,应用超声刀结合传统结扎方法对照2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发现甲状旁腺的枚数、术后1天、7天、1月、3月甲状旁腺素水平和血钙值。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1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与对照2组患者比较更短、出血量更少,P<0.05。研究组术中发现甲状旁腺的枚数较参对照2组多,P<0.05,与对照1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为3.7%,低于对照1组患者的18.5%和对照2组的38.5%,P<0.05。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结论滴水双极凝镊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保护患者甲状旁腺功能。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交流电激诱发心室颤动和机械性心肺复苏模型,并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20只,应用自主开发研究的心跳骤停和复苏机械装置,持续交流电经右心室内膜致颤。在8min心室颤动后,开始给予6min的心肺复苏,包括200次/min的机械胸外按压和100次/min的同步机械通气。随后双向波经胸体外除颤。结果:14只大鼠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率为70%。刺激后所有大鼠立刻出现心室颤动。3min的刺激停止后动物持续表现为室颤而没有自发转复心律现象。心肺复苏期间恢复自主循环组其冠状动脉灌注压恒定在24mmHg左右。显著高于未能恢复自主循环组。大部分大鼠在6min复苏后电击除颤有效恢复自主循环。实验结束后常规解剖未发现器官机械性创伤。结论:本大鼠交流电诱发心室颤动和心肺复苏模型,有效性和安全性高,可最大限度减少实验的误差,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 标签: 心肺复苏 心室颤动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宫腔镜切术联合孕激素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段2017.11-2018.4,研究对象我院接收的54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抽签法分观察组(宫腔镜切术联合孕激素)与对照组(开腹手术+常规疗法)各27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CA125水平、疼痛阈值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术前CA125水平及疼痛阈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A125水平疼痛评分低;手术时间、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受孕成功率高,复发率低,P<0.05。结论: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宫腔镜切术联合孕激素治疗能提高整体疗效且改善预后效果。

  • 标签: 宫腔镜电切术 孕激素 早期子宫内膜癌 不良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二次经尿道切加术中粘膜下注射吡柔比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首次接受电切术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每周进行1次灌注治疗,6周后延迟至每月1次,治疗1年,观察组术后5周左右进行二次经尿道切加术中粘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后续治疗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情况,以及大量出血、切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都取得了成功,膀胱肿瘤切除率达到了100%,在随访期间内,观察组仅有8例患者复发,占2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48.57%)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切术相比,二次经尿道切加术中粘膜下注射吡柔比星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同样安全、有效,肿瘤的复发率更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二次经尿道电切 粘膜下注射 吡柔比星 表浅性膀胱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