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以便正确处理。方法对30例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30例病人中,年龄>59岁21例(70.0%),其中男性24例(80.0%),合并高血压25例(83.33%),合并动脉硬化23例(76.6%),合并高脂血症16例(53.33%)。发病时以突发胸腹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可呈休克样表现,但血压反而升高或正常,四肢血脉搏不对称,新出现主动脉瓣返流杂音及主动脉分支部位或相应脏器的急性缺血表现,CT、彩色超声心动图、MRI可提供主动脉夹层诊断的可靠证据。结论提高对主脉夹层的认识,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早期诊断 治疗 影像学检查
  • 简介:目的分析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就诊于阜外医院并经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确诊为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收集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并分析有无高血压病史以及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入选74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平均年龄52.47岁,男性65例(87.8%)。合并高血压病史53例(71.6%),与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比较,其平均年龄、性别比例、体重指数、个人史、入院重要生命体征、临床表现、主要实验室检查及药物、手术治疗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入院后接受腔内修复手术治疗的患者45例(60.8%),入院时白细胞计数(13.1±4.6vs.10.7±4.3×10^9/L,p=0.035)显著高于未接受腔内隔绝术患者,其他临床资料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高血压仍是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但主动脉夹层发病后呈现的临床特征与无高血压病史者无显著差异。腔内隔绝术已成为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较常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 手术 腔内隔绝术
  • 简介:对于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研究支持其为一种活动性病变过程,但是前瞻性随机试验尚未揭示药物治疗能够预防疾病的进展在主动脉瓣狭窄和高血压成年患者中,药物治疗应该从小剂量开始,必要时逐渐增加剂量在慢性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中降低后负荷的一项随机试验未能显示出治疗的有益作用。针对该病变而采用降低后负荷的治疗仍然存有争议

  • 标签: 主动脉瓣疾病 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 前瞻性随机试验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药物治疗 病变过程
  • 简介: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不常见但可潜在危及生命的疾病。在美国(人口约为2.4亿),每年至少发生6000例,但准确数字难以确定,因为许多病例未被诊断。在大系列的尸解研究中,其流行率为0.2%-0.8%。主动脉夹层的最高发生率在60-70岁年龄组,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40岁以下的主动脉夹层最常见于马方综合征的患者及孕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Β阻滞剂 粘合技术 人工血管内支架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阜外医院2004年6月~2007年12月内科住院治疗的19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按年龄、性别、Stanford分型分析临床特征,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主动脉夹层预后的影响因子。结果年轻患者(〈60岁)左室舒张期内径(52.3.4±6.6VS49.2±6.6,P〈0.01)、白细胞计数(11.08±5,18VS8.96±4.72,P〈0.01)显著高于老年患者(≥60岁)。StanfordB型患者的舒张乐水平(80.2±17.0VS69.5±15.2.P〈0.01)和支架治疗率(24.8%VS0%,P〈0.01)显著高于A型患者;A型患者心率(84.0±15.4、’s75.3±15.2.P〈0.01),血白细胞计数(11.77±4.90VS9.85±5.14,P〈0.05),高敏CRP值(12.5±4.90VS9.64±5.35,P〈0.01)和外科手术治疗率(17.7%VS4.4%,P〈0.01)显著高于B型患者。男性患者BMI(25.8±3.16VS23.4±34.33,P〈0.01)、舒张压水平(78.1±17.4VS70.1±13.9,P〈0.05)及左室舒张期内径(52.1±6.23VS47.9±8.45,P〈0.01)显著高于女性,女性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显著高于男性(63.3%VS39.5%,P〈0.05)。分型、性别与预后显著相关。Logistic多元同归调整多个危险因素后发现,女性患者死亡危险性显著增加(OR4.387,95%CI1.47~13.03,P=0.008),而舒张压升高对预后具有保护作用(OR0.937,95%C10.901~0.975,P:0.001)。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年龄、分型、性别不同,其临床特征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年龄、分型、性别及舒张压水平是预后相关因素,其中女性、舒张压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穿透性主动脉硬化性溃疡(PAU)常见及少见临床表现。方法根据PAU发生的部位、形态和数量,分析13例PAU患者相应的临床表现。结果13例PAU中,常见临床症状是:胸背部或上腹部疼痛9例,胸闷、气短6例,头晕、黑视2例,左上肢无脉2例,偏瘫1例,下肢无力2例。少见临床症状是:咯血1例,进食哽咽感1例。常见临床体征及检查异常是:主动脉增宽6例,胸腔积液5例,心包积液2例,透视下左侧支气管上翘1例,主动脉瓣杂音1例。结论PAU的临床表现各异,高危人群应警惕PAU存在的可能。

  • 标签: 穿透性主动脉硬化性溃疡 临床表现 咳血 吞咽困难
  • 简介:目的探讨青少年或成人主动脉缩窄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北京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从2010年5月至2013年9月共治疗青少年或成人主动脉缩窄37例,男30例,平均年龄26.97±10.76岁。手术方法主要有缩窄段切除+人工血管替换术、介入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和杂交技术。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发生1例双下肢轻瘫。无二次开胸止血、脑卒中、心衰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24个月,无死亡,无支架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青少年或成人主动脉缩窄病变复杂,合并症多,其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若需同期手术处理的其它心血管疾病,杂交技术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

  • 标签: 主动脉缩窄 杂交 支架 旁路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术(David手术)对于急性A型夹层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其临床疗效研究。方法从2016年至2017年,8例急性主动脉A型夹层患者在我院行了DavidI手术,均行David手术。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6岁,全部为男性。1名患者进行了单纯David手术,1例患者进行了半弓替换,2例患者进行了杂交全主动脉弓置换,其余4名患者进行了全弓替换。平均随访时间为24±6月观察David手术治疗主动脉A型夹层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无30天内死亡及随访期间死亡;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41.305(189±37)min;心肌阻断时间111-219(144±37)min,术后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4-49(21±13)月,随访期间无患者需再次手术及死亡,主动脉瓣无反流3例、少量反流4例、中量反流1例。结论David手术为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年轻主动脉夹层患者提供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治疗选择。目前我们的数据表明这一方法是安全可行的对于有经验的心脏中心这一术式用于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其近中期瓣膜相关事件很少见,主动脉瓣功能在近期随诊中表现稳定。

  • 标签: 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术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主动脉-右心房分流技术减少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和分流手术的技术难点与要点。方法回顾我院1989年4月至2005年12月的515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术,术中发生根部出血或预防性应用主动脉根部-右房分流112例。总结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平均输入血液制品量,二次开胸止血比率及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112例主动脉根部-右房分流中男性91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0±12.8)岁,体重(51—95)kg,平均(69±10.6)kg。在完成分流后,所有患者主动脉根部均得到充分止血,术后胸腔引流量400—1340ml,平均(848±271)ml。平均输血(750±250)ml,血浆(370±230)ml。3例因主动脉远端吻合口渗血行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3个月因血管移植物感染死亡外,余患者均存活。出院前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主动脉根部与右心房间无血流流动。超高速CT(UFCT)检查显示主动脉根部有血栓形成。结论主动脉.右心房分流技术操作简单,可以有效减少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出血,显著改善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的临床效果,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费用。

  • 标签: 动脉根部-右心房分流 主动脉根部替换术 主动脉外科
  • 简介:自2002年进行了世界上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transcatheteraorticvalveimplant,TAVI)治疗主动脉狭窄,世界各地的研究均表明:对于无法进行外科主动脉瓣膜置换(aorticvalvereplacement,AVR)或外科AVR手术存在高风险的患者,这项新技术是安全有效的。尽管进行TAVI手术的多为高风险患者,但手术成功后30d生存率高于90%,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 主动脉瓣 并发症
  • 简介:主动脉夹层是致死性很高的大血管疾病,其典型的组织学特征是主动脉中层退行性变。由于对主动脉壁退行性变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尚缺乏有效预防主动脉夹层形成、进展和破裂的措施。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敲除动物的广泛应用,使主动脉夹层的分子机制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就近年来主动脉夹层分子机制的进展作简要综述。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退行性变 分子机制
  • 简介: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是最常见的严重主动脉疾病,年发病率为(5-30)例/10万人,在美国每年约有1万例[1]。我国尚缺乏有说服力的发病率资料.但由于高血压控制率低,实际发病率可能高于美国。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快速诊断 腔内修复
  • 简介:主动脉瘤腔内修复主要依靠放射显像技术进行术前监测、术中处理和术后随访.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血管造影在不同的治疗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通常一种成像方式通过提供补充信息来支持另一种成像方式.多种影像学检查的数据必须综合成一个连贯的计划才能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和随访.本文拟对目前主动脉瘤影像检查方面已经确定和正在更新的经验进行总结.

  • 标签: 主动脉瘤 血管 腔内手术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开窗支架型血管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AAA)的初步结果。方法4例合并严重疾病无法行开放手术的近肾AAA患者,根据术前CT数据定制个体化开窗支架型血管。于全身麻醉下置人此支架型血管并置入肾动脉支架。结果术后即时造影示各分支血管血流通畅,支架形态良好,两例有少量近端I型内漏。术后3个月复查4例患者支架形态正常,两例I型内漏均消失,但另一名患者出现Ⅱ型内漏。结论应用个体化开窗支架型血管治疗近肾AAA近期效果良好。

  • 标签: 开窗支架型血管 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瘤
  • 简介: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arteritis,TA)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多见于年青女性,因受累血管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在发病初期症状多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全身不适,易疲劳、低热、出汗、胸闷,往往被漏诊或误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1例曾在当地医院误诊为“风湿性心瓣膜病”的累及主动脉瓣的多发性大动脉炎老年女性患者,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多发性大动脉炎 误诊 老年人 女性 瓣膜病变
  • 简介:先天性主动脉弓发育不良是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可累及弓横部近段、弓横部远段、峡部。该文报道了一例以颈部异常搏动包块、右上肢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疑似大动脉炎的先天性主动脉发育不良的罕见病例,有助于完善对主动脉狭窄病因的鉴别及认识。

  • 标签: 先天性主动脉弓发育不良 主动脉狭窄 大动脉炎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各种因素,确保医学检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方法总结实际工作中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对如何控制好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提出了具体的措施。结果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检验结果的正确性需要对各因素进行相应的控制。结论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对检验结果有重要的影响,相关医护人员应重视分析前质量的工作,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 标签: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 相关因素 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三台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可比性,为本实验室不同检测系统检验结果的一致性提供依据。方法仪器精密度测定用同一标本在分别在三台仪器上重复检测20次,计算CV值;比对试验选择参加室间质评成绩优秀的仪器作为比对仪器,另外两台仪器作为试验仪器,每天采集8份新鲜抗凝全血样本分别在三台仪器上进行检测,连续进行5d。结果三台血细胞分析仪的精密度均符合要求。两台试验仪器与比对仪器之间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75,比对仪器的相对偏倚均在允许范围内。结论临床实验室同一检测项目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系统时,应进行比对及偏倚评估,判断其一致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比对分析 偏倚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甲亢的临床特点,总结经验,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老年甲亢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40%;症状以心悸、消瘦多见。结论:老年甲亢起病较隐匿,缺乏其他高代谢症侯群及神经应澈性增高症状,易漏诊或误诊。

  • 标签: 老年人 甲亢 临床特点 老年甲亢 临床分析 高代谢症侯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