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升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我院2015年6月开展QCC活动前后各1年医院医务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医院感染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率及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医院手卫生依从率(97.88%)显著高于未开展前(7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1.18%)显著低于开展前(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VAP发生率(2.35%)、CA-UTI发生率(2.41%)、CR-BSI发生率(2.56%)显著低于开展前的10.77%、12.50%和1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QCC活动后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评分显著高于开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QCC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参与医院管理的积极性,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质量。
简介: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QCC)在提高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将QCC活动开展前使用静脉留置针的586例患者作为QCC前组,QCC活动开展后的637例患者作为QCC后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结果活动开展前586例患者中348例由我科低年资护士操作,穿刺成功率为86.49%,明显低于高年资护士,与高年资护士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活动开展后低年资护士穿刺成功率提高到95.24%,与开展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活动后留置针保留时间明显长于QCC活动前,留置针使用率明显高于QCC活动前,敷贴下气泡、皮肤发红、敷贴卷边等发生率明显低于QCC活动前,与开展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促进了低年资护士穿刺技术的提高,同时还提高了留置针留置的时间和使用率,降低了敷贴不良情况发生率,对促进护理技术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简介:目的大动脉炎(Takayasuarteritis)是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血管炎性疾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是体内重要的细胞因子,本研究通过分析其在血浆中的水平探讨其与大动脉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入选大动脉炎患者45例,对照组为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0例健康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测定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浆中TNF-α水平。结果活动期大动脉炎患者血浆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非活动期大动脉炎患者显著升高。中重型、难治性大动脉炎患者血浆TNF-α也明显升高。结论血浆TNF-α水平可作为判断大动脉炎活动性、监测病情的血清学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