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小肠类器官是体外研究肠道上皮最好的工具,应用前景广泛,然而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研究报道。目的:在国内建立并优化小肠类器官培养技术,为小肠上皮细胞的基础研究提供平台。方法:常规培养L-WRN细胞,收集含不同浓度胎牛血清(FBS)的条件培养基。处死6~8周龄C57BL/6小鼠,自末端回肠起取约15cm肠段,纵向剖开,EDTA法分离、收集隐窝上皮,以基质胶包埋多聚化后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L-WRN条件培养基,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出芽情况,待出芽达一定长度后,重新包埋传代培养。结果:与含20%FBS的L-WRN条件培养基相比,含10%FBS的条件培养基更有利于小肠类器官的体外培养。条件培养基浓度为10%、15%、20%、25%、30%均可促使小肠类器官形成,15%条件培养基的出芽率最高。结论: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成功建立了小肠类器官培养技术,并发现15%L-WRN条件培养基(含10%FBS)更有利于小肠类器官出芽。

  • 标签: 小肠类器官 原代细胞培养 L-WRN细胞 培养基 条件性 隐窝 干细胞
  • 简介:虽然胃癌的发生率死亡率近年来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仍在世界上肿瘤致死的原因中占第二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否通过根除Hp来降低胃癌发生危险性始终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筛查胃癌高危人群以期早期诊断,识别胃癌的危险因素也一直是实施干预策略的主要目标。本文对Hp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胃癌 幽门螺杆菌 根除治疗 预防
  • 简介:自1906年Hemmeter应用X线摄片显示出消化性溃疡所致胃壁缺损口的影像以来,X线钡餐检查在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而纤维胃镜的问世则使X线检查的诊断作用面临挑战,这也促使人们不断改进X线钡餐检查的方法以提高诊断率.气钡双对比造影有助于显示黏膜细微改变,可以检查出以往难以明确的"线形溃疡"溃疡愈合期的黏膜改变.但需要指出的是,质量较差的双对比相不仅无助于确定溃疡性病变的性质,且易导致误诊漏诊.

  • 标签: 龛影 消化性溃疡 诊断 X线征象 胃窦 胃壁
  • 简介: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贲门癌的发生有直接的联系,尽管对个体期望寿命值无明显影响,癌变率相对较低,但却给患者的心理经济造成很大负担。目前关于Barrett食管的诊断治疗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美国、英国胃肠病学会和我国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分别于近期更新了Barrett食管的诊治指南。本文根据美国、英国和我国的Barrett食管最新指南,介绍Barrett食管诊断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比较各指南关于Barrett食管诊治的异同点。

  • 标签: BARRETT食管 诊断 治疗 指南
  • 简介:背景: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主要参与对DNA损伤的反应,caspase-3主要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两者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PARP-1caspase-3在结直肠腺瘤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9例结直肠腺瘤、70例结直肠腺癌10例癌旁黏膜石蜡包埋标本中PARP-1caspase-3的表达,分析腺瘤腺癌组织中两者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腺瘤腺癌组织中,PARP-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结直肠黏膜(55.9%82.9%对20.0%,P〈0.05),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结直肠黏膜(33.9%28.6%对100.0%,P〈0.05)。结直肠腺瘤中,PARP-1的表达与腺瘤数目相关,caspase-3的表达与上皮内瘤变程度相关;结直肠腺癌中,PARP-1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ARP-1与caspase-3在结直肠腺瘤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PARP-1caspase-3在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有重要作用,两者联合检测对结直肠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结直肠肿瘤 腺瘤 腺癌
  • 简介:机械通气治疗时,由于建立人工气道损坏了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废弃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滤过作用,加上病人病情重,抵抗力低,极易发生感染,预防机械通气时发生院内感染是机械通气成功的重要保证,在许多环节上应当注意。

  • 标签: 机械通气治疗 院内感染 预防 护理 上呼吸道 防御功能
  • 简介:胃肠动力疾病的病理生理研究是临床药物研制的基础.近年研究证实,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CNS)、自主神经系统(ANS)、肠肌间神经丛(ENS)、胃肠道平滑肌等每一水平或相互间的功能障碍有关.这些组织结构的功能依赖于各种神经递质体液因子的释放而建立联系,各种递质信使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

  • 标签: 胃肠动力疾病 药物治疗 作用机制 胃肠动力药
  • 简介: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iccarcinoma,PHC)的治疗是现代医学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全球每年新发PHC约26万例,我国约占其中的近1/2,在我国及东南亚地区,PHC发病率约为欧美国家的5~10倍,其男性标准化死亡率达14.52/10万,女性标准化死亡率为5.61/10万[1].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CARCINOMA 标准化死亡率 诊治 生化检验技术 治疗手段
  • 简介:新辅助治疗是指在成功的术后辅助治疗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术前辅助治疗,作为胃癌食管癌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其目的在于增加手术切除肿瘤的可能性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包括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疗新辅助放化疗。

  • 标签: 胃肿瘤 食管肿瘤 肿瘤辅助疗法 存活率
  • 简介:自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在江西井冈山召开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制订了《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以来,至今已有6年。在此期间,国内外有关慢性胃炎的研究日新月异,因而第二届全国慢性胃炎共识会议的召开非常及时。

  • 标签: 慢性胃炎 防治 诊断 消化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 共识意见
  • 简介:随着国家法律建设的不断健全,人们的法律知识医学知识的不断普及,全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强化。病人对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旦病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病人就会利用法律来寻求保护,这不仅会追究医院或医护人员的法律责任,往往还涉及到赔偿问题。面对不断出现的医疗纠纷,增强法律意识,特别是增强与护理有关的法律意识,已是摆在广大护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 标签: 护士 法律意识 法律建设 医疗纠纷 合法权益
  • 简介:目的比较超声内镜(EUS)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诊治的65例胆总管扩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EUS、MRCP检查结果,比较两者对胆总管下段结石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65例患者中,经手术或ERCP证实合并胆总管结石56例,EUS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准确率分别为93.8%83.1%,敏感性分别为94.6%85.7%,特异性分别为88.9%66.7%。通过计算Youden指数,JEUS=0.89;JMRCP=0.76,说明EUS在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要髙于MRCP。结论EUS诊断胆总管结石较MRCP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髙的优势。

  • 标签: 超声内镜 胆总管结石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 简介:自从澳大利亚学者WarrenMarshall于1983年首次从胃黏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以来,人们对幽门螺杆菌与胃部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验室研究。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H.pylori感染是胃、十二指肠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MALT淋巴瘤等)的主要病因或重要致病因子。1994年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认为H.pylori是胃癌重要原因之一,但其确切的致病机理仍不清楚。1997年4月在广州召开的第二届幽门螺杆菌学术研讨会上,国内外知名的消化病专家经过充分的交流讨论,对有关问题达成了初步的共识:认为H.pylori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活动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重要致病因子.可能是胃癌的协同致病因子。

  • 标签: 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 幽门螺杆菌 H.PYLORI感染 细胞增殖 MALT淋巴瘤 慢性活动性胃炎
  • 简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是指胆管(或)胰管括约肌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对于Ⅲ型SOD患者是否需行内镜下Oddi括约肌测压或括约肌切开治疗一直持有争议。此类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并发症风险高,尤其是ERCP术后胰腺炎。EPISOD研究更新了人们对Ⅲ型SOD的认识。最新颁布的罗马Ⅳ共识已摒弃Ⅲ型胆型SOD的诊断,并重新制订了胆型SOD的分类,目前不推荐此类患者行Oddi括约肌测压括约肌切开术。本文着重对SOD尤其是Ⅲ型SOD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一阐述。

  • 标签: 奥狄括约肌功能障碍 测压法 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 罗马Ⅳ共识
  • 简介:目的观察α-干扰素CD3AK细胞阻断慢性乙型肝炎演变为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方法61例CHB分为A、B两组,A组31例用IFn-α3Mu深部皮下注射,第一月每日1次,第2~6月隔日1次;CD3AK每周1次静滴,12次为一疗程;B组30例用辅助对症治疗.治疗后6月检测血清ALT,HBeAg,抗-HBe,HBVDNA,AFP,蛋白电泳,B型超声,CT扫描,连续观察10年.结果A组ALT复常,HB以g阴转,抗-HBe阳转,HBVDNA阴转,分别为80.6%,48.3%,45.2%51.6%;B组分别为67%,10%,6.7%6.7%;A组肝硬化,HCC发病率分别为3.2%0%,B组为33%16.7%.结论HBV是LC、HCC的主要病因,抗病毒免疫治疗不仅是治疗CHB的有效方法,而且是阻断CHB演变为LC、HCC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Α-干扰素 CD3AK阻断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细胞癌
  • 简介:背景:目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症状重叠现象尚缺乏深入研究认识。目的:比较有无重叠症状的FD患者在消化不良症状学发病机制方面的异同点。探讨FD患者产生重叠症状的可能原因。方法:根据罗马Ⅱ标准问卷调查结果将120例FD患者分为有重叠症状(食管、肠道肛门直肠症状)无重叠症状组。分别行消化不良症状学(严重程度、症状分型等)精神心理状态(Zung焦虑自评量表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以及多导胃电图检查、放射性核素法或不透X线标志物法固体胃排空测定、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结合胃内压测定心率变异性分析,分组比较检测结果。结果:62.5%的FD患者有重叠症状。有无重叠症状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学、胃壁肌电活动、固体胃排空功能、胃敏感性容受性功能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重叠症状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比例显著高于无重叠症状者(P〈0.05)。结论:有无重叠症状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学病理生理机制相同.提示两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的诊治原则措施相似。异常精神心理因素可能是重叠症状产生的原因之一。

  • 标签: 消化不良 功能性 重叠症状 症状学:发病机制
  • 简介:消化性溃疡(PU)泛指胃肠道黏膜在某些情况下被消化液消化而造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由于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最为常见,故一般所称的PU即指GUDU.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PU 内镜诊断 PU 消化液 胃肠道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