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是国内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不仅适用于手术,还可实施术后镇痛治疗。但硬膜外腔麻醉常可遇到麻醉效果欠佳的情况,对这类病人施行术后硬膜外镇痛,其效果又会如何?尚不了解。为探索这个疑问,本文对硬膜外腔麻醉效果欠佳的病人,术后仍然予以施行术后镇痛,观察和探讨其术后镇痛的有效性,以及其最佳镇痛方案

  • 标签: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术后镇痛 阻滞效果 芬太尼 术后硬膜外镇痛 吗啡
  • 简介:为了不断提高广大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者管理技能,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推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经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初级卫生保健分会主办、上海创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全国社区卫生服务评估研讨会暨讲习班”[项目编号:2009—15—02—132(国),10个学分],定于2009年5月22日-24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届时邀请全国著名专家教授进行授课并就相关专题展开研讨。

  • 标签: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讲习班 评估 中华预防医学会 持续健康发展
  • 简介:术后硬膜外腔一次性吗啡镇痛的效果确切,经济方便,但镇痛时效有限,副作用较多。为增强吗啡的镇痛时效,我们在小剂量吗啡中加入地塞米松,作一次性硬膜外腔注射以施行术后镇痛,同期取单纯吗啡硬膜外腔注射组病人进行比较,以验证吗啡加用地塞米松是否具有强化效果问题。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地塞米松 术后 硬膜外腔镇痛 吗啡镇痛 临床研究 病例分析
  • 简介:静脉麻醉是小儿手术最常用而有效的麻醉方法。氯胺酮是小儿最常用的静脉麻醉药,但容易引起眼压增高,由此可能促使正常眼组织移位,带来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从而限制了氯胺酮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应用。鉴于静脉麻醉药泾丁酸钠有降低眼压的作用。为此,我们试图将羟丁酸钠与氯胺酮复合施行静脉麻醉,观察其麻醉前和麻醉后的眼压变化,企图找出一种既能获得满意麻醉效果,又可使眼压保持正常范围的小儿眼科手术麻醉方法。今将观察结果与评价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羟丁酸钠 氯胺酮 高眼内压 静脉麻醉药 拮抗 小儿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氯普鲁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的硬膜外腔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手术产妇10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硬膜外腔注射单纯的3%氯普鲁卡因;B组在硬膜外腔注射3%氯普鲁卡因加入芬太尼1.5μg/ml复合液;C组在硬膜外腔注射3%氯普鲁卡因加入芬太尼2.0μg/ml复合液;D组在硬膜外腔注射3%氯普鲁卡因加入芬太民2.5μ/ml复合液。分别观察和记绿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麻醉效果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的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D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麻醉效果在A组,优者占40%,良占60%:在B组优占60%,良占36%,差占4%;在C组优占92%,良占8%;在D组优占96%,良占4%。四组新生儿娩出后Apgar5min评分均大于7分.未见新生儿窒息。结论:氯普鲁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的硬膜外腔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阻滞作用时间延长,麻醉效果增强,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氯普鲁卡因 芬太尼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剖宫产术 复合芬太尼 硬膜外阻滞
  • 简介:目的:观察丁丙诺啡硬膜外腔术后镇痛的效果与副作用。方法:选择40例中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于术毕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含丁丙诺啡3μg/3kg的生理盐水4ml;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4ml。观察其镇痛效果与副作用。结果:观察组的术后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完全无痛率高,持续时间长达15.23±7.64h,但副作用也明显增多。结论:丁丙诺啡硬膜外腔术后镇痛的效果确切,镇痛时间长,副作用发生率较高,需加强防治。

  • 标签: 丁丙诺啡 硬膜外腔 术后镇痛 上腹部手术 生理盐水
  • 简介:目的:观察胸腔手术术毕前施行肋间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3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A组)及肋间神经阻滞合并静脉镇痛组(B组),各为15例。A组术后利用静脉输注泵,按2.5ml/h持续泵入芬太尼复和液(芬太尼15μg/ml+咪唑安定0.3mg/ml)。B组于开胸前用0.5%布比卡因阻滞切口上下5个肋间神经,并于术后利用静脉输注泵按2.5ml/h持续泵入芬太尼复合液(芬太尼10μg/ml+咪唑安定0.3mg/ml)。定时点用视觉模凝评分法(VAS)评定疼痛程度;测定HR、MAP、血气PaO2及PaCO2;测定用力肺活量(FVC)和第一秒用力呼出气量(FEV1)。结果:A组病人术后3h及6h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B组病人术后3h、6h的FVC和FEV1显著高于A组(P<0.01及P<0.05)。A组病人入监护室即刻的PaO2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开胸前施行肋间神经阻滞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并明显发送通气功能。

  • 标签: 肋间神经阻滞 胸腔手术 术后镇痛 布比卡因 芬太尼 咪唑安定
  • 简介:抗胆碱药是术前常规用药,取其有效抑制腺体分泌,防止喉支气管痉挛,抑制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减低胃肠道张力、过分蠕动和痉挛等有利作用。目前又有新型抗胆碱药“长托宁”问世,其最大特点是对M型胆碱受体具有高效选择。本文以该药替换阿托品作为常规术前用药,以期获得更好的抗胆碱能效果。今报告临床观察结果如下。

  • 标签: 麻醉前用药 长托宁 阿托品 分泌物量 抗胆碱能
  • 简介: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EM)是一种新型μ受体激动剂,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短,苏醒快,作用可被纳洛酮拮抗,异氟醚具有麻醉诱导及苏醒快,致吐作用轻,循环稳定,扩张冠状动脉,肌肉松弛良好等优点。本文将瑞芬太尼辅用于异氟醚吸入全麻,观察瑞芬太尼与异氟醚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报告如下。

  • 标签: 瑞芬太尼 异氟醚吸入 全麻 苏醒 效果观察 Μ受体
  • 简介:目的:在整形外科局部麻醉手术中,比较病人自控镇静技术(PCS)与麻醉医师控制镇静技术(ACS)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择期整形个科手术,采用局部麻醉辅助镇静技术,ASAⅠ~Ⅱ,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麻醉医师控制镇静技术,即在手术开始前分别给予镇静镇痛药,负荷剂量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0.05μg/kg和氯胺酮0.3mg/kg;根据镇静深度,按需逐步减量法间断使用上述三种药物。P组采用病人自控镇静技术,镇静药配方包括咪达唑仑、芬太尼和氯胺酮;负荷量1ml(含咪达唑仑0.4mg,芬太尼4μg和氯胺酮2mg),泵输速度200ml/h,病人自己按组给药以达到满意的镇静深度,初始锁定时间为0,待咪达唑仑用量达0.1mg/kg后,锁定时间设为2min。术中观察生命体征及镇静评分(SS),记录有无低氧血症、呼吸暂停以及术中、术后24h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术中镇静镇痛效果均满意,用药量基本相同。P组用药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按组次数在3-438次之间。术中P组的镇静深度平均为3.5分,A组平均为4.5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P组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结论:PCS与ACS用于整形外科局部麻醉手术均可取得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但PCS能实现个体化用药,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可有效减少和避免术中镇静过量或不足,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新型个体化给药模式。

  • 标签: 病人自控镇静 术中 麻醉医师 咪达唑仑 镇静深度 局部麻醉
  • 简介:瑞芬太尼(remifentanil)是哌啶衍生物,属芬太尼类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作用起效迅速、在体内1min左右即达到血-脑平衡等特点。静脉输注的镇痛作用满意,停药后10min内自主呼吸可基本恢复。瑞芬太尼与各种麻醉药能产生协同作用,用于颅脑外科手术中,利于麻醉浓度的调整,便于神经外科医师评估颅脑手术后的病情。

  • 标签: 瑞芬太尼复合液 颅脑手术 维持麻醉 丙泊酚 芬太尼
  • 简介: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神经性耳聋的听力恢复效果。方法:选择30例病程3个月~7年的神经性耳聋患者,应用1%利多卡因10ml+维生素B12500μg复合液施行SGB治疗,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结果:30例中经SGB一个疗程治疗,其中25例基本治愈;3例经2个疗程治疗,症状基本消失;2例病程较长,恢复较慢,但症状也明显改善。结论:采用SGB治疗神经性耳聋,听力恢复快,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病人容易接受。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治疗 神经性耳聋 利多卡因 维生素B1 血管扩张
  • 简介: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效果。方法:将60例凝行剖宫产的健康产妇随机等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组。CSEA组用260腰穿针通入18GTuohy针进入蛛网膜下腔,注入0.5%重比重布比卡因0.2mg/kg。然后硬膜外置管。EA组常规硬膜外穿刺置管,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两组麻醉平面均调至T8水平。结果:达到T8时间,CSEA组比EA组显著缩短(P<0.01),骶神经阻滞不完善率EA组明显高于CSEA组(P<0.05),产妇低血压发生率,CSEA组为16%,EA组为12%(P>0.05),2min新生儿评分CSEA组9.2±1.4,EA组8.9±2.2(P>0.05),两组均未发生术后头痛。结论:CSEA兼有腰麻(SA)和EA的优点,适用于剖宫产术。

  • 标签: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剖宫产 布比卡因 利多卡因 蛛网膜下腔
  • 简介:目的:观察红细胞回收仪对细菌污染血液的清洗效果。方法:选择15例出血量大的无菌手术病人,通过红细胞回收仪采集术野积血,经清洗处理后将大部分血液回输给病人。留取处理血液200~300ml,从中取血样5ml(血样I)造行细菌培养,在余血中加入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然后再进行洗涤,并按清洗液容量分成两组,I组清洗液量为1000ml(共10例);Ⅱ组清洗液量为1500ml(共5例)。采集洗涤后的红细胞悬液5ml(血样Ⅱ)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所有病人血样I的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两组病人血样Ⅱ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培养均为阴性,但大肠杆菌培养全部为阳性。结论:红细胞回收仪不能将所有的微生物从被污染的血液中清洗掉,增加清洗液容量并不能改善洗涤效果

  • 标签: 红细胞回收仪 细菌培养 血液污染 自体血回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