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在母亲子宫内发生的发育异常,既可以是结构异常,也可以是生理功能或代谢的异常。目前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最常见的5种出生缺陷和残疾依次是唇裂、神经管畸形、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和脑积水。在已经出生的缺陷儿中除30%经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外,约30%在出生后死亡,约40%将成为终生残疾,每一例出生缺陷的发生都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难以摆脱的精神痛苦,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生缺陷干预的关键是一级预防,有效减少神经管畸形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斯利安片是国家卫生部唯一批准用于预防神经管畸形的药品,预防率可达50%-80%,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提高妇科多功能射频治疗仪治疗子宫疾病的护理,让患者在微创、微痛或无痛治疗中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方法手术前有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手术目的、好处、方法等,解除患着心理负担,术中有专职护士配合医生,确保手术高效、快捷,术后仍有责护负责患者的术后护理、出院指导、注意事项等。结果微创技术的开展既保证了手术质量,减轻了手术痛苦。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2009年5月共收治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口服尼莫地平30m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吡拉西坦,3次/d,0.8mg/次,疗程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简易智能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的总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DS、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HDS、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HDS、MMSE、ADL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尼莫同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好,可以延缓病情恶化,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记忆力、提高认知功能以及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痛风患者不同糖代谢状态时的胰岛素抵抗(IR)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演变,分析痛风合并糖代谢紊乱的代谢特征。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96例痛风病人据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组,n=35)、糖调节受损组(IGR组,n=27)及糖尿病组(DM组,n=34)。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及C反应蛋白,计算体重指数(BMI)、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B)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DM组、IGR组和NGT组的BMI分别为(27.36±4.10)、(25.52±3.87)及(23.64±3.19)kg/m2、餐后2小时血糖(2hPG)分别为(18.25±7.03)、(10.12±085)及(6.75±0.45)mmol/L、空腹胰岛素分别为(17.58±6.35)、(14.92±5.72)及(8.51±4.56)IU/ml、HbA1c分别为(10.18±3.24)、(6.54±3.28)及(5.12±2.21)%、总胆固醇分别为(5.84±1.09)、(5.23±0.97)及(4.62±1.08)mmol/L、甘油三酯分别为(3.93±1.23)、(3.09±101)及(2.37±0.95)mmol/L、C反应蛋白分别为(4.98±2.02)、(3.79±1.29)及(3.07±1.26)mg/L、HOMA-IR分别为(1.22±0.21)、(1.12±0.20)及(0.93±0.14)比较,DM组和IGR组均高于NGT组,而DM组及IGR组ISI分别为(0.023±1.23)及(0.024±0.017)均低于NGT组(0052±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T组、IGR组和DM组HOMA-B指数分别为(87.6±25.1)、(126.46±34.2)及(173.75±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92,P<0.05)。DM组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率(41.17%)高于NGT组(11.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SBP、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ISI与糖尿病独立相关,而尿酸与糖尿无相关性。结论痛风患者发生糖尿病表现为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并β细胞功能缺陷,而痛风合并糖耐量异常(IGR)者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胰岛分泌功能受损较轻。重度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障碍、BMI增加、C反应蛋白增高、脂代谢异常、遗传易感性是痛风患者合并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特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7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而对照组单纯采用跟骨牵引、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术后3天早期功能锻炼,1周后扶拐,3个月后静力改动力,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本组病例随防5~20个月。治疗组2个月有少量骨痂生长,3个月有较多骨痂生长,6~7个月已达临床骨愈合。愈合最快4月,最慢8月,平均愈合时间6.2个月。全部病例负重功能及膝、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其中疗效优良43例(占76.9%),5例疗效一般(占9.6%),总有效率86.5%。而对照组愈合最快5.5月,最慢10月,平均愈合时间7.9个月。其中18例中疗效为优良10例(占55.6%),2例疗效一般(占11.1%),总有效率66.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能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愈合质量,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