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腰背部大面积皮肤剥脱伤的有效、简便方法.方法:26例腰背部大面积皮肤剥脱伤中,6例应用穿刺法,20例采用置管引流法,并加压包扎治疗.结果:6例穿刺法中,4例一次治愈,2侧改用引流法治愈;20例置管引流法中,17例一次治愈,3例再行穿刺法治愈,均无皮肤坏死.结论:腰背部大面积皮肤剥脱伤应用穿刺法或置管引流法治疗,具有治疗效果好,所需时间短,不影响并发症的治疗等优点.较大面积伤及新鲜伤以置管引流法效果较好.

  • 标签: 腰背部 大面积皮肤剥脱 治疗 置管引流法 加压包扎治疗 穿刺法
  • 简介:1病例患儿,男,7岁,主因左髋部被汽车压伤6h入院。查体:患儿缺血貌,血压90/40mmHg,脉搏150次/min,呼吸34次/min。左髋部及左大腿部肿胀,前侧波动、足背动脉博动好,足趾可屈伸、感觉良好。X线片示股骨粗隆问骨折移位(见图1),给予抗休克、补液治疗,左大腿股骨髁上牵引,大腿前侧抽出血性液120mL。加压包扎。诊断为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左大腿皮肤潜行剥脱。创伤失血性休克。人院1周,大腿前侧有15cm×10cm皮肤变硬发黑。第8天在全麻下行手术。选择大腿及髋部外侧正常皮肤为进针点,经皮固定,先行股骨颈部及股骨粗隆下2枚骨圆针贯穿固定,在C型臂X线机下利用2针并在下肢牵引下进行复位。X线电视监视下见复位满意,经粗隆下及骨折端达颈部及头下穿人第3枚骨圆针固定。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皮肤剥脱 创伤失血性休克 骨圆针固定 小儿 股骨髁上牵引
  • 简介:目的总结逆行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8月至2007年5月采用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应用7例,皮瓣面积为9cm×6cm~7cm×5cm,修复受区创面大小为8cm×5cm~6cm×5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35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供区愈合良好。结论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血运可靠,设计灵活,手术切取简便安全,是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皮穿支蒂皮瓣 修复 前足 皮肤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在紫外线总暴露剂量相同情况下,多次小剂量暴露与集中大剂量暴露对生长期大鼠血清25-(OH)D和皮肤效应的影响。方法选用90只21d断乳雄性wistar大鼠,分为1MED组(27只)、1/3MED组(27只)、1/5MED组(27只)及避光组(9只)4组。饲以维生素D缺乏饲料。1/5MED组大鼠连续照射15d,每日照射剂量为1/5MED;1/3MED组实验期内间断照射9d,每天照射剂量为1/3MED;1MED组实验期内间断照射3d,每天照射量为1MED;实验期内累计暴露剂量均为3MED。避光组接受白炽灯照射,实验期内累计暴露剂量为0mj/cm~2。实验期为15d,测定各组血清25-(OH)D水平,观察皮肤改变情况。结果4组大鼠血清25-(OH)D浓度差异明显(F=20.695,P〈0.001)。其中1/5MED组的血清25-(OH)D浓度为(151.97±73.52)nmol/L,高于1/3MED组的(136.21±71.39)n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6);1/5MED、1/3MED组均显著高于1MED组(54.50±20.52)nmol/L和避光组(15.63±0.82)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MED组高于避光组(P〈0.001)。1/5MED组在照射5次后背部皮肤开始出现轻度红斑、无水肿;1/3MED组在照射3次后开始出现中度红斑,轻度水肿;1MED组大鼠在照射1次后开始出现重度红斑,中度水肿;而对照组在实验期间未出现红斑,水肿。结论紫外线暴露能够促进大鼠内源性维生素D的合成,多次小剂量暴露可明显提高大鼠血清25-(OH)D水平,且皮肤损伤明显减轻。

  • 标签: 紫外线 暴露频率 25羟基维生素D 皮肤损伤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