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提高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64例肾结石患者接受微创经皮肾取石的手术路径、效果和主要并发症。结果肾中穿刺入路43例,结石清除率为88.4%;下穿刺入路7例,结石清除率为85.7%;穿刺入路为14例,结石清除率为78.6%。1例第10肋间穿刺入路患者,术后第6天拔除肾造瘘管后出现轻度液胸。无严重出血和需要输血病例。结论根据结石的大小、形态、部位和肾脏集合系统的解剖情况,恰当地选择微创经皮肾取石的手术入路,可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结石 手术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肾移植术后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1996至2002年间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输尿管肾盂结石的患者15例,其中肾结石4例,输尿管结石11例;体外震波碎石(ESWL)3例,输尿管镜取石7例,开放手术5例.结果5例开放手术术后均发生切口感染、尿外渗,其中2例有一过性肾功能不全,2例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3例体外震波碎石后都出现不同程度肾功能受损,严重血尿,2例碎石后产生石街.输尿管肾镜取石顺利完成,几乎无任何并发症出现.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移植肾尿路结石的治疗应首选经输尿管肾镜取石.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治疗 肾移植 术后并发症 输尿管镜
  • 简介:我院自1993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自制快速膀胱穿刺针行耻骨膀胱穿刺造口术87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膀胱造口 穿刺针 气囊导尿管
  • 简介:目的评价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尿液脱落细胞对诊断尿路上皮癌(upperurinarytracturothelialcarcinoma,UUT—UC)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可疑uuT—UC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尿液标本行FISH检测和尿脱落细胞学分析,再将22例临床病理确诊为UuT—UC患者的结果与4例临床病理为良性泌尿系疾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结果进行比较。FIsH检测使用荧光标记DNA探针混合物与细胞核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和p16基因(9p21)位点进行杂交,并分别计算其在UUT—UC患者尿脱落细胞中的畸变率。结果FISH和细胞学检测UUT—UC总的敏感度分别为90.9%(20/22)和59.1%(13/22),FISH敏感度较高(P〈0.05);特异度分别为100%(24/24)和95.8%(23/2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uT—UC的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和p16基因(9p21)位点的畸变率分别为90.9%(20/22)、86.4%(19/22)、63.6%(14/22)和68.2V00(15/22)。结论FISH技术对诊断uuT~UC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其敏感度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形态学检测,而特异度则与之相近。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方法,该技术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尿路上皮癌 上尿路 荧光原位杂交 细胞学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尿路移行细胞癌合并膀胱前列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长、膀胱袖状切除和膀胱疾病处理及前列腺摘除术共10例.结果10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并发症,效果良好.随访3个月~3年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该法不仅具有腹腔镜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且处理合并症简单,适合治疗尿路移行细胞癌合并膀胱前列腺疾病.

  • 标签: 腹腔镜 移行细胞癌 肾输尿管切除 合并症 上尿路 膀胱疾病
  • 简介:目的介绍后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电切治疗尿路移行细胞癌的经验。方法经后腹腔镜施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32例。其中输尿管肿瘤20例,肾盂肿瘤12例。肿瘤位于右侧17例,左侧15例。2例输尿管肿瘤合并膀胱肿瘤。经尿道电切镜距输尿管口约0.5cm环形切透膀胱全层,对输尿管末端电灼彻底封闭输尿管开口。输尿管末端电切结束退出电切镜后留置尿管。采用腰部3个穿刺套管针入路,行根治性肾切除,输尿管尽量向下游离,下腹部行5~9cm切口,取出肾标本,然后行下端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结果31例手术顺利,1例术前有经皮肾镜术史,术中发生十二指肠瘘,手术中转开放修补十二指肠,术后恢复顺利。手术时间2.0~6.5h,平均3.5h。出血量25~1500ml,平均163ml。术后随访2~36个月。29例患者无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2个月发生膀胱、盆腔转移,目前带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2年发生膀胱肿瘤,电切后无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第3个月死于心脏疾病。结论经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和输尿管肿瘤,切口明显小于开放手术,术后恢复快。用电切镜环状切除输尿管末端可完整切除输尿管。

  • 标签: 肾肿瘤 输尿管肿瘤 腹腔镜 膀胱镜
  • 简介:目的总结输尿管镜结合钬激光技术治疗孤立肾尿路尿路上皮癌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孤立肾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3例均为女性,1例输尿管癌,其对侧肾萎缩无功能;1例肾盂癌,曾因对侧输尿管癌接受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1例为移植肾肾盂癌。3例患者均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3例患者均存活,其中1例无复发,1例因对侧萎缩肾一侧发生输尿管癌而再次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术后无复发,1例因移植肾肾盂癌伴膀胱癌复发接受肾输尿管及膀胱切除术。结论对于解剖性或功能性孤立肾尿路尿路上皮癌,输尿管镜结合钬激光技术是一种可选择方法,但术后应密切随访。

  • 标签: 输尿管镜 激光 尿路上皮癌
  • 简介:目的:探讨发病时的蛋白尿〉1.0g/d和广泛足突融合在IgA肾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以1998年1月~2005年1月间肾活检诊断为IEA肾病-局灶硬化性肾小球肾炎(IgAN-FSGN)9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广泛足突融合和蛋白尿〉1.0g/d与肾小球硬化及小管间质病变的相关性。结果:电镜下显示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24例(24.2%),足细胞无明显改变(包括足突细胞部分融合)75例(75.8%)。广泛足突融合组的重度肾小球硬化发生率为54.2%(13/24例)明显高于足细胞无明显改变组的28.0%(21/75例);临床表现尿蛋白〉1.0g/d组44例(44.4%),尿蛋白〈0.5g/d组23例(23.2%)。尿蛋白〉1.0g/d组足突广泛融合的发生率为29.5%(13/44例)明显高于尿蛋白〈0.5g/d组的4.3%(1/23例),尿蛋白〉1.0g/d组的重度肾小球硬化发生率为40.9%(18/44例)明显高于尿蛋白〈0.5g/d组的13.0%(3/23例)。结论:广泛足突融合或蛋白尿〉1.0g/d均与IgAN-FSGN肾小球硬化的加重呈正相关,广泛足突融合可作为IgAN-FSGN病变进展的一个病理学标志,尿蛋白〉1.0g/d可作为反映IgAN—FSGN病变进展的一个临床标志。

  • 标签: 肾小球肾炎 IgA蛋白尿 肾小球硬化 足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尿液白细胞介素-18(IL-18)在慢性肾脏病基础急性肾损伤(Aon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住院的AonC患者(AonC组)、稳定的慢性肾脏疾病(CKD对照组)患者及体检中心无CKD的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各28例,分别收集各组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及尿液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尿IL-18水平,用比色法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尿IL-18水平在AonC组、CKD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43.10(230.76~721.78)ng/L、205.97(137.06~319.62)ng/L、44.44(12.42~107.19)ng/L。AonC组尿IL-18水平显著高于CKD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AonC组尿IL-18水平与血清肌酐水平呈正相关(r=0.665,P〈0.01)。ROC曲线分析提示,尿IL-18在AonC诊断中特异性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886,P〈0.01;当以212.4ng/L为截点时,其在诊断AonC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和76.8%。3组患者尿液NAG水平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但尿NAG水平与Scr无显著性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67。当检测的截点为10.5U/L时,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1%和58.9%。结论:尿IL-18水平在慢性肾脏病基础急性肾损伤时明显上升,在慢性肾脏病基础急性肾损伤诊断中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肾脏疾病 白细胞介素-18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 尿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