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1 个结果
  • 简介:众所周知,导致出生缺陷的原因有很多,总结一下无非就是遗传方面的问题、不良环境的作用及遗传和不良环境共同作用所致,药物的使用就是不良环境中的一个方面。通过这个视频,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药物致畸的研究进展。该视频为我们阐述了药物对胎儿发育影响的几个方面,包括胎龄、用药时间的长短、药物的计量,同时,不同胎儿对药物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以及胎儿生长过程中不同孕周、

  • 标签: 药物致畸 胎儿发育 出生缺陷 用药时间 生长过程 环境
  • 简介:盆腔器官脱垂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它虽不是威胁生命的疾病,但其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由此可引发一系列社会和卫生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对盆腔器官脱垂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主要就其患病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综述
  • 简介:男性乳腺癌(malebreastcancer,MB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少见疾病,呈地域性分布,高危因素有激素水平的变化、BRCA基因变异等,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由于就诊不及时等原因,预后不佳。治疗决策大多参照女性乳腺癌(femalebreastcancer,FBC)资料,缺乏有价值的前瞻性研究。标准的手术方案为乳腺单纯切除术士腋窝淋巴结切除。

  • 标签: 乳腺肿瘤 男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近10年来,有关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如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病率、阴茎勃起的神经血管机制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等。但有关女性性功能障碍的研究较少,以致大家对女性性反应的解剖生理基础及女性性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基础知之甚少。女性性功能障碍与年龄相关,并进行性发展,患病率约为30%~50%。美国人口普查结果发现,有960万年龄在50~74岁之间的女性自述性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性唤起功能减退、阴道干涩、性交疼痛或不适及性高潮困难等。女性性功能障碍的确是一种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基于男性性活动的研究成果和对女性性功能障碍重要性的认识,相信有关研究工作会不断出现和发展。一、女性性反应周期与性功能障碍的分类

  • 标签: 女性性功能障碍 障碍研究 雌激素 西地那非 性反应周期 男性性功能障碍
  • 简介:脑转移瘤是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进入颅内形成的转移灶,常见的原发肿瘤为肺癌、乳腺癌和恶性黑色素瘤[1]。临床症状明显的乳腺癌脑转移的概率为10%~15%,居于脑转移瘤的第2位,但加上无临床症状的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真正的发病率可高达30%[2]。尤其随着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明显延长和化疗药物对身体其他部位肿瘤复发的有效控制,乳腺癌脑转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3].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分子分型 血脑屏障
  • 简介: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intraepithelialneoplasia,VIN)是一种由不典型增生的鳞状细胞构成的外阴癌前病变。近20年来,VIN的发病率从1.1/lO万上升至7/10万,尤其是在35-40岁的女性中发病率不断增加,呈年轻化的趋势[1]。VIN有一定的恶变潜能,据统计,VIN进展为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SCC)的几率约为15%~25%[2]。由于VIN和SCC的发病率较低,国内尚无常规的筛查策略。本文就ⅥN的诊断、治疗、发病机制及预后进展等方面综述如下。

  • 标签: 外阴上皮内瘤变 CARCINOMA 鳞状细胞癌 外阴癌前病变 不典型增生 发病率
  • 简介: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其预后与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密切相关。目前对胎盘早剥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和超声诊断,漏诊、误诊时有发生,导致妊娠结局不良。本文旨在综述各项生化指标在胎盘早剥预测中的研究进展,寻找一种准确的、敏感的指标来预测并预防胎盘早剥的发生,为早期预测胎盘早剥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改善母儿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胎盘早剥 癌抗原125 甲胎蛋白 胎盘生长因子 D-二聚体
  • 简介:基于国内外对胎儿静脉导管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超声多普勒评估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宫内生长受限、双胎输血综合征及胎儿水肿问题进行一系列综述,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就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在上述疾病诊断方面给予建议,为产前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思路.

  • 标签: 早孕期 胎儿 静脉导管
  • 简介:随着女性对自身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和社会普查的广泛化,乳腺癌检出率逐年递增,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经过严格治疗后仍出现的复发、转移等情况成为目前临床治疗难以逾越的鸿沟。研究人员认为癌症的复发、转移同干细胞有密切关系。Bonnet等[1]于1997年首次分离出具有永久分化能力的细胞,并命名为干细胞。2003年,Al-Hajj等[2]以CD44+CD24-/lowlin-细胞表面标记分离出乳腺癌干细胞。现今,乳腺癌干细胞已成为乳腺癌研究方面的热点和难点。

  • 标签: 乳腺肿瘤 干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微环境 治疗
  • 简介:腋网综合征(axillarywebsyndrome,AWS)是一种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axillarylymphmodedissection,ALND)或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后早期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也可见于行腋窝结节活组织检查的非乳腺癌患者。

  • 标签: 腋窝淋巴结清除术 临床综合征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乳腺癌患者
  • 简介: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项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肿瘤干细胞是肿瘤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产生异质性肿瘤细胞的细胞,与肿瘤进展、耐药、复发、转移等关系密切。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细胞中的比例一般不到5%,却可能是癌症演进的关键细胞。直到2003年,人类乳腺癌干细胞才被发现和鉴定,这是进入21世纪后,乳腺癌基础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 标签: 乳腺癌干细胞 干细胞标志 信号调控 靶向治疗
  • 简介:小儿肺炎是儿科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如果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不彻底导致炎症向下呼吸道扩散就会引发此类疾病,目前文献调查显示小儿肺炎导致的患儿死亡数已经占总体的5%以上,在我国已经成为了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随着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支原体和病毒感染成为了主要致病原,笔者就中国知网(cnki)中收录的相关此类疾病的治疗现状进行了总结。

  • 标签: 儿童病患 支气管肺炎 治疗进展
  • 简介:乳腺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与红外线扫描、数字X线、超声及磁共振成像扫描等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提高了乳腺癌的诊断效率。预测预后的肿瘤标志物在个体化治疗和鉴别复发、转移的危险性方面有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已有很多关于乳腺肿瘤标志物方面的研究。通过对总生存时间、无病生存时间、生活质量、毒性及费用一效益等方面的比较,有些乳腺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已被更新。

  • 标签: 乳腺肿瘤 标志物
  • 简介:乳腺癌是一种生物学特性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其临床预后呈多态性,不同亚型的乳腺癌患者的自然发展史,生物学行为及对治疗的反应性和预后存在明显差异,目前根据基因标记的差异将乳腺癌分为不同的分子亚型,包括basal型、luminal型和HER-2/neu阳性型等。三阴乳腺癌指ER、PR和HER-2/neu均无表达的乳腺癌,80%~90%的三阴乳腺癌属Basal-like型乳腺癌,但少数Basal-like型乳腺癌可表达激素受体,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预后 治疗
  • 简介: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递增,可能跃居为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在对其生物学行为的认识及发展新的治疗方法上,乳腺癌动物模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乳腺癌动物模型的制作对进一步研究乳腺癌的病因、发病机理,从而对其进行有效预防、提高治疗效果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在抗癌药物的药理研究中更为重要。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首先应与人体内肿瘤病理生理过程相似,还要便于制作、观察及对各种处理方法进行监测和优选,目前关于乳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乳腺癌 动物模型
  • 简介: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切除一重建术是近年来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新方向和热点问题。相比于传统改良根治术,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切除一重建术保留乳腺癌患者形体上完整,弥补了患者乳房缺失的心理缺失。然而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切除-重建术在乳腺癌外科治疗上的安全性一直广受争议,手术适应证也未完全明确,手术切口选择、切缘处理及重建方式选择失当导致的乳头坏死等问题也亟须进一步探讨。笔者将从以上几个角度探讨一下保留乳头乳晕乳房切除,重建术研究的最新进展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区段 乳房成形术
  • 简介:根据《全球出生缺陷报告》,全球每年出生遗传相关出生缺陷婴儿近800万,占出生总人数6%;其中300多万遗传性出生缺陷患儿在5岁前夭折,另外约300万将终身带病。94%以上患儿、95%以上死亡病例来自低等和中等收入国家。现已发现7000多种遗传或部分遗传性出生缺陷;遗传性病因可分为染色体病(含基因组病)、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其中,严重遗传病占严重出生缺陷的80%,常为致愚、致残、致死性,且难以治疗、预后差,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严重影响人口素质。因此,严重遗传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产前诊断 高通量 遗传性病因 出生缺陷 测序 中等收入国家
  • 简介: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是指通过给予乳腺癌患者某些生物物质,刺激宿主产生免疫防御应答以取得抗乳腺癌效应的治疗方法,其包括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随着免疫学的发展,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化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之后,又一种潜在的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治疗方案。研究者最初发现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如卡介苗(bacillusCalmette-Guerin,BCG),以及抗肿瘤免疫因子制剂如细胞因子、干扰素-a等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来治疗乳腺癌[1]。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型的免疫治疗方法也相继问世,如封锁免疫检测点和T细胞疗法等[2]。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有可能成为毒性较低和更具针对性的方法。笔者就乳腺癌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免疫治疗
  • 简介: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长度约22nt的内源性短链RNA,不编码蛋白质,可通过与编码蛋白质的mRNA互补结合,沉默其表达,从而起着调控细胞分化、生长、增殖、代谢、凋亡等功能。而肿瘤的发生、发展正是细胞无限增殖和凋亡失控的结果,因此miRNA和肿瘤的关系正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如果miRNA的靶基因是癌基因,那么miRNA的表达低于正常水平,将引起癌基因编码的蛋白增加,导致肿瘤发生;反之,若miRNA的靶基因是抑癌基因,此miRNA的表达高于正常水平,将引起抑癌基因编码的蛋白减少,亦可导致肿瘤发生。一种miRNA可以同时调节多种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表达,因此以miRNA作为治疗靶点也许比单一的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作为治疗靶点更有效。miRNA的发现及其和肿瘤关系的揭示为寻找乳腺癌新的生物治疗靶点提供了一个极有希望的研究方向。本文就miRNA在乳腺癌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MICRORNA 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