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使用NRS2002和MUST量表对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探讨两种筛查工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SGA量表作为对照,使用NRS2002和MUST两种量表对98例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比较两种筛查工具的检测效力、两种量表与传统营养风险筛查指标的相关性。结果98例胃癌患者均完成NRS2002和MUST两种量表的营养风险筛查。以SGA为对照,NRS2002的灵敏度为84.3%,特异度为72.4%,阳性预测值为83.1%,阴性预测值为71.5%;而MUST的灵敏度为72.9%,特异度为70.4%,阳性预测值为71.6%,阴性预测值为69.3%。MUST与SGA评分比较,K=0.542,NRS2002与SGA评分的结果比较K=0.613,NRS2002和SGA具有更高的一致性。BMI、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与两种筛查工具营养评估结果的相关性低(∣r∣=0.11-0.45),上述指标的异常对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无可靠的提示作用。结论胃癌患者营养风险比例较高,NRS2002与MUST量表相比,更适合用于胃癌患者营养不良的筛查。
简介:目的探讨骨自溶症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ProQuest、SpringerLink数据库,纳入2016年4月前发表的骨自溶症病例报道。提取患者的资料: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症状、体征、并发症、影像特点、病理特点、治疗方法、随访时间及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结果共纳入151篇文献、210例。男女比率为1.84∶1。中位就诊年龄21岁(2个月至83岁)。70%患者的病变为多发,人体所有骨骼均可起病,但以肩胛带周围及骨盆周围多见。约80%患者的首诊主诉为局部疼痛,其余患者则多因并发症(胸腔积液、病理性骨折等)就诊。影像学特征:局部骨质(包括骨皮质及髓质)进行性溶解消失。病理特征:残存骨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中,富含大小不一的薄壁脉管。约70例曾接受放疗,其中32例的放疗剂量和随访资料完整。此32例中,24例病变在放疗后趋于稳定(随访3个月至14年),3例接受放疗者,放疗后1年病变仍继续进展,5例在放疗后半年至4年内死亡。30余例曾接受二磷酸盐治疗,随访资料完整的16例中9例在治疗2年内病情趋稳,4例在治疗后4个月至3年病情仍继续进展,剩余3例则在4个月至4年内死亡。接受干扰素治疗的20余例中,8例治疗后2年内病情趋于稳定;2例治疗后1年无明显疗效,改用其它方法治疗;2例分别于干扰素治疗后4个月和4年后死亡。骨自溶症的主要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乳糜胸)、病理性骨折、由椎体骨折导致的脊髓神经压迫,总死亡率为13%。结论骨自溶症为一种罕见病,症状体征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和病理。各种治疗方法的准确疗效尚未明确。
简介:目的研究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胃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陕西省肿瘤医院内一科2013年至2017年胃癌病例,筛选出24例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1岁;男女比例为2:1;4例患者为单发骨转移,20例患者为多发骨转移;4例患者发病部位为骨盆(髂骨,髋臼),20例患者为多发部位转移(脊柱、肋骨和四肢骨);临床表现为骨痛、病理性骨折、肢体肿胀、行走障碍;多数患者(20/24)存在骨以外的转移;20例患者经ECT确诊骨转移,4例经PET/CT确诊;患者的治疗以止痛、支持治疗为主,配合姑息性放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月。结论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胃癌较为罕见。一方面,其原发病隐匿而不易确诊,临床表现和诊疗原则也有其自身特点,另一方面,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优于一般胃癌骨转移。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益气养血、软坚散结兼以活血化瘀法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998年9月至2000年11月经放射性核素扫描,B超,彩色多普勒,或甲状腺针吸活组织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42例.其中接受中药益气养血、软坚散结兼以活血化瘀治疗者18例.未接受者24例.中药组平均年龄4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37岁.两组患者均接受术后常规检查、随访,常规治疗.均常规服用甲状腺素制剂.一个月后随访时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及起效时间,并复查甲状腺球蛋白(TG).结果中药组除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外,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亦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医辨证施治在甲状腺癌术后的综合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LT)对小鼠肿瘤细胞自噬信号通路的影响,从而阐述褪黑素发挥抗肿瘤效果的机制。方法:构建H22肝癌模型小鼠30只,每组1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10mg/kg褪黑素组、20mg/kg褪黑素组。将小鼠肿瘤组织制备成切片后于光学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切片。利用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每个视野中的阳性细胞数平均百分比,以该切片阳性细胞百分比为基础进行计分。通过蛋白印迹试验对蛋白进行定性及定量测定,最后利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的绿色荧光,记录图像,分析计数LC3阳性细胞与总细胞数的比例,反映细胞发生自噬的程度。结果:MLT处理的动物其自噬形态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多。随机成像后MLT处理组自噬液泡总数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经MLT处理的H22荷瘤小鼠的肿瘤组织中Beclin-1、LC3-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MLT处理的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LC3亮点有所增强。MLT处理的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Akt和mTOR磷酸化水平较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褪黑素在H22荷瘤小鼠中诱导自噬,褪黑素能够诱导自噬过程标志蛋白Beclin-1和LC3的表达,并且能够抑制H22荷瘤小鼠中的Akt/mTOR信号通路。
简介:目的描述食管癌患者的症状群种类,分析其与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0例食管癌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埃德蒙顿症状评价系统量表(ESAS)和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FACT-G)对癌症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食管癌的症状群,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症状群与生活质量各维度间的相关性,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活质量和不同症状群间的关系。结果食管癌患者同时受多种症状困扰,症状频率和严重程度最高的是疲乏为180(94.6%),(6.13±1.65)分;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总得分为(63.53±12.44)分,处于中等水平。评分最低为情感状况(14.37±4.72)分,最高为社会/家庭状况(17.45±3.40)分;食管癌患者存在胃肠道、情感及病感3种症状群,且症状群与患者生活质量相关(P〈0.05);胃肠道症状群和病感症状群是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主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存在症状多,受多个症状群困扰,生活质量水平中等。护理人员应根据症状群特点,制定更高效、更个体化的干预机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以单纯指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临床特点以及肺癌发生指骨转移的机理。方法对1991年至2007年间,见诸于有关文献报道的以单纯指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肺癌病人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在文献报道的以单纯指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17例原发性肺癌的病人中,其转移病灶位于左手指骨者7例,右手指骨者9例,双手指骨者1例,指骨转移病灶的数量在两手之间的分布大致相等,除3例病人其转移病灶位于近节指骨外,其余病人的转移病灶均位于其末节指骨;有6例病人的患病手指既往曾有外伤史。结论传统的机械一解剖学说和种子一土壤学说的观点均不能解释原发性肺癌发生指骨转移的机理,故临床上如遇久治不愈的手指软组织炎症时,应想到是否有肿瘤细胞转移至此的可能性。
简介:口腔颌面部肿瘤恶性更为常见,肉瘤形成相对较少,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其次为腺性上皮癌。绝大多数口腔癌生长于暴露位置,存在癌前病变过程,通过早期筛查能够及时了解病变情况,为提高诊疗效果提供保障。所谓癌前病变通常是指一种可能演变成癌症的病理变化过程,如白斑、色素斑、慢性溃疡等,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会演变成癌症,需要考虑其他诸多因素影响,通常演变为癌症的患者极少。目前,临床在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时,常通过手术切除进行救治,那么口腔面部的肿瘤有哪些临床表现,手术切除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简介:目的初步探究姜黄素类似物Sunwsz08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自噬现象和抑制增殖的作用。方法选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类似物Sunwsz08作用于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中,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吖啶橙、PI染色药物作用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549细胞内酸性颗粒及细胞死亡情况;MIT法检测Sunwsz08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GFP-LC3自噬定位法观察细胞自噬泡。结果姜黄素类似物Sunwsz08在16μmol/L、20μmol/L及更高浓度时,A549细胞空泡增加,细胞形态明显异常,细胞死亡现象常见。Sunwsz08在8μmol/L、10μmol/L浓度时,吖啶橙染色可见明显酸性小泡;PI染色发现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A549细胞死亡现象增加。MTT法检测示姜黄素类似物Sunwsz08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其抑制效果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论姜黄素类似物Sunwsz08可诱导A549细胞自噬并且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简介:目的明确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invasive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MIS-TLIF)后对侧神经症状发生率,分析其是否与减压方式相关,探讨相关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10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接受MIS-TLIF(72例行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30例行单侧入路同侧椎管减压),其中男49例,女53例,年龄39-85岁,平均(58.5±12.9)岁。术后出现对侧神经症状或加重的患者均即刻复查腰椎CT并开始正规保守治疗,连续治疗4周以上无效者行翻修手术;计算并比较单侧入路双侧及同侧椎管减压后对侧神经症状发生率;分别于对侧神经症状出现或加重及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术后出现对侧神经症状或加重,其中9例行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3例行单侧入路同侧椎管减压;10例术后即刻出现对侧神经症状或加重,2例分别于术后3周及术后7个月出现对侧神经症状;MIS-TLIF术后对侧神经症状的发生率为11.8%;基于腰椎CT影像,9例主要病因为对侧神经根管和(或)椎间孔狭窄加重,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显著;3例对侧髓核突出和椎间隙高度无恢复,均行翻修手术;单侧入路双侧及同侧椎管减压后对侧神经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末次出院后平均随访27.9个月,术后对侧神经症状出现或加重时,患肢VAS评分为4-8分,平均(5.9±1.4)分,末次随访时患肢VAS评分为0-3分,平均(1.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术后对侧神经症状主要病因为髓核突出、椎间隙高度无恢复、神经根管及椎间孔狭窄加重,与术中椎管减压方式无关;出现此类并发症后须积极保守治疗,多数患者可痊愈,保守治疗无效可行翻修手术。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痛苦、行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心理干预的65例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心理干预前后中晚期肺癌患者卡氏评分(KPS)、心理痛苦相关因素调查表(PL)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心理干预后,肺癌患者KPS评分高于心理干预前,PL、SAS、SDS评分均低于心理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肺癌患者的SF-36评分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语言交流、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心理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0.77%(59/65),明显高于心理干预前的55.38%(3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心理干预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干预,可缓解患者的心理痛苦、焦虑、抑郁等情绪及行为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锚定板自稳型椎间融合器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我院采用锚定板自稳型椎间融合器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43~66岁,平均51岁.腰椎不稳症4例,腰椎间盘源性疼痛7例,腰椎滑脱症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翻修2例.L3~4节段2例,L4~5节段9例,L5~S1节段4例.15例患者均行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椎间融合术,且均为单节段手术.L3~4、L4~5节段采用左侧腹直肌旁切口,L5~S1节段采用右下腹横切口.记录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椎间隙角度、腰椎前凸角度(LL),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卧床天数,住院天数.定期复查腰椎X线片及腰椎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切口长度平均6.2cm,术中出血量平均95ml,手术时间平均85min,术后平均卧床3d,住院天数平均10d.术中腹膜撕裂2例,术中予以缝合修补;术后髂骨取骨处疼痛8例,经2-3周镇痛治疗后缓解.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7个月(3-16个月),术后腰腿痛症状明显缓解.ODI(满分50分)由术前平均57.4%降至术后平均21.7%,VAS(满分10分)由术前平均6.7降至术后平均2.8.手术节段腰椎间高度由术前平均8.1mm至术后平均13.3mm,手术节段腰椎间角度由术前平均11.3°至术后平均12.7°,腰椎前凸角度由术前平均44.7°至术后平均52.3°.术后腰椎X线及CT示所有患者椎间植骨均已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带锚定板自稳型椎间融合器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并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植骨融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