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背景与目的:小脑前上部肿瘤位置深在且后颅窝空间狭小,如何有效显露病变部位及保护病变周围重要结构是手术的难点,本文探讨Poppen入路切除小脑前上部肿瘤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采用Poppen入路切除小脑前上部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8例,术后全部病例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无脑神经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Poppen入路切除小脑前上部肿瘤是安全可行的,该入路手术具有损伤小,术野开阔,肿瘤全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简介:目的观察并比较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在右半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mesocolicexcision,CME)的手术质量及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接受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治手术均按照CME的原则进行.按照手术入路的差异分为中间入路组(36例)和外侧入路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标本切除质量及临床效果.结果中间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缘长度与外侧入路组相似(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入路组患者手术可获取更多的淋巴结(17.83枚vs.15.82枚,P<0.05)、切除平面分级优的比例更高(91.7%vs67.6%,P<0.05)、术后平均每天引流量更少(265.00mlvs.310.00ml,P<0.05).两组患者术后无1例死亡.中间入路组与外侧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因术后并发症行二次手术.结论中间入路更符合CME原则指导下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能获得较佳的手术解剖平面,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经前方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上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3年6月,我科采用经前方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25例上胸椎结核,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21-60岁,平均46岁。病变累及C7~T1椎体1例,T(1-2)椎体5例,T(2-3)椎体8例,T(3-4)椎体9例,T(4-5)椎体2例。根据Frankel分级,A级0例,B级2例,C级5例,D级10例和E级8例。分析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Cobb’s角、血沉(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及Frankel分级情况;评估植骨融合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8.6±21.6)min,出血量(573.6±149.2)ml。2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9.5±10.5)个月。术前上胸椎Cobb’s角平均(19.1±6.5)°,术后3个月矫正至(14.1±3.6)°,末次随访为(14.2±3.7)°,术后3个月上胸椎Cobb’s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ESR平均(56.4±16.0)mm/h,术后3个月下降至(18.4±8.2)mm/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全部恢复至(9.6±3.4)mm/h,与术前和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的17例,末次随访中都有明显恢复,B级2例恢复至D级1例、E级1例,C级5例恢复至D级1例、E级4例,D级10例全部恢复至E级。术后6~9个月复查示椎体间植骨融合良好,无结核复发。术后出现声音嘶哑2例,胸骨柄骨折未愈合伴有右上肢用力出现胸锁关节疼痛1例。结论经前路胸骨柄开窗入路可以显露上胸椎病灶,完成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可选择的手术方法。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腺瘤手术分为经蝶和经颅入路两种,常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这与肿瘤的全切除程度和术后疗效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及双额底入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适应证、显微外科技术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垂体腺瘤手术患者,其中经单鼻孔-蝶窦手术30例。经双侧额底入路手术17例,分析手术经过、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肿瘤总体全切率89-36%(43/47),其中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组86.67%(26/30),经双额底人路组94.12%(16/17)。肿瘤未获全切者术后辅以放射治疗。随访6,24个月。4例患者肿瘤复发.接受经双额底入路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肿瘤大部分位于鞍内或向蝶窦生长的患者。经双额底入路肿瘤全切率高.便于保护垂体柄,适用于肿瘤主要向鞍上及鞍旁生长的大型或巨大型肿瘤.
简介:经唇下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已是一个成熟的术式,近年来经单鼻孔入路也已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应用并不断加以改进,特别是内镜技术的应用,使得经单鼻孔蝶窦人路切除垂体瘤手术日趋简化完善。本文报道我们与耳鼻喉科医师密切配合,采用鼻内镜辅助下经单鼻孔入路垂体瘤显微手术切除的初步体会。在鼻内镜辅助下,经单侧鼻腔,严格中线入路打开蝶窦前壁,暴露鞍底。然后在神经显微镜下行垂体瘤切除,最后鼻内镜下鞍底重建。结果21例患者中16例一次手术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巨大GH型腺瘤大部切除,后经改良翼点入路二次手术切除,1例巨大PRL型腺瘤分2次经蝶肿瘤切除,术后
简介:背景与目的: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是神经外科中有挑战性的难题。本研究探讨眶上匙孔入路在切除小型鞍结节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手术技巧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瑞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眶上匙孔入路治疗的21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出院时均恢复良好,肿瘤全切除20例(93.3%),术后视力改善者19例(86.7%),没有与手术入路相关的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对于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来说,大多数小于3cm的鞍结节脑膜瘤可以通过眶上匙孔入路切除;尽管开颅骨孔小,但可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颅内操作切除肿瘤,并保护脑和其他重要结构;手术全切除率高,并发症少,手术效果良好。
简介:背景与目的:听神经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有几种不同的手术入路,但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应用最为广泛。本研究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治疗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技术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听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均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手术切除,术中显露横窦和乙状窦,放出枕大池脑脊液.再行显微镜下分离及切除肿瘤.分析显微手术过程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无1例患者死亡,肿瘤总体全切率90.0%(27/30),次全切除3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3.33%,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66.7%。结论:掌握桥小脑角区的解剖学特征、显微手术技巧以及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切除和颅神经功能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背景与目的:微创手术是当代神经外科的基本理念,本研究应用锁孔入路的理念,设计幕下小脑上远外侧锁孔入路,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0具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模拟幕下小脑上远外侧锁孔手术入路:体位呈侧卧位,头向对侧旋转95°~105°,取自星点上方0.5cm,垂直于横窦的纵向下行5cm直线形切口,于星点上方钻孔,铣刀取下直径约2.5cm的骨瓣,骨窗位于横窦乙状窦交界处。切开硬膜,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结果:向后侧牵拉小脑的天幕面,沿小脑半球前外侧缘逐渐深入,暴露岩上静脉、Meckel腔。小脑上动脉的外侧中脑段通常走行于三叉神经根内侧,从腹内侧方压迫三叉神经根部。滑车神经走行在中切迹及中后切迹交界处,包裹在环池内的蛛网膜套袖内,易于辨认。结论:幕下小脑上远外侧锁孔入路具有解剖学的可行性。应用直径约2.5cm骨窗,可达到对岩上静脉、三叉神经根、Meckel腔、中脑外侧结构的清晰显露。该入路可作为中脑外侧区域病变手术治疗的一种选择。
简介:背景与目的: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癌切除术已较为成熟,本文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在46例垂体腺瘤患者中,应用导航系统辅助手术,术前对患者行核磁共振连续薄层扫描,将影像信息导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解剖学三维重建,术中对肿瘤及周围重要结构实时定位,判断肿瘤的切除范围。结果:本组23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38例,次全切除8例。术后30例内分泌学指标恢复正常,32例头痛好转,20例视力好转,16例出现一过性尿崩症,均无出血、视力、视野障碍、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在手术中定位准确,可以实时准确的指示术区的有关解剖结构.并引导手术操作,有效地减少了创伤,提高了手术疗效。
简介:目的对比传统手术方法,探讨绕肝提拉法前入路在右半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行绕肝提拉法(liverhangingmaneuver,LHM)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2006年至2008年传统手术方法右半肝切除的26例患者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构成比、合并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酶、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19例LHM的患者手术均无因盲穿损伤出现肝短、肝静脉主干、下腔静脉出血,LHM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小于传统手术组(P<0.01),平均手术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LHM组患者术后总胆红素水平及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间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绕肝提拉法前人路右半肝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可减少术中出血,减少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又可避免术中挤压肝脏引起肿瘤血行播散,符合肿瘤外科的治疗原则.
简介:目的比较腰椎Wiltse手术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与腰椎后正中入路改良TLIF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我科收治腰椎不稳症患者68例,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41~72岁,平均60.8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22.6个月。改良TLIF组37例,行腰椎后正中入路改良TLIF术;Wiltse入路组31例,行腰椎后正中经椎旁肌间隙入路TLIF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清肌酸激酶、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植骨融合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apaneseorthopedicassociation,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等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6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8个月,平均28.6个月,改良TLIF组与Wiltse组在术中出血量(462.32±52.28)mlvs.(266.82±56.42)ml、术后引流量(301.92±68.22)mlvs.(140.52±58.65)ml、术后卧床时间(5.8±1.2)天vs.(3.1±0.9)天、住院天数(9.8±1.4)天vs.(6.2±1.2)天方面比较,Wiltse入路组均优于改良TI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融合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肌酸激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864.26±61.43)IU/Lvs.(408.32±70.35)IU/L、术后3天(521.82±50.22)IU/Lvs.(328.53±60.84)I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腰腿痛VAS、JOA、ODI评分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术后1周(3.63±0.43)分vs.(1.94±0.53)分、术后6个月(1.14±0.37)分vs.(0.67±0.2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Wiltse入路组术后改善优于改良TILF组;两组术后6个月JO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以手术治疗为主。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结构,顺利暴露肿瘤是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影像资料下神经导航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垂体瘤患者78例。其中47例患者均应用神经CT导航辅助手术切除垂体瘤,31例患者均在神经MRI导航下,辅助手术切除垂体瘤,对两种手术方法的术中准确性及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手术切除78例垂体瘤的过程中均准确找到病灶,导航误差范围1.4~2.9mm。结论: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应用神经导航可靠、准确性高,同时可提高手术的疗效。
简介:目的探讨眶上锁孔入路、超声吸引器在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和柳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5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32例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为对照组,另33例患者接受眶上锁孔入路、超声吸引器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有效切除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GCS评分)、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肿瘤有效切除率(96.67%)高于对照组(78.13%)(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对照组(GCS评分15.98±1.23比12.59±1.22)(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21.88%)(P<0.05)。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有升高,但观察组患者术后以上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眶上锁孔入路联合超声吸引器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疗效较佳,能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少,神经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Notch/Dll4通路中Notch1a和Dll4分子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对卵巢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qRT-PCR技术检测39例卵巢癌(观察组)及28例正常卵巢组织(对照组)中Notch1a和Dll4中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Notch1a在卵巢癌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中mRNA表达差异倍数为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l4在卵巢癌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中的mRNA表达差异倍数为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tch1a和Dll4可作为卵巢癌诊断的参考指标,亦可将Notch/Dll4通路作为针对卵巢癌治疗的靶标。
简介:背景与目的:颅底肿瘤由于位置深在,解剖复杂,手术难度较大。本文总结我们治疗21例颅底肿瘤的体会,以探讨颅底肿瘤的手术路径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2004年经颅面联合入路手术切除的颅底肿瘤21例,其中累及前颅底17例,中颅底2例,后颅底2例;累及颅底至硬脑膜14例,累及颅底、硬脑膜至脑组织4例。结果:21例中5例为初治患者,16例为综合治疗后局部复发者;其中18例采用颅面联合人路前颅底鼻窦沟通切除术,3例采用耳前颞下窝人路切除术。13例行手术并放疗,其中1例为术前放疗,12例为术后放疗;8例行单纯手术治疗。本组病例均作了术后随访,随访时间最长为11年,最短为5个月。3年生存率为70.0%。5年生存率为42.9%。结论:颅面联合人路手术连续整块切除颅底肿瘤是可行的;术后结合放射治疗可以提高颅底肿瘤患者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