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护理人员关注的是整体的人,也就是说关注人的心理、生理和精神各个层面。由于关注点的广泛与涵盖范围的多面,护理研究也具有了复杂的特性。护理研究者必须能熟练地应用多种研究类型,包括质研究与量研究,并且经常需要在一次研究中采用一种以上的方法,也就是采用混合方法学或者说是多种方法学的科研设计方案。

  • 标签: 方法学 设计 护理人员 质性研究 多面性
  • 简介:目的结合文献研究12例难治全面癫痫持续状态(RSE)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病因、临床资料、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2例RSE患者控制6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3.3%,死亡3例,病死率25%.结论RSE是神经系统危急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减少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改善患者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硫贲妥钠、异丙酚、利多卡因等是治疗RSE的有效药物.

  • 标签: 难治性全面性癫痫持续状态 病因 治疗 预后 硫贲妥钠 异丙酚
  • 简介:目的研究绝育术对女性机能的影响。方法对276例女性绝育受术者进行了机能调查研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定分析及随机抽取50例进行艾森克个性测定。结果女性绝育术后3月,6月机能明显障碍,表现为月经紊乱甚或经期延长,性欲减退,性交频率降低;HAMA评分在绝育术前,后存在显著差异,艾森克个性测定与正常对照组雷同。结论心理社会因素是导致女性绝育受术者机能受损的主要原因,而相关机能生物学检测则需进一步探索。

  • 标签: 女性 心理社会 绝育术 计划生育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 简介:首次健康领域质研究会议是1991年在埃德蒙顿召开的,同年《质性健康研究》问世。《质性健康研究》为当时难以在量研究为主的杂志(如《社会科学和医学》)发表的质研究文章、或仅能在理论研究类杂志(如《医学人口学》)发表的质研究文章提供了交流的平台。现在,各种护理杂志也越来越接受质研究。但是我们仍有工作要做。例如:质研究的结果在护理的教科书中,以及报纸或电视报道中仍然很少出现。

  • 标签: 质性研究 健康研究 医学人口学 护理杂志 社会科学 次健康
  •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成人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的致瘤.方法对骨髓源神经干细胞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刀豆球蛋白A凝集试验和双层软琼脂培养以探明其是否具有恶性转化细胞的形态特征、表面结构及生长特性的变化;利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的端粒酶和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将骨髓源神经干细胞接种到裸鼠体内观察其成瘤.结果骨髓源神经干细胞不具有恶性转化细胞的形态特征,在不同刀豆球蛋白A浓度下均未见明显的凝集反应,在双层软琼脂不能形成细胞克隆;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的c-myc、c-fos和p53基因均呈阴性表达,而端粒酶逆转录酶呈弱阳性表达;将骨髓源神经干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6个月未见肿瘤形成,亦未见其它组织形成.结论骨髓源神经干细胞保持了正常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体内和体外的各项指标均未提示其具有致瘤,体外的培养条件没有使其发生恶性转化,从致瘤方面证实了骨髓源神经干细胞临床移植的安全.

  • 标签: 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 致瘤性 表达 恶性转化细胞 体内 裸鼠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病抑郁(PD)与抑郁症(MD)在临床特征及治疗上的异同点。方法:随访研究74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定。结果:(1)治疗前PD组HAMD总分及因子3评分高于MD组。(2)HAMD减分率显示PD组12个月及24个月时疗效好,MD组6个月及12个月时疗效好。(3)PD组单用抗抑郁药治疗疗效差。结论:(1)PD组临床表现以抑郁症状和认知障碍为主,MD组以抑郁症状群为主。(2)对PD患者必须使用抗抑郁药与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3)PD患者更易产生自杀行为。(4)抑郁症患者维持治疗至少2年以上。

  • 标签: 精神病性抑郁 临床对照研究 抑郁症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我国持续植物状态的现状,寻找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利用医学光盘检索(1978年~2002年7月)国内153篇关于植物状态或植物人的文献,并参考相应的报道、专著和汇编.将病因、流行病学、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卒检查、治疗、预后等分别进行对比综合.结果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护理等比较清楚和全面,而流行病学、机理、病理等多为推测,实验室检查表现各异.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好,但缺少统一判定标准.结论以综合治疗为中,治疗时间以发病后1年为宜.

  • 标签: 持续性植物状态 研究现状 病因 流行病学
  • 简介:弥漫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是在特定的外力机制下脑内发生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1982年由Adams等正式命名,并被国际学术界公认。本文对DAI新近几年来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诊断及治疗、预后评估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以提高对其诊疗效果。

  • 标签: 弥漫性轴索损伤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
  • 简介: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无症状卒中的认识也逐步加深。无症状卒中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其病因、发病机制、检查手段、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等研究日益加深,但是对其危害特别是对认知功能的损害关注仍显不足。应给予无症状卒中更多关注,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必要的治疗。

  • 标签: 卒中 无症状性 危险因素 认知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不明原因栓塞卒中(embolicstrokeofundeterminedsource,ESUS)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检索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筛选其中符合ESUS诊断标准的为ESUS组,其他卒中亚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结果共检出初发急性缺血性卒中1296例,筛选完成诊断ESUS必须检查项目患者200例,其中ESUS占46.5%(93/200例),大动脉硬化性卒中26%(52/200例),心源性卒中25%(50/200例),腔隙脑梗死2.5%(5/200例),隐源卒中(cryptogenicstroke,CS)0例;ESUS患者卒中危险因素与对照组比较基本一致;ESUS患者中94.6%(88/93例)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二级预防应用抗血小板治疗,而5.4%患者(5/93例)因梗死后渗血未应用抗栓治疗,所有入选ESUS的患者均未使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剂抗凝治疗。结论ESUS作为新的卒中亚型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临床应完善诊断ESUS所需的检查项目,提高其诊断率,进一步细化卒中亚型,从而提供更有针对的治疗。

  • 标签: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 诊断标准 筛查方法
  • 简介:目的研究血浆脂蛋白(a)[Lipoprotein(a)]及其他脂质相关成分与颅内囊动脉瘤发病的相关,探讨Lp(a)在动脉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自1996~1999年,我们分别收集并测定了颅内囊动脉瘤病人组(176例)和正常健康人对照组(180例)的血浆Lp(a)及其他脂质相关成分的浓度,运用分组对照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并参照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其与动脉瘤发病的相关.结果动脉瘤患者Lp(a)平均浓度为(53.1±15.5)mg/d1,正常对照组仅为(15.9±8.9)mg/d1(P<0.001,测定方法为ELISA夹心双抗体法).结合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在动脉瘤组内没有发现动脉瘤部位与血Lp(a)浓度存在相关,也没有发现显著的年龄和性别差异.而其他各项血浆脂质(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脂蛋白(HDL和LDL)和载脂蛋白(apoAI,apoB)浓度在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动脉瘤组内没有发现发病的家族遗传倾向.结论血浆Lp(a)浓度与颅内囊动脉瘤发病有显著相关,可能是导致动脉瘤形成的一种致病因子,也可以作为预测动脉瘤发病倾向的一个独立指标.

  • 标签: 发病 囊性动脉瘤 内囊 Lp(a) 颅内 血浆脂蛋白(a)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腔隙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血脂水平,探讨它们在老年腔隙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78例老年腔隙脑梗死患者(腔梗组),与72例无腔隙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抽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TC/HDL-C比值,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在老年人腔隙脑梗死患者中TG、TC、LDL—C、TC/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TBIL、DBIL、IBIL、HDL-C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TG、TC、LDL-C水平,TC/HDL—C比值升高,TBIL、DBIL、IBIL、HDL-C水平降低与老年人腔隙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老年腔隙脑梗死患者存在胆红素和脂质代谢紊乱,胆红素和脂质代谢紊乱参与了老年腔隙脑梗死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 胆红素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 简介:急性运动轴索神经病(Acutemotoraxonalneuropathy,AMAN)是Feasby[1]等于1986年首先报告并命名的.此后一些国外学者曾一致认为在我国北方发生的GBS为AMAN或中国软瘫综合征(Chineseparalyticsyndrome)[2,3].目前,许多学者[4,5]认为AMAN是GBS的一种亚型.

  • 标签: 神经病 GBS 亚型 研究现状 急性运动 综合征
  • 简介:本文对护士专业自主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总结提高护士专业自主的干预措施,以期为护士专业自主的提升及护理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 标签: 专业自主性 护士 影响因素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腔隙痴呆的危险因素,以期通过适当干扰,预防或延缓腔隙痴呆的发生.方法对114例住院的腔隙梗死病人,经MMSE和Hachiski量表检查分为血管痴呆组和非痴呆组,比较各种变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4例中,腔隙痴呆组45例,非痴呆组69例.二组性别无差异,平均年龄痴呆组显著大于非痴呆组,此外,腔隙梗死总容积,腔隙梗死复发次数,高血压,脑白质疏松与腔隙痴呆密切相关.结论了解腔隙痴呆危险因素,并积极干预,对预防腔隙痴呆,提高腔隙梗死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腔隙梗死 痴呆 危险因素 腔隙性痴呆 预防
  • 简介:垂体腺瘤是鞍区常见肿瘤,按照肿瘤生物学行为分三类:非侵袭垂体腺瘤、侵袭垂体腺瘤和垂体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侵袭垂体瘤的诊断及治疗相对棘手,肿瘤常常侵犯周围结构如海绵窦、蝶筛窦、上斜坡、鞍底骨质、硬脑膜等,且易发生垂体瘤卒中致病情危急[1];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通常按Hardy-Wilson分级、分期标准,即蝶鞍正常或局限性扩张,肿瘤〈10mm为Ⅰ级;蝶鞍扩大,肿瘤≥10mm为Ⅱ级;鞍底骨质局限性破坏为Ⅲ级;鞍底骨质弥漫破坏为Ⅳ级;通过CSF或血-脑屏障播散为V级。

  • 标签: 侵袭性垂体腺瘤 侵袭性垂体瘤 鞍底骨质 垂体癌 蝶鞍扩大 垂体瘤转化基因
  • 简介:遗传因素与卒中发生密切相关,明确基因与卒中的相关关系,有利于卒中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近年来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卒中相关基因位点被发现,而既往已知的基因也对诊疗有新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介绍遗传相关卒中,包括镰状细胞病、Fabry病、遗传胶原蛋白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近期基因位点多态的相关研究

  • 标签: 遗传相关性卒中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镰状细胞病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
  • 简介:血管痴呆系指在缺血性、出血性及急慢性缺血缺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基础上,产生的以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美国和欧洲,Alzhei-mer病(AD)是导致进行和不可逆痴呆的首要原因,血管痴呆(VD)是第二位病因.但在亚洲地区卒中率高,在日本,VD占老年期痴呆患者的60%~70%,在我国,老年人VD患病率为324/10万,AD为238/10万,而且城市高于农村[1].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 诊断
  • 简介:对564篇文章进行了综合分析,其中469篇来自国际期刊《性健康研究》,95篇来自韩国惟一的一种质研究期刊——《质研究》。本文将为质资料的分析提供指南。

  • 标签: 质性研究 资料分析方法 国际期刊 健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