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或受损的病人越来越多,马尔菲青霉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预后常不佳,而早期有效地用药对遏制疾病的迅速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寻找有效低毒的抗真菌药是控制病情的关键。本文就马尔菲青霉病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马尔尼菲青霉病 治疗 综述
  • 简介:马尔菲蓝状菌病是由马尔菲蓝状菌所致的局限性或侵袭性真菌病,常发生于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抑制者,也可发生于健康人群,发病率逐年增加。本文从马尔菲蓝状菌病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综述了马尔菲蓝状菌病研究的最新进展。

  • 标签: 马尔尼菲蓝状菌病 马尔尼菲蓝状菌 病因 治疗
  • 简介:患者男,62岁,手足干燥、疼痛伴多发溃疡2月余。患者于5月前在外院肺部病理确诊“非小细胞肺癌”,予以“阿法替50mg口服,每天1次”治疗。皮肤科检查:左无名指、左拇指、右食指,双足跟,双足掌缘可见9个大小不等溃疡面,溃疡深约1~2mm不等,溃疡边缘较整齐,最大面积约2cmX3cm,最小面积约0.8cmX0.8em,部分溃疡上见少量黄白色分泌物,左无名指处溃疡上覆黑痂,双手双足皮肤干燥,手足活动无明显限制。病理示:炎症性溃疡。诊断:手足皮肤反应。

  • 标签: 阿法替尼 手足皮肤反应 溃疡
  • 简介:白癜风作为皮肤科的常见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目前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和光疗法是治疗白癜风的主要方法,但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最近有研究表明,干扰素(IFN)-γ作为白癜风自身免疫的驱动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抑制IFN-γ或其下游的作用剂如Janus激酶(JAKs)可能是治疗白癜风的有效策略。鲁索利替(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作为一种JAK1/2抑制剂,

  • 标签: 白癜风 局部应用 JANUS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灵敏且可定量的检测马尔菲青霉病的SYBR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根据马尔菲青霉ITS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通过常规PCR扩增目标序列后,将鉴定正确的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入pGEM-T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经PCR及测序鉴定后得到阳性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模板建立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和溶解曲线,得出拷贝数与循环阈值之间的线性关系曲线表达式,并做灵敏性、特异性试验。结果: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溶解曲线特异,相关系数为1.938,最低检测的拷贝数为8.5个/反应管。结论:建立了检测马尔菲青霉病的SYBR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及定量分析感染程度及对治疗的指示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马尔尼菲青霉病 SYBR Green 实时定量PCR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68岁,因“右下颌部肿物10余年加重4个月”就诊。患者10余年前右下颌出现1个米粒大小类侧形的黑色肿物,增大缓慢,无痒痛不适,术曾诊治。4月前开始发现黑色肿物表面破溃,中央逐渐长出淡黄色疣状赘生物,一直不愈,

  • 标签: 皮内痣 寻常疣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木孜其颗粒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的疗效。方法将138例中重毒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72例)与丹参酮组(66例)。联合组口服复方木孜其颗粒6g/次,3次/d,丹参酮胶囊1.0g/次,3次/d;丹参酮组口服丹参酮胶囊1.0g/次,3次/d;2组均外用甲硝唑软膏和维A酸乳膏患处涂擦。2组疗程均为6周,疗程开始后于第1、3、6周随访对并评估疗效。结果2组痤疮患者治疗6周后比较,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1.94%;丹参酮组总有效率为65.1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木孜其颗粒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 丹参酮胶囊 寻常型痤疮 治疗
  • 简介: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应用左卡汀联合黄精赞育胶囊治疗雷达作业人员少弱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名服役2年以上的雷达作业官兵,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左卡汀联合黄精赞育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黄精赞育胶囊治疗。分别对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精液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精子密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精子活力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汀联合黄精赞育胶囊治疗雷达作业人员少弱精症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左卡尼汀 黄精赞育 雷达作业人员 少弱精症
  • 简介:线结位于切口内的皮双层缝合法作为标准缝合技术,十多年来在美容外科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技术由一个浅层和一个深层的真皮连续缝合组成的皮双层缝合组成,除了长度大于40cm的长切口之外,没有皮内定位缝线,

  • 标签: 双层缝合 缝合技术 切口 皮内 美容外科 连续缝合
  • 简介:作者进行了一项皮下注射曲前列尔治疗硬皮病患者手指溃疡的先导性试验。在完成治疗的5例患者中,溃疡大小明显减小,且连续治疗后无新发溃疡。尽管治疗有效,但注射部位反应的发生率高,可能限制该治疗的开展。

  • 标签: 硬皮病患者 指溃疡 系统性硬化病 先导性 试验 防治
  • 简介:扁平疣是皮肤科门诊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好发于青少年面部,病程相对较长,影响美容甚至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分析自2002年起采用聚肌胞注射液皮损注射治疗的31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扁平疣患者,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皮损内注射 扁平疣 聚肌胞 疗效观察 常见
  • 简介:60岁女性患者,全身红斑、结节伴疼痛6个月。起病前1个月有左下肢车祸外伤史。皮肤科查体:左手腕部、前臂、双小腿、足背及左侧腹股沟各可见数个直径1~4cm、大致呈串珠样排列的暗红色结节,界清,质硬,触痛明显且有波动感,头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可触及数个大小不等的增大淋巴结。左侧髋部结节组织病理:表皮缺失,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可见大片密集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红细胞溢出,见大量抗酸杆菌。皮损组织分枝杆菌PCR-反向斑点杂交试验结果明确为胞鸟分枝杆菌感染。予以阿米卡星、盐酸莫西沙星、克拉霉素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

  • 标签: 分枝杆菌感染 播散性 非结核分枝杆菌 胞内鸟分枝杆菌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主因双侧臀部出现红色硬结15d,于2014年12月2日就诊。患者15d前于外院妇产科行辅助受孕,予黄体酮臀部肌注射40mg/d(10mg/ml),共15d(积累注射量600mg),期间双侧臀部注射部位周围逐渐出现局部红肿、硬结,渐加重,有轻度压痛。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咳嗽、关节痛等。

  • 标签: 脂膜炎 人工性 黄体酮
  • 简介:背景:在研发新的治疗方法时,发现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PTK)是一种有前景的策略,可针对黑色素瘤增生的信号传导途径起作用。Gleevec是一类新型抗肿瘤药物,可能对黑色素瘤有潜在治疗作用,黑色素瘤常涉及abl、c-kit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酪氨酸激酶活性异常。方法:肿瘤标本来自13例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在治疗前及Gleevec400mg每132次治疗2周后,用免疫组化法筛查PKT[c-kit,C-abl,abl相关基因(ARG),PDGF受体α(PDGFR-α)和PDGFR-β]的表达。同时评价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和染色强度。结果:作者在治疗后的随访活检标本中发现PKT表达出现选择性缺失,在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数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DGFR-α和PDGFR-β的表达均有最大水平的降低。其中1例患者临床反应持久,随访活检显示4个PTKs(即c-abl、ARG、PDGFR-α和PDGFR-β)均为阴性表达。结论:作者的研究报道首次证实,在抗酪氨酸激酶治疗中,Gleevec在体内可引起显著的PTKs表达选择性降低,提示了抗酪氨酸激酶治疗在黑色素瘤治疗中的潜在作用。

  • 标签: 转移性黑色素瘤 酪氨酸蛋白激酶 治疗方法 甲磺酸伊马替尼 表达研究 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白介素-10(IL-1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2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及16例正常对照者皮肤IL-10mRNA的定量表达,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评估患者病情,分析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IL-10mRNA的定量表达与EASI评分相关性。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IL-10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皮肤的表达(t=2.88,P〈0.01);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IL-10mRNA的定量表达与EASI评分呈正相关(r=0.4743,P=0.0346)。结论IL-10mRNA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特应性皮炎的发病。

  • 标签: 特应性皮炎 白介素-10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
  • 简介:目的通过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胞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研究,探讨尖锐湿疣可能的免疫机制。方法采用三色和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T细胞、CDS8~-T细胞IL-2、IL-4、IL-12、IFN-γ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CA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内IL-2、IL-12、IFN-γ阳性细胞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IL-4阳性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CD8~-T细胞IL-2、IL-12阳性细胞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IFN-γ、IL-4阳性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A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和Thl/Th2型细胞因子及Tcl/Tc2失调,这在CA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尖锐湿疣 流式细胞术 T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分析镜治疗前列腺增生与尿道狭窄后并发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与特点,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经镜治疗前列腺增生与尿道狭窄后并发感染患者9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感染时间、尿液病原菌培养情况以及药敏试验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98例感染患者中尿道炎患者65例,膀胱炎15例,睾丸附睾炎14例,肾盂肾炎4例。98例患者病原菌培养50株,阳性率为51.02%。50株中,革兰氏阳性菌11株占22.00%,革兰氏阴性菌31例占62.00%,真菌8株占16.00%。其中大肠埃希菌为主要感染病原菌,共25株占50.00%,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不动杆菌,各占10%。98例患者经治疗,治愈96例,治愈率为97.96%。结论:细菌感染是镜治疗前列腺增生与尿道狭窄后并发感染的主要原因,其中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病原菌,临床上做好防治措施降低感染率,对感染患者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合理用药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 标签: 内镜治疗 前列腺增生 尿道狭窄 感染 临床特征 治疗方案
  • 简介:目的:分析曲安奈德结合利多卡因皮损局部注射对疥疮结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皮肤性病科门诊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2例疥疮结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曲安奈德结合利多卡因(1∶2)皮损局部注射治疗;对照组疥疮结节外涂肤轻松软膏,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结节平均消退时间为(9.4±5.2)d,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节消退时间(12.3±6.7)d,差异有显著性(t=2.327,P<0.05);观察组在治疗7d、14d及21d时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及21d时大结节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结合利多卡因皮损局部注射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疥疮结节 利多卡因 曲安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