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新生大鼠耳蜗体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从出生7天的大鼠耳蜗中分离、培养体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体细胞进行鉴定;血清诱导分化后鉴定分化潜能,进一步了解其多向分化特性。结果原代培养的细胞,培养1d后即可见“细胞球”。细胞球内大部分细胞呈nestin、musashil、pax2和BrdU阳性,表明其具有自我更新及有丝分裂的能力。细胞球经诱导分化14d后,对分化细胞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发现分化细胞表达毛细胞标志物myosinVIIA和phalloidin,表达成熟神经元标志物NeuN,表达不成熟神经元标志物Tujl,表达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表达少突胶质细胞标志物galactocerebroside,以及谷氨酸能神经元标志物GluR-1,证明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结论本实验证明耳蜗体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为研究通过基因治疗的方法促进耳蜗神经细胞增殖提供了一种体外模型。

  • 标签: 耳蜗前体细胞 增殖 分化
  • 简介:摘要安全性和有效性是临床输血的2项基本原则,在较为紧急情况下及时性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尝试在手术麻醉科等一线科室设置“移血库”,取得较好效果,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对移血库的管理和优势进行讨论。

  • 标签: 前移血库 管理 优势
  • 简介:儿童中度至极重度(>40dBHL)听力损失(包括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和传导性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1~6/1000[1,2,3],其中10%的儿童是极重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的听力损失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言语、语言、心理、学习和社交等方面发展,取决于听力损失发生的时间,持续的时间和严重程度.

  • 标签: 学龄前 儿童 听力损失 中耳炎
  • 简介:我科自1992年至2004年2月共完成耳瘘管切除145例,其中11例系复发病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11例中男4例,女7例,年龄在10~42岁,平均年龄23岁。左耳7例,右耳4例,术后平均复发时间8.2月。10耳为第二次手术,1耳为第4次手术。其中非专科医生手术9例。局部复发情况:破溃肉芽形成5例。脓肿形成4例。囊肿形成2例。

  • 标签: 耳前瘘管 复发原因 再次手术 平均年龄 第二次手术 瘘管切除
  • 简介:1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听力是人类的重要感觉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研究表明从出生到3岁是人脑可塑性最大的阶段,该时期的言语可使人脑达到最高的语言认识。因此,听力的早期检测和干预对语言及认识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婴幼儿早期的听力损失,即使是轻度的也可导致其在生理和行为交往上明显及永久的功能障碍。

  • 标签: 新生儿听力筛查 认识能力 早期检测 脑可塑性 听力损失 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窒息新生儿伤残率、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方法总结我院于2012年间出生时窒息新生儿运用新生儿复苏教程复苏体会。结论遵循规范化复苏流程,规范用药,是复苏成功的保障。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复苏 正压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院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2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院急救护理,观察组给予院急救护理路径,对比分析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死亡率(3.57%)、致残率(7.14%)均优于对照组(13.39%、24.11%),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从接诊到入院治疗的间隔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院急救中给予院急救护理路径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缩短接诊到治疗的间隔时间,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脑卒中 院前急救
  • 简介:自从1984年Song等报道游离股外侧皮瓣的解剖以来,游离股外侧皮瓣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1997年Kimata等埘首先报道了其在头颈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截止到2008年2月,已有大量应用该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的报道。股外侧皮瓣具有提供的皮肤和软组织量大(最大可达20cm×25cm),可携带肌肉,可塑性强(可修成5mm薄),供区畸形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在很多头颈部的修复中有取代前臂皮瓣的趋势。我科自2002年开展游离股外侧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迄今已经有20余例,现对皮瓣制作中的教学体会加以总结,供同道参考。

  • 标签: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教学研究 制作 头颈部缺损 修复重建 皮瓣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产生的原因。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新生儿23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发感染的共有115例,围产因素有42例,早产因素29例,母乳因素25例,溶血因素16例,代谢性疾病11例;87例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在272~342μmol/L范围内,其中,感染因素41例,非感染因素46例;对所有患儿进行输注白蛋白、光照治疗、丙球治疗等,227例患儿治愈,11例患儿未治愈出院。结论感染是引发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新生儿的管理,尽早查找病因并进行诊治。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用耳聋基因芯片方法检测19113名新生儿是否存在中国人常见耳聋基因的异常。方法采集2013年6月-12月长治市辖区内出生的19113名新生儿足跟血并提取DNA,应用耳聋基因芯片检测4个常见耳聋基因的9个突变位点,包括GJB2(35delG,176_191del16,235delC,299_300delAT)、GJB3(538C〉T)、SLC26A4(IVS7-2A〉G,2168A〉G)和线粒体DNA12SrRNA(1555A〉G,1494C〉T)。同时对19113名新生儿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调查,包括听力学检查。结果19113名新生儿中,共检测出耳聋基因异常者984例(5.15%),其中GJB2基因杂合突变437例(2.29%),235de1C纯合突变2例(0.01%),线粒体DNA12SrRNA突变66例(0.35%),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型395例(2.07%),GJB3基因杂合突变62例(0.32%),双杂合突变型22例(0.12%)。结论长治地区新生儿常见耳聋基因突变以GJB2基因突变、SLC26A4基因突变为主。基因突变率以城区、长治县和襄垣县居多,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可以对药物性耳聋、PDS综合征等听力筛查无法检测的迟发性耳聋进行检测。

  • 标签: 新生儿 耳聋基因 突变 基因芯片
  • 简介:抗组胺药是治疗变应性鼻炎(AR)最常用药物,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近年来,除新2口服抗组胺药外,还研发了鼻用抗组胺药(鼻用剂)。变态反应学家、药理学家、国际组织、药物研发企业都在努力探索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抗组胺药的最佳效果,又能避免药物的副作用(中枢镇静、心脏毒性等)。众多研究结果为患者和医师带来了最新知识和切实利益。

  • 标签: 组胺H1拮抗剂 投药 口服 鼻用制剂 药物评价
  • 简介:目的明确耳瘘管的遗传方式及临床特征。方法调查我院11年来先天性耳瘘管就诊138个患者及其家系,分析就诊患者临床特征,对138个家系进行系谱分析。结果82个家系有家族史,其中垂直传递的47个家系,隔代传递的有8个家系,家族聚集的有27个家系。发病侧别无明显遗传规律。耳瘘管患者感染好发于30岁以下。结论先天性耳瘘管患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表现为外显不全;反复感染的耳瘘管患者需手术彻底切除瘘管组织才能获得痊愈。

  • 标签: 先天性耳前瘘管 外耳畸形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简介:目的通过对129例极重度语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声母、韵母、单音节及双音节词识别能力的评估,研究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的听觉康复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用《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作为测试材料,分别测试患者的声母、韵母、单音节词、双音节词识别率,用各分项评估结果的均值代表总体听觉能力,进而研究康复时间、植入年龄、术前配戴助听器经验及性别对听觉能力的影响。结果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听觉能力各分项得分逐渐提高(P〈0.05)。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低龄组与大龄组间总体听觉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男、女组之间总体听觉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助听器组与未配戴助听器组间总体听觉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能提高语聋患者的听觉能力。植入时间越长,听觉康复效果越好。植入时年龄越小,术后听觉能力进步越快。大龄语聋患者植入人工耳蜗后听觉能力仍能获得一定的改善。术前短时间配戴助听器对于极重度语聋患者术后听觉能力康复无明显帮助。

  • 标签: 人工耳蜗 语前聋 听觉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70例患儿治疗3d后治愈32例,有效114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86%。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复杂及早的治疗干预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诊治
  • 简介: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universalnewbornhearingscreening,UNHS)作为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由于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尚处于规模偏小、模式不够健全、方法不统一的阶段,而且各学科之间需要沟通和协作,因此,要求医学工作者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进行系统和有效的管理,以便全面掌握受试者的信息,为其提供更有力的帮助。

  • 标签: 新生儿听力筛查 系统化 管理 新生儿疾病筛查 筛查工作 医学工作者
  • 简介:耳聋是最常见的感觉性疾病,遗传和多种环境因素都可能是致病原因,其中遗传因素约占50—60%。遗传性耳聋的遗传方式和临床表型多种多样,目前已鉴定出120多个与不同耳聋相关的致病基因(http://hereditaryhearingloss.org/)。

  • 标签: 致病基因 新生儿听力 联合筛查 遗传性耳聋 遗传因素 致病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思密达联合碳酸氢钠洗胃液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碳酸氢钠溶液洗胃,观察组联合思密达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呕吐停止时间、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76.09%),呕吐停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65±0.58vs10.63±1.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密达联合碳酸氢钠一次性洗胃,有助于提高患儿服药依性,迅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新生儿疾病 咽下综合征 思密达 碳酸氢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新生儿手术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改善完善科室工作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改善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预防压疮;控制输液;加强各部位的防护等措施,使得新生儿在手术过程的风险降低。结论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可以改善新生儿在手术中的各种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系数,确保手术顺利、成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手术室 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耳别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出生的1204例新生儿分别接受左耳和右耳听力筛查,对筛查的通过率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排除早产、窒息、高胆红素血症等可能导致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结果共筛查1204例,右耳听力筛查的通过率高于左耳。结论耳别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结果有影响。

  • 标签: 新生儿 听力筛查 耳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