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静脉留置针有效的固定方法,延长留置针的保留时间。方法运用6cm弹力网状绷带固定头皮静脉留置针;使用自制、可反复使用的夹板固定四肢静脉留置针。结果对小儿留置针的固定和正确的维护确保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同时也为患儿提供了舒适的人性化的护理。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弹力网状绷带 自制夹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改进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的固定方法,以降低PICC导管断裂和延长管产生气泡的发生率。方法对120例置入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将PICC导管外留部分常规呈“S”形、和“U”形固定,并应用思乐扣装置固定;观察组将导管外留部分沿血管走行反向留1.5-2.0cm的长度后,与手臂纵轴呈60°角弧行弯曲,使两翼、连接器、减压套筒及前端2cm的导管成一条直线,延长管下面(与皮肤接触处)垫厚(约32层)纱布,将纱布固定延长管上。结果对两组PICC导管断裂和延长管气泡的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的固定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断裂和延长管气泡的产生。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管固定最佳方法。方法对传统、3M敷贴加3M防水胶布、棉带加3M防水胶布等几种胃管固定方法在脱管率、舒适度、皮肤受损等指标的比较。结果棉带加3M防水胶布固定留置胃管方法几项指标均优于另两种固定方法。结论棉带加3M防水胶布固定留置胃管方法更适合固定留置胃管。

  • 标签: 胃管 固定方法 棉带 胶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槽外科在固定义齿修复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固定义齿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在固定义齿修复前采用牙槽骨修整术、软组织移植术以及骨移植术,并探讨牙槽外科在固定义齿修复前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30例患者中25例(83.3%)患者的恢复状况为良好,3例患者(10.0%)为有效,2例(6.7%)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3.3%。结论牙槽外科技术能为患者重建牙槽嵴的形态,从而提高义齿修复的效果及患者的满意率。

  • 标签: 牙槽外科 固定义齿修复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ALO架联合颈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采用HALO架联合颈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观察颈椎骨折愈合情况、颈部疼痛和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35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内固定失败、感染、脊髓及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末次随访及术后3个月VAS及NDI较术前显著降低,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各时间段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LO架联合颈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疗效好,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最佳的治疗方式。

  • 标签: Hangman 骨折 颈前路植骨内固定 HALO架
  • 简介: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rhinitis,NAR)是非感染变应性鼻炎(noninfectiousnonallergicrhinitis,NINAR)的简称,包含了一组特征各异的、由IgE因素主导的疾病实体,种类繁杂,病因各异,对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学了解甚少。NAR有可能发展成为变应性鼻炎(AR),并且也是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鼻炎(Rhinitis) 激素(Hormones) 药物疗法(Drug Therapy) 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固定过渡性义齿应用于牙列重度磨耗患者咬合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例牙列重度磨耗患者,牙体预备后制作固定过渡性义齿,待症状改善、咬合稳定后,进行固定义齿永久修复,比较修复前后的临床表现、咀嚼功能。结果永久修复后患者感觉舒适,咀嚼效率增加,牙本质过敏症改善。随访1年,未出现再度磨耗,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将固定过渡性义齿应用于牙列重度磨耗患者重建咬合,在美观和功能上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义齿 重度磨耗 咬合重建
  • 简介:目的分析重度和极重度综合征型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从分子水平了解该人群聋病的遗传病因和特点,为临床防聋治聋提供策略、依据.方法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179例综合征型聋患者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rRNA基因中9个热点突变进行检测,同时结合耳聋病因问卷调查、纯音听阈测试、听性脑干反应测试、声导抗、颞骨CT检查.结果179例患者中,7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被检测基因位点突变,其中3例同时携带二个基因突变:①42例存在GJB2基因突变,其中:176del16位点纯合突变1例、单杂合突变2例;235delC位点纯合突变17例、单杂合突变9例;299delAT位点纯合突变0例、单杂合突变2例;235delC/299delAT复合杂合突变7例,235delC/176del16复合杂合突变4例.②37例存在SLC26A4基因突变,其中:2168A〉G位点单杂合突变4例;IVS7-2A〉G位点纯合突变13例,单杂合突变17例;2168A〉G/IVS7-2A〉G复合杂合突变3例.③3例存在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其中2例1555A〉G位点均质突变,1例1494C〉T位点均质突变;④无GJB3基因突变.在基因水平,明确诊断遗传性聋者48例,占26.80%,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31例,占17.32%.结论GJB2、SLC26A4突变是安徽地区重度和极重度综合征型聋患者主要突变形式、其次是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通过筛查可以明确部分综合征型聋的病因,可以为患者及其家族成员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和指导,为再次生育家庭提供产前诊断,从而为防聋治聋提供帮助.

  • 标签: 耳聋 GJB2基因 SLC26A4基因 线粒体12SrRNA基因 突变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音乐专业和音乐专业两组人群在不同频率下的听觉定向能力进行测试,比较两组人群听觉定向能力的差异,以期为听处理障碍的评估寻找敏感性指标。方法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对音乐专业和音乐专业两组被试进行实验。结果①所有被试高、中。低3种频率的听觉定向能力有显著性差异,且被试判断低频声源方向的正确率高于中频声源和高频声源。②所有被试0°、45°、90°3个方向角的听觉定向能力有显著性差异,且被试判断90°方向角声源方向的正确率高于判断45°和0°方向角的声源方向。③音乐专业组和音乐专业组之间的听觉定向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被试的听觉定向能力不受其是否是音乐专业的影响,听觉敏感性高低、平时用耳要求与其判断纯音声源方向没有显著联系,因此,纯音近距音源定位能力的高低不能作为选拔音乐专业人才的参考标准。

  • 标签: 音乐专业 非音乐专业 声源定向 角度 频率
  • 简介:目的分析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临床及遗传学表型,并筛查常见耳聋致病基因。方法通过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听力学检测,完成该湖南籍耳聋家系的临床资料采集,绘制家系遗传图谱,分析其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对最常见的GJB2,SLC26A4和12SrRNA共3个耳聋基因八个位点以及线粒体DNA全组序列进行初步筛查。结果该家系共5代,现存家系成员35人,耳聋患者10人,除两人发病较晚,余均为自幼发病,听力曲线呈盆覆型,造成部分言语功能障碍,进展性加重,起初为中频受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后逐渐累积高低频,表现为全频听力损失,发展为重度-极重度耳聋。对候选致病基因突变筛查,未发现致病突变。结论该耳聋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进一步将通过新一代测序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其致病基因进行探索。

  • 标签: 家系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遗传性耳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术后关键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室颈前方入路手术治疗的82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护理经验。结果82例CSM患者术后病情均明显好转,大部分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仅1例出现喉上神和喉返神经损伤,3个月后恢复正常;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规范的术后护理对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CSM保证手术疗效、防治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减压 前路手术 植骨融合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窦填塞固定治疗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上颌窦填塞的20例上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设为观察组,将接受传统法手术的20例上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19.866,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t=1.925,P<0.05)。结论上颌窦填塞治疗在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好,手术简单,费用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上颌窦填塞 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滑脱椎体复位后路椎管减压360°融合植骨内固定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39例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护理措施,特别是有效地康复指导,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高质量护理措施是腰椎滑脱复位360°融合植骨内固定术成功的重要保证。结论有计划、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是能很好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后路椎管减压 360° 融合植骨 内固定 护理
  • 简介:目的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对先天性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及有明确遗传史病例的家族成员进行常见耳聋相关基因检测,分析不同的可能已知相关因素引起的先天性聋患儿基因突变的热点位点,探讨突变基因位点与耳聋病因的相关性,并对热点突变基因的家系遗传规律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先天性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儿童109例,通过CT检查及问卷调查寻找其可能的发病原因。对所有病例均采集血液样本,提取DNA,并以2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耳聋基因芯片进行常见耳聋相关基因检测,分析突变位点及突变频率与耳聋病因的相关性。同时,对有明确遗传史的5个家族的相关成员进行相应检测,并绘制家系图,对热点突变基因可能的遗传方式进行初步探讨。结果109例耳聋儿童的外周血样本中,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均有较高的检出率,所有病例均未检测到GJB3基因突变。线粒体均质突变检出3例,均有明确的氨基甙类抗生素用药史;实验组基因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01),有明确遗传病史组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无遗传病史组(P〈O.001),有前庭导水管扩大组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前庭导水管扩大组(P〈0.001);SLC26A4基因突变主要集中于SLC26A42168A〉G和SLC26A4IVS7—2A〉G位点,与有无遗传病史和有无前庭导水管扩大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GJB2基因突变主要集中于GJB2235delC和GJB2299delAT位点,本组病例显示其突变率与有无遗传病史无显著相关性(尸〉0.05);对4个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家系和1个遗传性耳聋家系的分析显示,5个家系的遗传方式均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结论先天性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耳聋相关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GJB2、SLC26A4基因突变均有较高检出率。本组病例显示GJB2基因突变与家族遗

  • 标签: 基因突变 非综合征性耳聋 GJB2 SLC26A4 基因芯片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前后路结合减压固定术在颈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单纯前路减压固定术治疗的颈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患者43例(对照组)和同期接受前后路结合减压固定术治疗的颈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患者29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神经功能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22.0±19.3)min,显著长于对照组的(71.0±8.9)min(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556.7±51.3)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5.6±56.3)ml(P<0.01)。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62.1±17.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5.4±22.9)d(P<0.01)。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JOA评分为(11.0±3.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9)分(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发生2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结合减压固定术手术复杂术中耗时长但效果良好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快,对于存在有前后路压力患者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颈椎骨折 脊髓神经损伤 术式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南通地区综合征性耳聋GJB2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南通地区海安县和如皋县聋哑学校学生100名和健康对照组50名,利用PCR扩增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初筛GJB2235delC突变者,然后再行DNA直接测序。结果耳聋组中共发现三种突变:235delC、176—191del16、299—300delAT。235delC是主要突变方式.约30%的患者携带此突变;299—300delAT和176-191del16突变检出率分别为9%和8%。对照组未发现这些突变。结论南通地区综合征性耳聋GJB2基因突变率较高,因此在南通地区进行广泛的生育前耳聋基因筛查工作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非综合征性耳聋 GJB2基因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替罗班后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100例接受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同时使用替罗班患者为研究对象,制定科学的观察表及处理预案,对其治疗中早期并发症观察和处理,并与非应用替罗班治疗的安全性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对其有效的护理特点进行总结。结果使用替罗班治件疗的患者出现牙龈出血、血小板下降、局部轻度血肿、穿刺点出血率较高。与替罗班治疗差异显著P<0.05,但及时观察和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临床上合用盐酸替罗班能彻底的抑制PCI术后血小板凝集从而降低心脏不良事的发生,然而能增加出血的发生率,但通过有效的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能有效降低替罗班带来的副作用。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围手术期 替罗非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