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对线粒体DNA1555/1494突变耳聋文献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患者听力学特点,探讨影响耳聋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以“线粒体DNA1555/1494突变”和“感音神经性聋”为主题词,检索中文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英文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回顾。对线粒体DNA1555/1494突变耳聋患者病例进行基本信息和听力学相关信息统计,按照性别、基因突变信息、是否应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用药年龄、用药情况、发病间隔、发病年龄、单倍型、突变异质率以及耳聋程度等相关项目编辑excel表格,按需要导入SPSS19.0软件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符合要求的文献39篇,资料完整的线粒体DNAA1555G和C1494T突变携带者324例。线粒体DNAA1555G突变共285例,华裔254例,其他亚裔18例,非亚裔13例,线粒体DNAC1494T突变39例均为华裔。明确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230例,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使用发生耳聋92例。2例应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药物1年听力正常。统计分析发现用药患者的耳聋程度较未用药患者重(X2=25.414,P<0.05)。无论是否用药,发病年龄与耳聋程度有显著的负相关,而用药后发病间隔与耳聋程度无相关(R=0.054,P>0.05)。另外,线粒体DNA1555/1494突变异质率与耳聋程度显著正相关(R=0.823,P<0.05)。结论多种因素影响mtDNAA1555G/C1494T携带者的临床表现。对于线粒体DNAA1555G/C1494T相关耳聋进行早期耳聋基因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突变携带者,严禁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简介:目的目前缺少标准的儿童汉语声调识别测试材料,通过本文可以更好地了解开发标准声调测试材料需考虑的因素以及现有的声调测试材料。方法本文搜索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归纳了开发标准测试材料所需考虑的因素。同时列举了现有儿童汉语声调识别测试,并指出各材料的优缺点。结果开发标准的儿童声调识别测试材料需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测试项的选择、反应模式、测试信号表现形式、测试环境和心理测量性能等。现有5个儿童声调识别测试材料,其中4个都没有进行心理测量性能评估。结论MTIT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性能,可以用来评估听障儿童的声调识别能力。不过MTIT只有一张词表,未来可以多开发几张等价词表。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中耳炎合并迷路瘘管简单易行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04年6月~2010年6月间中耳炎手术1226例,其中54例55耳伴迷路瘘管,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方式、效果。术后随访1~5年,观察病人有无复发及听力、平衡障碍的变化。结果在1226例中耳炎患者中合并迷路瘘管的54例55耳(4.4%),54例患者均一期手术,根据情况选择筋膜覆盖或者筋膜填塞。术后3个月,所有病例均干耳,术腔上皮化(100%);手术后无眩晕发作9例(16.7%),眩晕持续1周以内缓解19例(35.2%),2周以内23例(42.6%),眩晕持续3月3例(5.6%)。有术后半年纯音听阈记录的患者38例,与术前比较听力无变化的18耳(47.4%),较术前提高的有9耳(23.2%),术后随访1~5年胆脂瘤及瘘管均无复发。结论单纯筋膜填塞迷路瘘管的方法,与文献中介绍的方法比较,简单易行,风险小,手术并发症少,对听力无明显干扰,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对中耳胆脂瘤并发迷路瘘管患者听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35耳)中耳胆脂瘤并发迷路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21耳)患者随访术后听力情况。结果21例(21耳)术后随访纯音测听3个月~5年,12例平均骨导阈值(0.5、1、2,N4kHz)与术前差别小于5dBHL,较术前听力提高者3例,较术前下降者5例,1例于术后3个月成功植入人工耳蜗。21例患者中11例行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其手术前后骨气导各频率间(0.5、1、2、4~118kHz)听力阈值未见明显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P值均大于0.05)。结论中耳胆脂瘤并发迷路瘘管的术后骨导听力阈值无明显变化,有条件者仍可行鼓室成形术保存听力。